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桂林市红色资源价值开发探究

2020-03-16 09:16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革命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我国已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的阶段里国家务必加强“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时代要求我们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革命先辈用生命为之奋斗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动向前。红色是中国最为神圣的颜色,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底色;红色文化则是流淌在中国人民血液里的民族文化,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不断挖掘其价值所在。

一、桂林市红色资源概况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山水秀丽,环境宜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革命中,红军曾先后三次途经桂林:第一次是1931年1月,由邓小平同志率领的红七军,从右江革命根据地途径全州、灌阳两县前往井冈山;第二次是1934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抵达桂林北部,途经灌阳、全州、资源三县;第三次是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途经桂北,并在此进行了长征以来最激烈、最悲壮的战斗——湘江战役。此次战役前后历时19天,伤亡惨重的红军结束战役后从著名的老山界进军前往贵州[1]。中国工农红军的三过桂林给这片土地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大大小小的遗址、遗迹和遗物形成了以“湘江战役”为主题的珍贵红色资源带。

(一)桂林市红色资源分布情况

桂林市红色资源主要分布在城区以及荔浦、灵川、兴安、资源、灌阳、全州、龙胜几个县,整体而言较为集中。灌阳县境内的文市红军亭及文物管理所、全州县境内的脚山铺阻击战战场、兴安县境内的界首红军堂及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资源县的凤水村红军驻营旧址、龙胜县的红军岩等,以红军长征自北向南途径桂北的路线为纽带,如同一条红色的绸缎蜿蜒盘旋在桂北的土地上。

另一方面,根据几个辖县境内的分布情况来说,各个红色文化点又有相对分散的特征。比如灌阳县境内已发现的红色文化现存点达8处之多,分布在文市、新圩、水车、灌阳镇4个不同的乡镇,龙胜县9处红色文化现存点在泗水、平等、伟江、马堤、江底等不同的乡镇,兴安县境内现存的9个红色文化点也分布在其不同的乡镇。这些乡镇之间很多都距离较远,且有的红色文化现存点所在地偏远,交通也不便利。

(二)桂林红色资源类型分析

在我国现存的红色资源中,根据其存在形式的性质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如革命历史遗址、革命纪念馆、纪念碑、烈士公墓和陵园等以物质形式存在的,这类可分属于物质性红色资源;另一类归属于精神层面,它是中华民族从衰落到崛起、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具体表现为革命时期传颂下来的一些革命故事、歌谣、诗词等,可称之为非物质性红色资源。

桂林现已发现的物质性红色资源达百余处,主要以革命遗址、烈士纪念碑园居多。据统计仅革命遗址、各类烈士墓、纪念碑园就多达20多处。除此之外还有譬如文市红军亭、灌阳文物管理所、兴安千家寺红军标语楼、龙胜太平村红军洞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现存完好的物质性红色资源。现如今的这些革命遗址、烈士碑园兴许只是一间安静的屋子或一块肃穆的碑石,但每每走近,当年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画面就像屏幕中播放的电影,深刻记录着当年革命先烈们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浴血奋战的点点滴滴,警醒着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除了人们可亲临其境感知的物质性红色资源,桂林地区也非常关注于对非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红军长征过东山,蒋家岭旁鏖战酣。巧用暗度陈仓计,绕道飞越清水关”“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等民谣的传唱,让后辈们铭记着历史和先烈,无论经历多少岁月的洗礼,长征精神仍在这片红土地上与山相伴与水同流,警醒着我们要继往开来为祖国和民族的崛起努力奋斗[2]。

二、桂林市红色资源价值开发现状

随着国家对保护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视,全国各革命老区纷纷加紧了对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力度。桂林市红色资源开发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此后2004至2010年间是开发最全面的时期,目前当地对红色资源的价值开发主要体现在城镇文化建设、旅游业发展、爱国教育几方面。

(一)大力修复重建各地革命遗址、纪念碑园,促进城镇文化建设

近年来,桂北响应中央号召大力挖掘各地红色资源,并对各处革命遗址、烈士碑陵进行修复和重建,不仅更好保护了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各城镇的文化建设。

如为了缅怀灵田起义这段历史及革命先辈,2016年,桂林市灵川县灵田镇党委建成了灵田起义纪念馆供后人缅怀和铭记历史。为摸清当地红色资源、梳理革命历史,荔蒲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屯排查红色资源分布,并通过寻求文化主管部门协助查阅文献、走访健在地下老党员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征集革命文物,尽力填补革命斗争历史空白。灌阳县先后投资近2亿元专项资金修复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新圩阻击战枫树脚主战场遗址及红五师指挥所旧址。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湘江战役遗址公园开工仪式在全州县觉山铺阻击战遗址举行,它标志着全州县拉开了对红色资源进行重点修缮保护、深入挖掘和开发当地红色文化的序幕。

除此之外,拥有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桂北各县,近年来纷纷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保护历史遗址遗存。兴安县大力修复红军街、三官堂和红军墓等遗址;龙胜县对辖区内“散珠玉碎”式分布在各乡村的红色资源也进一步进行了修复与开发。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自发成立红色文化研究协会等民间“护红”组织,例如全州县在广西率先成立了红色文化研究会,针对各项红色文化修缮工作还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政府对红色文化开发的重视加上民众对红色文化保护的热忱,不仅推进了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还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促进了民众文化建设。

(二)红色资源开发与旅游业的完美融合,推动经济增长

伴随着近些年国内“红色旅游”的兴起,桂林凭借其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广西百色、河池等地共同组成了中国南疆地域上的一颗闪耀的红星。

兴安县开发了经典的“红色湘江”旅游带,并开发出别具特色的红军酒、红军菜、红军粮等产品;资源县以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跟其他红军途经的各个点串联起来,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红军路”;全州县全力加快以湘江战役遗址公园为重点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当地的才湾镇觉山铺阻击战旧址已被列为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龙胜各族自治县2018年以泗水乡、平等镇两个点为主线,辐射带动全县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该县拟打造的徒步游“长征驿站”“长征宿营地”等重点旅游项目也预计在2021年前建成。

旅游开发带来的最直观的影响便是经济的增长,随着外来旅游者的到来,大小村落一下子都热闹起来了,保护、传承长征文化与旅游开发的结合带来了社会、民生的双重收益。

(三)红色资源开发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彰显红色精神力量

俯瞰这片火热的土地,当年红军路过的每一处都在人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是他们用鲜血刻下的印记,无不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忠贞爱国、无私奉献等丰富的教育内涵。近年来桂林市不断探索当地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将红色资源开发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例如,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到当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上至党员干部,下至高校、中小学学生,通过组织参观、瞻仰这些“红色教育基地”,不仅加强了他们对历史的铭记,更警醒着他们对未来责任的担当,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红色文化的能量不断彰显和传递。

三、新时代桂林市红色资源价值延伸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社会围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并在几十年中取得丰硕成果,放眼今日的中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步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肩负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面和高标准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与此同时,新时代的“红色”也随之有了新的价值和内涵,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才能让红色光芒将我们前进的路照射得更为明亮和宽广。

(一)汲取红色精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及作风的集中体现,它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长征精神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3]。红色文化的精髓在于中国革命先辈流传下来的红色精神,它是最为广大群众认同的一种精神,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离不开这种红色精神。因此新时代深刻把握红色精神的新特征、深刻理解红色精神的本质与内涵,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

(二)接力红色传递,助力廉洁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考察调研时指出,“焦裕禄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永远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等我们不仅要学习更要弘扬。

新时代应深入地发掘桂林红廉文化,以史为鉴,不忘初心。并以此来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打牢整个不想腐的思想基础和营造不想腐的文化氛围,为推进全市的红廉文化建设助力。

(三)升华长征精神,实现红色文化全过程育人愿景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规划“十大育人”体系第四条明确指出:“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就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功能,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等活动,开展文明校园创建,优化校风学风,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4]

就桂林地区当前情况看,其红色文化育人对象主要为高校及中小学学生群体。应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全面打通教育渠道,不仅仅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也应注重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廉洁教育和道德培育。通过大力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全员对历史的铭记和对责任的担当。在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引导好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红色精神”全面融入、“红色文化”全程熏陶的文化育人愿景。

(四)以“红色”引导主流意识,增强人民凝聚力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各国文化的互通与信息的交互是无法避免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5]

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代国家和平、民族团结的基础工作和基本保障,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主流意识的构建要易于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桂林地区红色资源就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城镇乡村,与人民群众生活最为贴近,这更利于我们借助红色文化的熏陶,保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抓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四、结 语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进的道路上,红色文化如同一条红毯,将我们脚下的路铺垫得更为坚实,更为平坦。全民推崇、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新时代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国的红色光芒更灿烂、辉煌。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革命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