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分析

2020-03-16 03:25舒珍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新课改背景核心素养

摘要:目前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教师一定要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目前高中生普遍缺乏数学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高中学生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的综合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走向成年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本篇文章将从六个方面全方面阐述,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之下,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

引言:

高中数学比起初中数学来说知识点增加了许多,而且是一门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学科,它也是高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时都会感到非常困难,此许多学生对数学没有自信心,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从而放弃了数学。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学科自信心和学科的学习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学生来说,提高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其实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数学的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建模思维,想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观思维,运算思维等等。这些核心素养之间不仅有区别,而且还会有非常大的联系,例如,推理逻辑以及数学运算就有比较大的联系,线上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运算,也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技能,而建模和数据有着比较大的联系,为日后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建议和方向,在这些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当中,教师要有意的提高学生的这些技能。帮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水平。

二、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面临的困难

(一)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酵素大部分只是在传授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做题学会做题的机器,但是初中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依靠老师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需要老师的催促才能够自主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在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的欠缺,学生也觉得数学知识难以理解[1]。

(二)教学的效果非常低下

在如今的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许多的教师都没有利用更加创新的教学方式,而是一直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的重点放在数学的成绩上面,并没有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主人的地位。

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的规律和法则进行对题目的运算,了解运算的定理,去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布置一些课后运算练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定时定量的运算能力,让学生能够加快运算速度下时间内完成培养运算水平,更加的精准和快速。

(二)逻辑推理的能力

例如教师应该教导学生从题目出发对题目的逻辑进行归纳和类比,通过逻辑和推理思维找出一个新的命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高斯的例子,摆出一个这样的数列:1,2,3,4,5……n,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到的知识明白前n项和,教师在摆出另外一个数列:1,4,7,10…….n 这个数列的前n項,教师可以利用这两个题目让学生进行归纳和类比,开阔学生的思维,观察这两个数字和他们的前言相和有什么区别,然后再列出等差数列的前一项和公式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大胆的推测,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想象能力

高中的主观想象能力主要体现在几何知识方面,因为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图形去解决数学的问题,想象能力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想象,借助空间图形去认识图形的位置和关系。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直线和直线的关系,直线和平面的关系时。

(四)数学的抽象能力

抽象能力也是一门最基础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体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本次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当中,例如以等差数列为例子,教师可以摆出这样几个特殊的数列:1,3,5,9……;20 17 14 11……教师这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两个数列有什么关系,从这些数列关系当中,利用抽象的能力找出等差数列的含义和规律。

(五)数学的数据分析能力

如今随着信息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学生也跟与时俱进,具备数据的利用和分析能力,将数据能够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得出更加有价值的信息数据的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从众多信息当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例如以平均数为例子进行探讨,在一组题目当中求出数列的平均数、中位数,来判断哪一组的数据更加的稳定。要是可以将这些数列做成题目,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将这些知识点带入到应用题当中[2]。

(六)数学的建模能力

这个能力主要要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利用数学的建模能力去解决生活实际发生的问题。这个能力是高中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它贯穿于高中的数学知识点当中,让学生能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将数学生活化,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在高中阶段数学建模主要体现在不等式,数列,统计等等。以不等式为例,子在教学设计当中,教师的重点应该关注到学生是否能够利用数学去解决问题,例如用铁网出了一个一千立方举行花园问他的长和宽分别最多少时所用的铁丝才能够最少。举一些比较实际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动脑将这个问题进行建模的形式,已知这个矩形的面积是1000立方米,那么问他的长宽高是多少的时候,这个矩形的周长才能够最小呢,学生就会开动大脑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将这些文字的知识转化为数学的语言知识。

四、结束语

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高中的数学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付雪梅.新课改下核心素养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人生十六七,2018 (4X):101-101.

[2]张宗奇.新课改下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J].高考,2019 (14):254-254.

作者简介:舒珍(1994.01.20)女,民族:汉,籍贯:江西余干,学历:研究生,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课堂新课改背景核心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思维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议如何让高中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