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汽车构造与电控课程教学探索

2020-03-17 05:42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蔡龙张劼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合作项目电控底盘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蔡龙,张劼

2019年1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在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方面,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当前,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都在推行校企合作项目,也在不断地探索与此相应的课程与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汽车制造企业、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既能拓宽学生就业范围,促进学生就业稳定性,又能缩短企业人才培养周期。同时,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各自发挥特长,共同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也能不断促进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发展。

1 汽车构造与电控课程教学与实践探索背景

我院自2015年与保时捷(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展开了校企合作项目后,又先后与雷诺、玛莎拉蒂等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校企合作项目,详细合作领域见表1所列。校企合作项目依托学校的设备与资源,让学生在大二年级就开始学习企业的课程和技能。学习结束后,学生如果能通过企业的考核认证,就可以直接到企业实习或工作。

2 校企合作对汽车构造与电控课程的影响

校企合作项目中,企业课程与技能的学习与常规教学之间出现了相互影响的情况,其中对汽车构造与电控课程的影响非常典型。

表1校企合作概况

2.1 相关部分

常规教学中,高职院校的汽车构造课程主要包含《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2门课程,通常开设在大二第一学期,分别为64课时。此外,大二第二学期还要开设《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和《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这2门课,也分别为64课时。也就是说,在常规教学中,学生先学习发动机与底盘的构造课程,后学习相关的电控技术课程。校企合作项目中企业的课程,特别是机电维修岗位的课程,也遵循这一规律,即先学习构造课程,再学习电控技术课程。

2.2 促进部分

常规教学中,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课程及相关的电控技术课程,着重讲解的是大众化的、通用型的车型的发动机、底盘构造及电控技术,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的构造与电控技术。校企合作项目要求学生在大二结束后就能立即上岗进行实习,所以校企合作中的企业课程主要讲解各品牌的具体车型的发动机、底盘构造与电控技术,课程起点高且内容精炼,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此外,企业课程更加贴近当前的前沿技术,强调更多的实操训练环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师在讲授企业课程的实践中,也会对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技能进行更新,这些都是对常规教学中构造课程的促进与补充。

2.3 滞后部分

常规教学与校企合作企业课程之间的滞后主要体现在时间滞后和相关内容滞后。时间方面,常规教学的发动机构造课程、底盘构造课程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发动机电控课程、底盘电控课程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知识基础,才能理解并掌握发动机电控、底盘电控知识与技能。然而,教师在第二学期讲授发电机电控、底盘电控课程时,学生无法将之前掌握的构造知识与新学的电控知识形成有效衔接,所以教师通常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先帮助学生温习构造知识,然后再讲授电控的知识,这样势必造成电控课程课时压缩。

此外,校企合作中的企业课程通常是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企业课程中也包括了发动机、底盘的构造与电控技术,但主要以企业自己品牌的车型为主,教学内容专业性与实践性强、起点高、课时集中,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构造与电控课程的基础知识。而实际情况却是,学生才刚刚接触常规教学中的电控课程,未能形成有效的电控基础知识,也未能将常规教学内容中的构造课程与电控课程有效衔接,这些都对学生完全掌握企业课程的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汽车构造与电控课程的实践探索

3.1 重新整合课程

鉴于上述因素,我院在2018年暑期修改校企合作项目班的常规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和《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整合为《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其控制技术》,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共96课时。本门课的主要授课内容和课时分配见表2所列。另外,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与《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整合为《汽车底盘构造及其控制技术》,也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共96课时。本门课的主要授课内容和课时分配见表3所列。课程经过整合,原来共计128课时的2门课程精简为1门96课时的课程,总课时减少了32课时。

表2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其控制技术》课时分配表

校企合作项目班学生大二学年的发动机与底盘课程将呈现如下分布:大二第一学期,学习常规教学的《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其控制技术》与《汽车底盘构造及其控制技术》;大二第二学期,学习企业品牌的发动机与底盘的构造及其电控技术。基于此,我们将整合之后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精简。对于企业品牌的发动机与底盘构造及其电控技术课程中,针对性较强且带有品牌自身鲜明特点的部分教学内容在第一学期授课中就会有所精简与优化。

表3 《汽车底盘构造及其控制技术》课时分配表

整合之后,无论是发动机课程,还是底盘课程,每一个模块的电控技术相关课程,都是紧随这个模块的构造内容课程,如讲授完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之后,就开始讲授燃油供给系统的电控技术内容,这样也就避免了常规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在学习电控技术课程时已遗忘构造课程内容的现象。

3.2 成果反馈

根据上述方案完成授课后,主要得到以下成果与反馈。

(1)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其控制技术》《汽车底盘构造及其控制技术》课程时,能够一起学习构造内容与电控知识,不会留下因内容缺失而造成的疑惑,学习效率与兴趣均有所提高。

(2)学生在大二第二学期学习企业品牌的发动机与底盘的构造及其电控技术课程时,就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构造与电控课程的基础与知识,学习过程不再困难,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深钻与研究的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3)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加牢固,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积极性。

3.3 存在的问题

随着《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其控制技术》与《汽车底盘构造及其控制技术》课程的开设,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的进一步拓展,首轮授课中也遇到了若干问题。

(1)两门96课时的核心专业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开设,再加上其他的专业课程,导致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的学习压力较大。同时,过于集中的授课,导致实验实训设备长时间大负荷运转,故障率显著提高,给个别班级正常上课带来一定的影响。

(2)发动机、底盘的构造与电控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任课教师课时量明显增加,而第二学期相关的任课教师课时量又会明显减少,导致教师工作量分布不均衡。

(3)课程整合之后,相关的课程支撑材料还需要进一步整合、改进和完善。

(4)针对不同的合作品牌与不同的项目班,具体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适应大二第二学期的企业课程。

3.4 改进措施

根据上述不足与经验,学院相关教研室与课程组主要负责教师,及时进行走访、调研与讨论,提出了以下的改进措施。

(1)将部分原本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的非技术类的专业课,调整至第二学期,如《汽车售后服务流程》等课程,减轻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的学习压力。

(2)适当调整任课教师的课时安排,鼓励教师两人合带一个班级的课程,发挥各自的专长,减轻工作压力。

(3)授课之余,组织课程组教师总结上课经验,集体备课,共同编写课程支撑材料。

(4)仔细研究不同合作品牌的企业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品牌的合作项目班,个性化地调整上课内容与侧重点。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常规教学势必要作出调整与改革,其中专业课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是核心。专业课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既要考虑实际学情,又要符合人才培养的定位,同时也要满足合作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欢
合作项目电控底盘
基于底盘测功机的纯电动汽车续航测试
EASY-EV通用底盘模态试验
我校成功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
进博会江苏签订55个合作项目 总规模近50亿美元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电控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误区浅析
简析井口操车电控与操车信号系统
油气田开发方案申请对外合作项目的关键点解析
第二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签订254个项目
漫谈底盘防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