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读红日长篇小说《驻村笔记》

2020-03-15 21:26韦成国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日小分队笔记

韦成国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三旬砥砺笔穿杨,大奖终归舍命郎。《笔记》丰馨飘艺苑,珠玑细品口余香。情钟文学从无悔,梦系初心总要强。贝海寻珠甘沥血,山泉化墨著华章。

今年初的一天,作家红日先生来邕出差,预约我和几位朋友聚会。我和红日是30 年前曾共事于都安县委办的忘年交朋友,分别30 年期间,仅见过一次面。那天下午,我如约赴会。一番品酒呷茶之后,他从文件包里取出《驻村笔记》(下简称《笔记》)《述职报告》两本书,笔飞墨舞地在扉页上签名,赠送给我和在座的朋友。春节以来,“新冠”肆虐,居家防控,捧起了《笔记》。一番阅读,令我耳目一新。

说其新,是基于作品是去年刚荣获百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的佳作,既有亮度、有温度,也有高度。红日辛勤耕耘30 余年,创作既有量的增长,也有质的飞跃。先后公开发表、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各两部,散文、报告文字若干篇,计一百多万字。其中,中篇小说《被叫错名字的人》、《钓鱼》先后荣获“金嗓子”广西青年文学奖;小说集《黑夜没人叫我回家》荣获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中篇小说《报道》荣获《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述职报告》荣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短篇小说《码头》荣获《民族文学》年度奖。《笔记》荣获2019年11 月第18 届百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该书是首部反映我国精准扶贫的小说,是红日迄今为止所有奖项中的花魁。其文学创作就像他自己的名字一样,如旭日冲天,不断超越自我,体现出了先进文化建设路上党员作家的作为和风采。习总书记在2014 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 “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年10 月15日)红日不辜负习总书记的要求和期望,努力践行,捧回殊荣,实至名归。

说其新,是基于作品的题材新。作家红日自从涉足文坛之日起,笔锋一直随着祖国母亲的血脉跳动。5年前,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即到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等重要文件,对精准扶贫作了周密科学的部署。习总书记十分重视扶贫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于是,全国扶贫攻坚战斗硝烟弥漫。身为河池市文联主席、作家的红日,敏锐地意识到自己迫在眉睫的任务,立即谋划创作一部反映精准扶贫的长篇小说,并申报获准列入“美丽南方·广西”文学创作签约项目。红日机会抓得好,重大题材选得准。在强烈的使命感驱使下,红日主动请缨下乡扶贫,被派遣至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镇寺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这个第一书记,不是挂挂名而已,而是真刀真枪地投入了战斗,直接参与了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与此同时,红日还注重收集整理扶贫工作的各种资料,坚持每个月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一篇千字以上的工作日记。驻村期间,采访了190 多人,收集了47万字的扶贫资料,给上级报送了20 篇日记。此外,还深入赐予自己生命、养育自己成长的国定贫困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几个贫困村体验生活,了解社情民意,捕捉扶贫资讯,博采创作富矿。得益于上述丰厚素材的支撑,红日创作《笔记》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一个多月即脱稿送审,很快付梓出版。整书题材来自第一线,来自第一手,来自桂西北老少边山穷地区。字里行间,散发着精准扶贫攻坚的战斗气息。

说其新,是基于作品立意高,内容新。《笔记》与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比较,立意别出心裁,完全不同于描写粗放扶贫的其他文学作品。它充分体现出了新时期、新常态下扶贫工作的新任务、新做法、新特点。小说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这根红线,将发生于桂西北老少边山穷地区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一个个动人故事,有机融合串联,有条不紊地展开描述,着力塑造精准扶贫攻坚第七小分队这个群体形象,褒扬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高尚情怀。与此同时,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犀利的笔锋揭露批判乡、村一些干部不容忽视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抨击乡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陈规陋习,旗帜鲜明地扬正祛邪。全书用震撼人心的扶贫画卷和众多有骨有肉的艺术形象,诠释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称《笔记》为精准扶贫“档案”和扶贫工作队员的“回忆录”,确有其道理。

说其新,是基于作品创作的艺术手法新。红日对小说创作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运用自如。

先说表达方式。小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几种。《笔记》综合运用这些方式表现主题,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以该书的开头和结尾为例试析。

小说开头两句运用的是白描方式:

乙未年九月初五傍晚,我与冰儿、国令以及阿扬和阿才抵达红山村村部。联络员阿才同志向“前指”报告,河城县天马乡精准扶贫攻坚第七小分队奉命到达指定位置,进入前沿阵地。(见p003)

这里,交代精准扶贫攻坚第七小分队入村的时间,仅用九字,看似平淡,实则内涵精深。这一天,既是联合国于1992 年设立的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我国于2014 年设立的国家“扶贫日”。此日,精准扶贫小分队入村扶贫,其意义不言而喻。时间后面的几十个字,与其说是描写扶贫小分队入村的情形,毋宁说是描写战时部队特别行动分队进入前沿阵地的情形。精练、简约、经济的叙述描写,让读者仿佛闻到了扶贫攻坚战的火药味。

该书结尾的四句是这样写的:

夕阳西下,旷野上、山腰间,暮归的人们朝着各自的目标移动。是的,人都是有目标的,像飞机的航站,轮船的码头……移动的人中,有一些在逐渐靠拢或者会合,最后形成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也是有目标的,他们朝着临时村部这边走来。渐行渐近,原来是我们三位队员帮扶户户主,我们的亲人。(见p210)

红日在此也是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加之象征的表现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字句中尽管没挑明表达的情感,却给了读者思索的余地。这不正是表达帮扶对象对即将离去的扶贫小分队依依不舍的心情吗?把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对照比较,不难看出,作品开篇、末篇都是描写傍晚的人与景,但具体的对象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前后互为因果。前者描写的人是扶贫小分队队员,后者是来自各村屯的帮扶对象;渲染的气氛、情感不一样,前者是扶贫小分进入指定位置的状态,后者是帮扶对象自发送别小分队的状态。殊途同归,异曲同工,都是反映帮与扶之间的魚水情,骨肉情。首尾呼应,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再说该书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创作过程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笔者以为,《笔记》的表现手法是可圈可点的。如,悬念的设置。为了反映红山村村民委干部不务主业务副业,搞迷信活动的问题,作家在p004 页对村党支书兼村委主任的外貌描写就设置了悬念,埋下了伏笔:他(老跛)“眼里布满血丝,似乎欠了几个晚上的觉 。” 后 文 在 p020、 022、 035、 038、 058、074、108、111 等页中,多角度多层次扒出四名村干部从事迷信活动的行为,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显得形散而神不散。同时,又为下文的故事作了铺垫。

再如,先抑后扬手法的运用。该书末尾两则日记中,作家成功设置了这样一个矛盾: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进入脱贫摘帽“双认定”阶段时,驻村第一书记毛志平以及冰儿、国令等三人,充满自信地认为,他们负责帮扶的贫困户,软硬件都过得硬,要顺利通过帮扶户的认可关,村干、党员及群众代表评议关,乡镇公示以及县级审定公告关,应没问题。始料未及的是事与愿违。当志平召集帮扶户户主开会,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贫困户脱贫摘帽“双认定”验收表》上签字时,他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所谓理由拒签了。冰儿、国令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遭遇24 个帮扶户拒签,此事非同小可。市、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县精准扶贫督查组严组长亲自出马督查,给志平、冰儿、国令的压力很大。其实,“双认定”三步走第一步就受挫,不是帮扶户对精准扶贫小分队工作不满意不认可,而是帮扶户为了让扶贫小分队长期留下来而商量定的点子。最终,经县督查组严组长的深入调查而真相大白。如此巧妙设置矛盾,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突出了主题。总之,红日创作《笔记》,综合运用了多种多样艺术手法,颇值得欣赏。

《笔记》的语言表达独具一格。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使得整书语言简练、风趣、幽默、生动、形象、流畅,富有鮮明时代特征、民族特点以及地域特点,较好地表现了主题,较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如:

描绘红山村生活生产用电不正常:“我们县的电怕大雨怕太阳怕打雷,怕人类大声的咳嗽。”(见p016)

描绘冬梅上山砍柴,摔断了腰,摔成了残疾人之后的心情:唉!我是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现在半死不活是浪费人民币。(见p036)

描绘红山村村部环境给扶贫小分队的第一印象:进入具体位置,我们闻到具体的味道,树木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谷物的味道和牛粪羊粪猪粪的味道… (见p003)

描写扶贫工作队员面临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情况下的心理状态:我想把我埋进土里,明年春天长出好多个我,一个驻村,一个迎检,一个入户,一个填表,一个扫马路,一个写日记,一个搞材料,还有一个陪女儿……(p046)

例一用的是拟人的手法,仅二十余字,把贫困山村缺电的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例二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老跛和冬梅两口子上山砍柴,摔成一个腰断,一个脚跛的不幸与无奈;例三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进驻红山村第一印象中的“几种味道”。这三个例子,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老少边山穷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之艰苦,说明扶贫任务的繁重,为下文叙述如何精准扶贫的故事作了铺垫。例四用的是拟人、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想象的表达方式,反映扶贫小分队队员在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完成任务心切时的内心活动,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如此表达,颇有诗情画意。全书类似精彩句子很多,不胜枚举。

作家除了注重修辞、炼句炼意之外,还十分注意收集、整理群众语言,让创作之仓塞满了富有泥味、粪味、汗味、酒味、爱味、民族味之类的语言,为我所用。如:“据说县乡干部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p047)“冰儿轻声问我,癫仔是什么意思?我说癫仔是方言,就是疯子。…你们这里有很多的‘仔’,什么女仔、男仔、妹仔、靓仔、友仔、马仔、卵仔、粉仔…”(见p54)这样接地气的语言,在《笔记》中俯拾皆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毫不夸张地说,为了创作,红日做足了功课。他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叙述描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小说赢得读者认可和赢得殊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将草化为奶,将花化为蜜,是一种费神耗脑的艰苦劳作,没有这样的劳作,草依旧是草,花依旧是花。作家红日继2015 年出版长篇小说之后,又于2017 年出版长篇小说《笔记》并获奖,这对于年逾五旬的人来说,实不容易,颇有拼命三郎的气质,令瑶山人骄傲,令老少边山穷的老乡们自豪。

猜你喜欢
红日小分队笔记
穿越火线之排雷小分队
勤劳为国本 红日映中国
祖国 你是喷薄的红日
赶潮小分队——潮汐能
那抹红
我们是谁?我们是拖稿小分队!
劳动小分队,出发!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