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策略

2020-03-15 06:00王华彪
知与行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乡村振兴

王华彪

[摘要]“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急需培养造就 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支队伍是产业兴旺的带动者、是乡村宜居生态的维护者、是乡风文明的倡导者、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协作者、是脱贫攻坚的推动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乡村富裕的引领者和乡村振兴的带动者。当前,在乡村治理方面,出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脚步的局面,农村空心化问题造成了治理力量不足,传统的管理方式满足不了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普法教育宣传覆盖面和传播率,难以满足新时期群众需求,乡村人口结构重塑带来多元化利益诉求差异。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旨在落实实施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探究新方向绘制新蓝图,对推动乡村振兴,乡村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有效治理,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提出一些理论和现实指导。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现代化;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F13;F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6-0053-07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强烈,出台扶持支持政策越来越多,促使乡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乡村治理方面,出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脚步的局面,农村空心化问题造成了治理力量不足,传统的管理方式满足不了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普法教育宣传覆盖面和传播率,难以满足新时期群众需求,乡村人口结构重塑带来多元化利益诉求差异。

一、当前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状

坚持和完善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推进“中国之治”,只要有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肯干”的思想和正视现实的行动自觉,才能更加自觉“依症”抓好“治”,不断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推动实现新发展新跨越,进而持续在推进乡村治理的“中国之治”中坚持和完善乡村治理的“中国之制”,更好推进新的乡村治理“中国之治”。

(一)群众支持力度不强,乡村治理祥和文明程度不高

近五年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结对帮扶对象是康保县。社科部组织调研小分队对该县芦家营乡脱贫摘帽和美丽乡村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一些群众,当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时,便鼓动其他群众不支持村级公益事业,损坏村委会诚信形象。造成农村社会秩序受到影响,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事件频发,间接性影响到村委会干部创业工作的激情,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干部队伍的完善,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村矛盾纠纷的激化。出现不敢为、不愿为、不想为等现象,只讲“维稳”,不讲“维权”现状,往往由于一些群众文字描述扭曲社会事务事项本质导致乡村治理效率低下,社会矛盾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无法形成农村社会秩序良好氛围,创建文明祥和新农村。

(二)干部队伍稳定性不强,使推进乡村振兴步伐缓慢

由于近年来村级事务逐渐增多,村干部经常带队走村入户,村干部任务繁重。由于受扶貧领域村干部受处分案例通报的影响,一些村干部心理压力增大,使一部分懂电脑、会经营、善管理等类型的村干部辞职,从而出现岗位长时间空缺。因低保办理等问题受处分的村干部较多,集体塌方式倒下,需要几个月甚至更多时间去重新选举配备村两委班子,新选出来的村两委干部熟悉村委业务也需要一年多时间,造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比较缓慢,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和现代化治理水平偏低,不敢积极主动贯彻落实惠民政策。

(三)乡村治理制度不够健全,促使管理秩序不够规范

在调研中发现村两委主要制度中的财务管理制度、教育培训、会议等制度相对比较缺乏,甚至没有,有的虽然有但比较陈旧,八九十年代的制度到目前都没有更新修改过,一些内容该删掉的没有删掉,该添加新内容的没有添加,造成制度约束力不高,执行力不强,操作性不实,与现代社会事务和社会保障管理要求相差甚远。上门走访频率比较低,使一些偏远乡村的村民熟知惠民政策传播率不高,信息传送不及时,传达不到位,使日常低保、高龄补贴等惠民政策享受者核销工作推进缓慢。

(四)农村信访管理制度缺失,社会管理创新力度不强

目前,从群众来访来信情况看,群众反映的问题都是若实若虚较多,核查如实反馈,甚至面对面解读,依然选择不相信。有一些村干部被诽谤、污蔑的现象得不到法律保护,上级领导往往选择村干部自动辞职的方式了事,造成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下降。村级信访管理制度没有及时的建立健全,对来访来信管理比较混乱,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信访工作台账,村民自治组织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

(五)群众积极主动性不强,乡村社会事务管理水平低

突出表现在申请低保救助过程中,明知道自身不符合条件,挖空心思,想方设法也要得到,如果得不到就不断写信访件往市级以上业务部门投寄。当看到一些公示内容时,一些群众常常表现漠不关心,选择默认了事,哪怕看到存在的问题也不敢积极主动揭发;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上,需要大家讨论决定的事宜,有些选择沉默和隐瞒,不敢主动发言揭发事情本质。从而给一些不符合条件者钻空子,一些村干部常忙于扶贫、党建等工作,而忽视了采取多元化方式调动村民对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二、影响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原因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使我们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加复杂,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任务更加艰巨、意义更加重大。行进在“中国之治”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克服更加艰巨的困难,找准问题症结、分析问题原因,为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对症下药。

(一)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强,群众法治思维意识淡薄

目前,虽然每 一个行政村都有法律顾问、法官代表等驻村队伍群体,但常常忙于其他工作,而很少组织村民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或利用一年一度法制日向村民宣传解读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使群众知法、懂法、自觉守法、护法。造成许多村民对涉农利益的法律法规了解掌握不够透,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误解,出现对事件本质不清楚的乱说乱报,容易造成对公示内容不履行监督职责,自身法律思维意识淡薄,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淡化现象,不能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随子女外出的高龄老人不能主动向村委会提供联系方式, 造成常态化核对工作难于开展。

(二)农村网格化建设不够完善,使综合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网格化管理制度,在行政村有的虽然有上墙制度,但缺乏实际操作流程图、网格分布等情况;有的村甚至连上墙制度也没有;有的只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际台账。网格化服务模式推进速度缓慢,造成农村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数据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一个人享受多种补贴待遇等情况,村委会要向多个部门反馈同一个问题,使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体系覆盖城乡、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效率不高,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作用不大,运转机制缺乏常态化

虽然每一个行政村都成立有村民合作社,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上墙管理制度,但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经济组织成员大多忙于个人事宜,从集体利益出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较少,可利用资源较少。虽然每一个村都有很多山林、耕地,但大部分基本都是转租出去给个人承包种植马铃薯、筱麦之类,由于生长时间长,经济收益缓慢,带来资金流回报不够快,并且无法在短时间给村集体创收。

(四)乡村农家书屋建设关注频率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少

虽然,每一个行政村都有农家书屋,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很多村民(含男女老少群体)都没有去村委会的农家书屋看书读报的习惯,基本不去,农家书屋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发挥。虽然一些行政村建设有文化娱乐中心,但很少开展活动,而其他大多数行政村文化宣传阵地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现有设备不能被充分利用,妇女之家、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有书但没人看,有报但没人读,形同虚设,资源长期被闲置。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任何事业光靠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要创造良好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 依“制”抓“治”。

(一)抓好“一岗双责”,筑牢乡村治理现代化思想根基

新时代,中国依然面临严峻的贫富差距问题,虽然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局面呈不断扩大趋势,习近平主席对此也深表忧虑,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成了他心中最大的牵挂。自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中华大地,贫困特困地区更是成为他考察路上必到之地。习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重视,不仅体现在“行”上,更是诠释在“知”上。

在长达三十多次的国内考察之旅中,他几乎每次都提及扶贫,对扶贫工作发表许多重要讲话,做出许多重要指示,扶贫是他花的精力最多的工作,只因他对贫困群众心中有念,心中有挂。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各国宾客深情表达道,他时时刻刻关注困难群众,对他们的困难生活感到揪心无比。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对当前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回应,而缩小贫富差距的重点在农村,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户贫困家庭掉队,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现在各级党组织的考评的标准就是在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上,也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而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人民网.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金句,https://news.163.com/18/1017/16/DUB7EDQ6000189FH.html,2018-10-175。要想搞好党建工作,关键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扶贫工作的成效直接取决于基层干部是否有正确的政绩观。重视政绩观的光荣传统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先贤圣人,追溯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古代的圣贤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弥足珍贵的至理名言,从先秦时期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为民之父母”,再到封建时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等。毋庸置疑,这些以民为本的思想对我国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可否认,古往今来,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官员无不以减轻人民疾苦为出发点,以人民幸福安康为归宿。当今“执政为民”的理念对我们仍具有巨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首先,完善责任机制,县级领导要做到联乡包村、县域内各个部门承担不同的帮村任务、党员干部帮扶要具体到户;其次,建立党员干部个人结对精准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4321”机制,从而实现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帮扶的全覆盖和零遺漏。

同时,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基层脱贫攻坚工作中能发挥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代表性的有“十颗心”驻村工作法,它的优势在严格明确驻村干部以及第一书记在脱贫工作中的职责任务,能够切实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力军作用,另外,全面实施“民心党建+信合+”行动,“533精扶贷”发放5.4亿元,建立5亿元“沿河贵银党建扶贫发展基金”,助推脱贫攻坚。农村基层扶贫工作必须要坚持党组织的核心地位,选准配强班子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关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要让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位子。

(二)加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产业振兴根基

科学规划本村经济发展任务目标,着力打造以“土地流转、能人带动、兴办实体、现代农业”为核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都应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现代农业+互联网”方式,把流转出来的土地与龙头企业合作种植、养殖、深加工等经济作物,促使农村经济发展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利用行政村党校、人口学校等教育培训阵地资源,强化农技人才骨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从要素、资源、机制入手,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创新发展。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行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的问题交给群众自己解决。要让农民积极参与乡村社会建设之中,学会自我管理与服务,要组织开展各项集体活动,调动所有农民的参与热情,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中获得对村庄的认同,产生为村庄服务的责任意识和集体归属感。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证在农村务农的收入多于外出打工的收入,让其在农村就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新小组工作形式,对乡村传统产业进行保护,以传统的种植工序,主打“生态”和“民族”特色牌,持续生产和种植;将农产品与民族文化结合,赋予其品牌的故事,使农民对于产品更加自信,产品有生命力更加精致。在乡村的特色文化留存和重建中,关注祠堂、图腾、圣物、语言文字、手工艺品戏曲歌谣等内容,并将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建立起乡土自信。

(三)建立健全鄉村治理法律法规制度,提高乡村法治水平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实现“中国之治”现代化,关键在于把“中国之制”优势落实好、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积极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对村委会的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遵循实用、合法、民主、便于执行的原则,帮助村委会制定与时俱进的制度,增加一些与群众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的条款内容,制定严密制度,进一步完善高龄、低保等民政业务动态管理核销制度、死亡信息报告制度和定期督查巡视工作条例,完善村级信访调解维稳工作制度,信访内容失实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村级办公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和财务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和优化村“两委”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细化“两委”权利、责任和义务,畅通民主诉讼渠道,使村级日常事务管理及时做到有章可循,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现代治理制度体系。

(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效服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多元化类型工作人才队伍。

一是生产型人才。各镇(村)一定要积极挖掘和培养农村种植、养殖等领域业主或技术骨干,提高农村种植、养殖经济收益,并起到示范带动效应、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二是经营型人才。各涉农业务主管部门必须充分利用行政村远程教育室,强化农村各种各类专业合作社成员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为民服务能力,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转变村民独门独户经营方式。三是技能带动型人才。积极发挥农村加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方面特长或技能人才作用,为其他村民就近就业创造提供岗位,带动其他农民掌握该技术或进入该行业,促使家庭工作两不误,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四是技能服务型人才。各镇(村)农技站所应该做好村级农业技术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协调员,积极与各科研院所、农业领域土专家等群体的沟通协调,积极为村级农技人员的学习和交流营造平台,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和服务水平,能够及时满足农村动物防疫综合防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机驾驶和维修等服务需求;五是社会服务型人才。加强行政村群团组织、服务组织等群体人才队伍建设,为农村文化、体育、就业、社会保障,民政业务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认真履职维护社会秩序、开展公益事业等活动。

(五)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创新基层治理新格局

县乡两级党委应着力让越来越多的公益项目、公益活动和公益专业服务进入大众视野,进一步凝聚公益力量,满足百姓需求。利用一年一度民政政策宣传周机遇加强社会组织法规政策的宣传服务,使社会各界认识到依法注册社会组织的重要性,涉农类社会组织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把农村村情、民情、特色产业等情况资料不定期上网公布。各镇政府要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做好一年一度的培训专项经费预算,保障经费投入,加大社会组织专业化人才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履职能力和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意识,努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农户扶贫救弱、儿童助残帮困发挥应有的作用,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县级民间组织主管部门要按照“培育发展、严格登记,规范管理”的原则,强化社会组织自律自治和社会监督,正常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传递社会公共福祉。

(六)加强农村公益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提升乡风文明

各涉农部门构建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不断改进农村基层文化发展机制,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认真实施好一年一度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幸福生活驿站,让管辖区更多留守儿童与在外长期打工的父母亲聊天,及时给予精神慰籍,强化心理疏导,避免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合群、心理障碍等问题的产生。

文体部门、联谊单位、驻村第一书记、镇级驻村干部用心体察民情,用情为民造福,认真指导村委会通过各种途径争取上级拨付资金支持,建设综合服务楼、篮球场、舞台、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各镇(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交通体系资助建设政策,加快农村道路体系建设,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完善入组路、入户路、便民步道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电气化改造,对农村电网薄弱环节和入户线路实施系统改造提升,强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推动改厕、改厨、改圈、改水项目建设,购买添置农户生活垃圾存放工具,引导农户积极主动提高自觉性,做到不能乱扔垃圾,积极主动提高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使村达到环境卫生整治标准。

(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助推组织振兴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谈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时,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确保党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在农村顺利贯彻实施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根本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农村建设的领导者;是农业发展的推动者。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习近平自称为“黄土地的儿子”,梁家河是他“初心和梦想”起航的地方,带头办铁业社、代销社、缝纫社、磨坊、菜园,而后开扫盲班,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每一个岗位,每一份工作,他都走在前列,干到实处,七年的奋斗生涯,人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习近平向我们真实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后三年任“高產穷县”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用青春和汗水带领着40万正定人民群众,通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共同奋斗,把远近闻名的“高产穷县”,带向了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百姓谁不爱好官,“虽然在正定只有三年多的时间,但这是不寻常的三年,非同于一般的三年”,习近平将正定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正定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永不卸任的县委书记”,这恰如其分地解释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会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2]151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能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2]151在当前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所在。

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乡村治理的成效和乡村振兴的推进。因此要做到:

一是强化“受血”自觉,提升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能力、增强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工作,教育引导乡镇、村“两委”和村民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强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意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位置,投入精力,逐级抓好落实。

二是发挥“凝血”作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发展经济能力的教育培训,鼓励和引导他们立足实际,“唱地方戏”“打优势牌”“走特色路”,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培养育强村干部队伍。

三是增强“造血”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俗话说:“手里没米,鸡都不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不能“垒大户”“造盆景”,也不能“一刀切”“撒胡椒面儿”,必须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的发展路子。

四是加大“输血”力度,强化政策资金的支持保障,应加大财政支持保障力度。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公共福利、开展公益活动的资金保障,如设立“村级公益基金”“困难群众关爱基金”等,对因遭受自然灾害、发生意外事故、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发生重大疾病、婚丧嫁娶、孩子考入大学等情况的困难家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第一时间送去“关爱”和温暖,更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拓宽“补血”渠道,汇聚各方帮扶支持的合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经济能力,同样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扶持。应大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各地丰富经验。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动城市、机关等各方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和“千企帮千村”“万名干部进农家”、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亲”等系列活动,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51.

[3]陆玖.吕氏春秋(精)(上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1:54.

〔责任编辑:刘阳〕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