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有一个梁晓声

2020-03-16 03:13闫森
新阅读 2020年2期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梁晓声人世间

闫森

《人世间》

梁晓声  著 定价:238元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7年11月

“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辞中写到。

《人世间》(三卷本)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2019年7月,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8月16日,以最高票数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全书共115万字,梁晓声从2010年开始酝酿、构思《人世间》,到2018年创作完成用了八年时间。作品中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作者感同身受,满怀深情,立足底层,直指人心,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梁晓声专注于生活中的百姓,也乐于琢磨百姓的生活。他说:“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更了解城市底层百姓生活。我有一个心愿——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有年代感的作品。我一直感到准备不足,到了六十五六岁,我觉得可以动笔,也必须动笔了。我想将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所帮助。”

這样,在一部有年代感的作品中,把这几十年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一一告诉了今天的读者。

《人世间》共有三卷本,第一卷是对未来充满向往的青年,具有早期浪漫主义风格。第二卷挣扎于生活的焦虑,写实主义色彩浓厚。第三卷写豁达的晚年,批判现实主义思辨风。三部曲节奏是变化的。青年评论家刘大先谈到,“在这个变化当中,我们从来没觉得梁老师是老年人,只感觉到了充满激情的、饱满的生命力。”

梁晓声生于1949年,作为共和国同龄人,他经历了新时期十年文学繁荣,创作出一系列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作品《人世间》获得2019年茅盾文学奖,继续用现实主义的笔调关注社会发展,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写完这部长篇小说,梁晓声70岁了。

除了知青文学代表作家,知识分子这一身份似乎更贴近梁晓声近年来的创作。《中国生存启示录》《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梁晓声说》《郁闷的中国人》…… 看多了社会,阅多了人,世界的面目逐渐清晰起来,思想越发凌厉,处世却平和许多,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沉稳而内敛的“大气象”,以至有读者说,《人世间》,一听名字就符合梁晓声的风格,也是他能写出来的东西。

“尽管文学有各式各样的流派、各式各样的主义,但是影响我最深的、我最喜欢的,还是现实主义。”在任何时候,梁晓声都坦言对“现实主义”的热爱和坚守。

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把百姓生活放进近50年的时间长河里去浸润、磨洗,这确实需要胆识和勇气。而百姓生活作为现实生活的基础和根本,也最能印证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于是,在作者构建的人世间的生活场景里,我们读到了个人的成长、草根青年的奋斗,读到了婚姻、家庭的维系与经营,读到了家族的衰败与延续,读到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读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亲疏远近,读到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我们在《人世间》里,还读到了平民百姓向往更好生活的人生努力,读到了读书影响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提示,以及作者对人间世事的忧思和感怀。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茅盾文学奖梁晓声人世间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来,谈虎色变
致儿帖
梁晓声“报恩”
一些羊
文学评奖与文学编辑的“艺术真实观”
医院
什么是文化
茅盾文学奖为何离读者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