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

2020-03-16 03:25王旭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化儿童

王旭

摘要:《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

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会与其品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品德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上,也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譬如对于朋友、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由好品德塑造形成的综合印象会让个人赢得广泛的尊重,成为事业及其它方面向上的阶梯。好的品德会有着极强的公众影响力。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課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因此,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让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生活化”。选择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的内容,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一是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儿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相结合,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二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情况和儿童的生活。例如教学《开心时刻》一课时,首先以图片导入,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直观展示的教学方法,播放幽默有趣的图片,让学生看后捧腹大笑,从而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无处不在。我们要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揭示课题,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开心时刻。游戏体验,通过逗小伙伴开心这个游戏,了解笑的好处;在改编后的“就是让你笑”游戏中体验快乐,游戏过程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着不同的动作、表情。游戏的过程也是学生挖掘、创造快乐的过程。在“你们来做你来猜”的游戏中让学生们共同模仿动物的形象给小伙伴猜。在学生获胜时,问同学你想同谁分享胜利后的快乐心情?怎样向小伙伴表达快乐的心情?让学生知道快乐是可以传递、可以分享的。感受快乐——我在请“你们来做你来猜”游戏中获胜的同学看一看自己宝箱中的秘密,在这里我展示的宝物是自己经过努力得到的荣誉。教师采用启发谈话法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获得过的荣誉或其他方面的成就,并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展示成就和被别人欣赏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形式“活动化”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要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活动化”。

如在教学《邻里之间》一课时。我在备课时考虑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居住在钢筋水泥构筑城的“城市森林”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很陌生,有的邻居虽然同住在一幢楼里却不知道对方姓什么,有的连见面都不打招呼。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内容时,首先考虑到现在由于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邻里之间的关系不会像以前那么好。因此我在教学时尽量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说说身边的邻居入手,让学生介绍对门和其他认识的邻居,然后再说说他们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邻居。说到不喜欢的邻居,学生有很多话要说,我及时的进行引导,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邻居让人喜欢,什么样的让人讨厌,知道这些之后他们就能努力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邻居。第二个环节比邻居,让学生说说自己家是什么样的邻居,在夸自己家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做一个好邻居的热情。第三个环节是做邻居,考虑到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所以创设了一个拯救羊村的环节,设计了四个情境,这四个情境都是学生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尝试去解决问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表演的过程既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如在设计《秋天》一课时,我首先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的美,把学生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其次,通过学生亲自体验秋天、观察秋天,让学生了解秋天“不仅美而且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学生在大自然中采集秋天的树叶、认识秋天植物的变化、把树叶做成标本、做自己喜欢的树叶粘巾画、设计与树叶有关的装饰品,学生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秋天玩。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秋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内心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强化体验,通过活动体验生活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之一,体验也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因此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例如教学在讲解《同在蓝天下》一课时,对于残疾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困难学生很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所以我设计了一些体验活动,如蒙眼睛走路;单手系红领巾;单手穿衣服;不说话告诉别人一件事,然学生分小组体验,从而切身的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与痛苦,进而产生对他们的关爱之心。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有强化重视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给我们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要将挑战变为机遇,将机遇变为现实,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和努力,我发现孩子喜欢探究了,热爱学习了,懂得实践了,当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在实践的时候还要灵活的去理解、运用。同时,我也深信,在这门新课程旋转舞台上,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好的展现自己!更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给老师的一百条教育》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化儿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留守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