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要重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2020-03-16 03:25王玲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王玲

摘要: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实践做支撑,数学课也是一样,必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阐述了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意义,最后列举了几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抽象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发展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可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怕低年级学生课堂不好调控,用解讲或课件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然后再花大量的时问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思路去各种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教师只重视讲,却忽视学生的参与、动手、情感的培养,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

2、流于形式。教学“认识周长”测量物体表面的周长时,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皮尺、每组一个不同的图形卡片(有星星、月亮、圆形的钟面)。教师提出要求: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表面的周长?然后再动手测量。最后教师组织每个小组汇报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可见教师一开始是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测量物体表面周长的不同方法,没有关注学生的操作過程,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是失败的。

3、缺乏创新。同样在“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时,教师先用教具板演了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所拼成的多种不同的图形,学生模仿教师的图形摆了起来。像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动手操作完全是模仿教师的操作,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重要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不是来自学习目的明确,而是来自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让学生实际观察图形和演示教具,特别是亲自操作学具,这对于对游戏仍然保持极大兴趣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很乐于参与。让学生亲自操作学具,亲自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放在主休的地位上,随着动手操作,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集中起来,思维也随之活跃,不知不觉地就能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越来越对数学课感兴趣。

2、促进思维发展。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强调让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力,这是正确的,但不全面。因为加强操作活动也很重要,而且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更要从操作开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学时要尽量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操作活动。学生在操作中,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相互配合,而且促使学生操作中思考,形成表象,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基础。

3、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门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应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和概念的本质特征。其次,操作和观察要有次序。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有次序的精细的观察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学“长方形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观察六个面的形状,最后观察长方体相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再次,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和操作,让学生通过着、摸、数、摆、拼、折、叠、分等多种不同的操作观察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感受物休的特征,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观察到的内容和自已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分析综合,低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综合,但离不开图象和实物。

三、如何精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亲自操作,这是教学手段,不是目的。教学手段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认识能力;教学手段必须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然而,教学手段选择得正确,并不等于教学的成功。如果设计、组织不好,随意性很强,只能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不但完不成教学任务,反而还会搞乱课堂秩序,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科学组织学生实际观察和亲自操作。

1、明确操作目的。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亲白操作,根本的目的是,以看得见的图形和摸得着的学具为中介物,通过观察和操作,使抽象的数学逻辑关系以一种可以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让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忽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只重视思维的结果。这不利于学生自觉地掌握数学知识,更不利于发展思维能力。数学新课标明确要求: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为此,应当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加强算理的教学。而要使学生理解、掌握算理,不能用抽象的逻辑推理的方法,只能通过学生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

2、教材中是以学生动手的教学。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是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使用,不是每堂课都使用。教师要选择适合于学生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比如某些“起始概念”的建立区别某些易混易错的数学知识;理解较难的或者离学生生活较远的知识等。

3、动手操作步骤。何时演示教具,何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先怎么操作,后怎么操作,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能力、思维特点,科学地安排好先后顺序,使观察和操作都有次序地进行。同时,每个环节应有明确要求。

参考文献:

[1]朱皓华.重视动手操作 促进数学学习——以《认识平均分》一课为例[J].华夏教师,2018 (33):83.

[2]李云兰.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 (19):98-99.

[3]凌欢利.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 (32):50+57.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