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报纸话语分析的区域形象研究动态

2020-03-15 21:26郭艳红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各省市报纸话语

郭艳红

(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1.区域形象与媒体话语分析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国外区域形象研究始于1960年Lynch的专著The Image of the City,区域形象研究受到多领域学者的关注,经历了从初期的城市管理学到20世纪90年代城市营销和品牌建构的研究。21世纪以来的区域形象研究集中在传播学领域,较少关注作为传播内容的语言符号本身[1]。20世纪70年代出现语言学转向并受社会建构主义影响,“话语”研究得以深入,话语既反映现实又建构现实,话语和社会现实相互建构[2],区域形象作为一种社会现实,在话语互动过程中得以建构。鉴于媒体在社会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话语与媒体的融合自20世纪90年代起发展迅速,van Dijk[3]的News as Discourse和Fairclough[4]的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为话语分析和媒体的结合提供了新视角,研究方法多样化,如三维批评性话语分析法、社会认知分析法、体裁分析法、话语历史分析法等。这些话语分析法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陈中竺[5]、辛斌[6]、丁建新等[7]国内学者的引介,发展迅速,其中批评话语分析在国内传播学、语言学等领域成果颇丰,近年来国内学者已注意到对媒体话语展开积极话语分析的新趋势,如朱永生[8]、刘成科[9]等。

2.国内外基于报纸报道的国家形象研究动态

国外从报纸视角来研究地区形象的文献涉及地区范围较广,如洲或国家,目前未发现基于报纸报道的中国各省市形象研究。从报纸的归属地区看,国外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主要基于欧美国家报纸,如Ehemann[10],Ostman[11],Vucetic[12]关注美国主流报纸,Siraj & Rawan[13]和Ghulam & Zafar[14]研究英国主流报纸的形象建构,Jonkutė[15]探讨瑞士报纸中的新欧洲形象,Pettersson[16]对德国报纸中的美国形象展开分析,而基于亚洲和非洲国家报纸报道的国家形象研究较少,如Emenyeonu[17]和Kassed&Mustaffa[18]分别探讨了尼日利亚和马来西亚报纸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从形象所涉及的国别看,主要关注欧美发达国 家 形 象 的 研 究 , 如Jonkutė[15],Pettersson[16],Vucetic[12]分别对新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形象展开研究,国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相关文献有Liss[19],Syed[20]分析美国报纸中的中国形象,Knüsel[21]探讨英美和瑞士40多家报纸中的中国形象,Aukia等[22]考察英国报纸中的中国形象。

国内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基于世界各国报纸报道的中国形象研究硕果累累,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的文献数量远超于各省市区域形象研究,从报纸的归属地区看,以英美报纸为主导,涉及美国报纸的最多,如黄爱萍[23],朱桂生等[24]对美国报纸涉中报道展开分析;相德宝[25],钟馨[26]等探讨英国报纸中的中国形象。与英美报纸相比,关于东盟国家报纸报道的中国形象研究相对较少,周创[27]考察新加坡报纸中的中国形象;张玉等[28]探讨印度尼西亚报纸涉中报道;吴德识[29]系统研究越南报纸涉中报道;方拥华[30]考察菲律宾报纸中的中国形象;张帅[31]探讨马来西亚报纸涉中报道。

3. 基于报纸报道的中国区域形象研究动态

报纸报道中的中国各省市区域形象的研究倍受国内学者的关注,从所涉及的省市看,新疆和西藏形象的研究最多,新疆形象相关研究如侯卫婷[32]系统探讨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9年30年间《人民日报》报道中塑造的新疆形象,石锋[33]从《纽约时报》关于新疆报道切入,提出改变西方视野中的新疆“刻板”形象的建议,巴哈提[34]以《凤凰周刊》的涉疆报道为例分析媒体构建新疆形象的话语策略;西藏形象研究如黄冠乔[35]总结北京奥运会后《费加罗报》网站涉藏报道中的西藏形象变化,韩小梅[36]分析了《纽约时报》涉藏报道话语内容及叙事策略。其次较为关注浙江和北上广深形象的建构,浙江形象研究如吴忠华[37]解读美国《纽约时报》新闻报道中浙江形象的现状与传播对策,焦俊峰[38][39]探讨2家美国主流报纸和4家英国主流报纸关于浙江形象报道的话语特征。刘佩[40]分析了《纽约时报》关于深圳报道中的意识形态及其深圳形象,李秀芳[41]比较了《卫报》《华盛顿邮报》和《悉尼先驱晨报》官网报道中的北上广形象,王宁等[42]探讨了英国《泰晤士报》中的北京形象,薛可等[43]对比《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中的上海形象。相比而言,广西、河南、云南、重庆、山东、内蒙古、天津等省市形象研究文献较少。

从报纸的归属地区看,涉及欧美国家报纸的研究最多,如张逸飞[44],张小宁[45]等,基于国内报纸的区域形象研究也不少,如赵驹[46],单晓红[47],赵丽华[48]等,而基于其他国家报纸的区域形象研究稀少,相关研究目前有如古俊伟[49]对2002到2011年间韩国《韩国时报》、日本《读卖日报》、新加坡《海峡时报》和美国《纽约时报》关于大连报道的话语进行分析;李琳[50]以2012-2016年越南《人民报网》广西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越南媒体如何呈现和构建广西形象,何丽蓬[51]通过考察2009-2017年泰国主流媒体《泰叻报》网络报中广西的相关报道,分析泰国媒体眼中的广西形象。

从研究视角看,呈现跨学科多视角化,主要集中在传播学和社会学领域,重在分析中国各省市在国内外报纸中的报道现状(报道主题、时间、数量等)、倾向(如正面或负面)、意识形态等,只有少数从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如焦俊峰[38]在对报纸文本语言进行宏观和微观话语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批评话语分析解读英美主流报纸中的浙江形象,郭金英[52]从标题特征、引语类型和统计数据特征剖析《天津日报》对天津自贸区形象的话语建构。

4.总结

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多省市加强与邻国的交流和合作,区域形象作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价值日益彰显,国内关于区域形象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然而,纵观研究现状,尽管探讨各国报纸报道所构建的国家形象文献非常丰富,但涉及国内外报纸对中国区域形象建构的研究文献还比较缺乏,尤其是除了欧美国家之外的其他各国报纸中的中国区域形象研究更为鲜见,现有的少量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传播学领域,展开历时研究的更是少见,且大多文献关注国内报纸报道。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各省市想要“走出去”不仅要重视形象“自塑”,更要关注各省市在世界各国眼中的形象“他塑”,因此,展开多维视角下各国尤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报纸中的中国各省市区域形象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各省市报纸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2019年各省市诗词学(协)会换届情况
各省市重点工程科学有序复工
报纸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