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日暮”下的海力王府、永寿寺与好德歌沁

2020-03-17 00:37王小丰李梁小娟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乌兰大礼堂延寿

王小丰 李梁小娟 季 静

(1.江西师范大学 a.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b.国际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2.赤峰学院 历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一、海力王府历史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清朝入主中原,皇太极诏索诺木杜棱受封在开原,并将努尔哈赤三女儿莽古济下嫁给索诺木杜棱。天聪九年(1635年),“因私猎哈达叶赫山获罪,开原牧地被夺,复归敖汉故地[1]712,削去‘济农’号”[2]13。顺治五年(1648年),“索诺木杜棱始追封今爵,诏世袭罔替旋以长子玛济克袭”,①[清]托津等奉敕.《钦定大清会典事例》[M].清嘉庆二十五年武英殿刻本,第9214页。是为海力王。海力()蒙古语意为怜爱,“王府初建于老哈河南岸(现四道湾子镇附近),后迁至刀奔艾里(今乌兰召村)是为海力王府”[1]713,历经十六代王(见表1)。本文以海力王府为出发点,分析海力王府的发展变迁、海力王府与好德歌沁文化的关系、以及海力王府与永寿寺的关系。

弘扬古村落文化,是坚定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百年过去了,海力王府的规模、建筑用途逐渐被当地人遗忘。因此,海力王府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对还原乌兰召古村落,以及“好德歌沁”艺术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表1 海力王府王位世袭表

表1 (续)

二、海力王府及永寿寺

1.海力王府建筑规模以及房舍用途

2019年7月下旬,在笔者父亲的帮助下,开始走访乌兰召村知情者,对海力王府、永寿寺、好德歌沁进行考察,同时,对海力王府、永寿寺、好德歌沁进行考证[3]。

陶柱①陶柱(1955—),男,乌兰召村五组村民,文革前期在海力王府读书,走访时间:2019年7月25日。讲述了海力王府的屋舍:“我在海力王府的时候大约11岁左右,王府已经变成一所学校,我在那里上学。海力王府为四合院,四面皆有房舍,规模壮大,院子内有松树、杨树、榆树,占地面积约200余亩,四周被3米多高的城墙围绕着,院墙的四个角落均有角楼(图1中23)。从南门进入至最后一间大屋子(图1中1),是王府中间最大的房子,可容2 000人左右,为7间左右,长大约50米,宽约20米,前房檐柱子高13米,为红色,上面画有蓝色龙凤,头部为红色,其身子为蓝色,柱子为松木,直径约60厘米,前后柱子均相同,后面的柱子为红色。房子高度约25米。门为红色双开门,高约8米。屋脊到地面距离约20米,这座最大的房子称为大礼堂,是那个年代学生开会,排练文艺节目的重要地方。大礼堂两侧为东跨院、西跨院各三间(图1中15,18),每个跨院高约为10米,宽6米,长约12米,当时东西跨院作为班级,东西跨院前为门洞楼”。陶柱强调“当时我们读书的时候,门洞楼已经不存在,只有2米青色的高墙,墙帽为白色”。大礼堂前侧为左右跨院(图1中2,3),长大约为20米,宽为5米左右,高4米。据陶老人介绍:“王府内年龄较大的妃子居住那里”。左侧跨院后面为王爷府的洗澡间(图1中19),大约15间,长度20米,宽6米。澡堂前面是铁旗杆,约30米高,读书期间用来升国旗。大礼堂距离中堂(图1中4)约50米,走廊宽约5.5米,中堂房子为6间,是王府中最豪华的屋舍,四个窗户,两个门。整个长度约20米,宽8米,房柱13米,房子高25米,中堂左右各跨3间,每3间长约12米,宽6米,高15米。读书的时候,中堂为办公室,两侧房子为班级。右侧的小房子(图1中21)相传是牢房,后来变成煤屋子,用来装煤炭,冬天取暖所用。这个小屋子的右侧(图1中17)房子亦是教室。中堂前面的房子为左右跨院(图1中7,8),是差官住宿的地方。王府的院子内有一日晷(图1中25),日晷的后面是一个很大的鱼塘,当时已经不存在了。王府院内有三所并排的房子(图1中9、10、11),其中序号9房子为门洞房,可以通往中堂、大礼堂的必经之路;序号10房子为三间,是王爷的秘书室;序号11房子为三间是王爷的内客房,三所房子规模大小相当。9号房前面的房间(图1中14)为海力王府的正门(南门),两侧均有火炕,是护院、巡逻人居住的地方。正门下有两个青色的石狮子,大约各高1.2米,一个为雄狮子,另一个为雌狮子,二者面面相觑。此外,老人介绍了海力王府西侧占地150亩为办公等,东侧占地150余亩为六畜圈等,协理府也称小官府,在二道湾子。文化大革命时期,为响应国家“破四旧,立四新”号召,王府的所有建筑被毁,只有青色砖头瓦片,至今清晰可见。

图1 海力王府

武凤起②武凤起(1938—),男,乌兰召村八组村民,对海力王府印象较深,并绘制海力王府、永寿寺图。走访时间:2019年7月26日。擅长绘画,据老人介绍:“海力王府占地200亩,王府有两个门,即南门(图1中14)与东门(图1中22)。南门牌匾上写着“王恩远大”四字(图1中24)。老人回忆说“王府最外围是高土墙,高土墙内有一层矮土墙,最里面为砖墙,共计三层墙。我们看到的海力王府(即图1)为最里面的砖墙,王府每个角有四个角楼(图1中23)”。武凤起讲到:“王府最后面的大礼堂(图1中1),为7间,几乎无人居住,主要作用是供奉佛祖,在大礼堂里面的东侧,有1 000个木材打制的小洞,每个洞里面有一个小佛,所以有1 000座小佛像。大礼堂的规模很大,可容纳两三千人,可供村人看戏等活动,均可容下。大礼堂内有一处条山炕,居住喇嘛。大礼堂(图1中1)的两侧(15、18)是王府中丫鬟、福晋居住的场所。(图1中2、3)共五间是王爷等亲属居住的地方”。老人讲到:王府中有三个王爷掌事,“三王爷居住在左面(图1中3),并指出了三王是有才华的人,曾在日本留学。二王爷居住在右面(图1中2),为中堂(图1中4),共计五间是王爷办公的地方,可容纳500余人。中堂的左侧(图1中6)为账房。在账房的西侧是一个大房间(图1中19),老人介绍:“相传这是王府厕所”。中堂的最右侧(图1中17)为仆人居住的地方。中堂的前面是两个西厢房各五间(图1中7、8)各长5丈,宽8米,高4米左右,主要用途为娱乐的场所,如打老牌等。西厢房的前面是石钟表(图1中25),上面刻有阿拉伯数字,一根铁杆放置表盘中间的石孔里面,利用太阳光直射推算时间。显然,在阴雨天气,石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西厢房后面是一个小房间(图1中20),老人说“这是一间小庙”,庙里供奉着满满的泥佛爷,其主要作用是镇宅,压风水。东厢房(图1中7)的后面是一个大房间(图1中16)为车库,王府中的车、轿子都会放置在这个房间,王宫贵人日常出行游玩亦会通过东大门(图1中22)离开,如去“永寿寺”③永寿寺:又称为“延寿寺”“王爷庙”,当地称为“西庙”,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位于乌兰召村,海力王府的西侧。等地。永寿寺的喇嘛也会通过东门来海力王府大礼堂念经等。东大门的西侧为并排的三座房子(图1中9、10、11)这三座房子主要为王公仆人、工匠等居住。王府院内有宽阔的伙房(图1中12),亦有自己的家庙(图1中13)。南门(图1中14)为三间,另外两间居住仆人,南门下有两个1.2米的石狮子。除此之外,老人还介绍了王府中有牛、羊、马、骆驼,以及海力王府也有自己的护卫军队等情况。

清末民初,海力王府人口众多,到处生产,呈现了生机盎然的景象。史料所载:“由于农业的迅速发展,租税渐渐多起来,海力王府已积蓄了一定数量的库银,察克达尔扎布时期即光绪二十年(1894年)决定重建王府,地址选在好沁营子(今乌兰召)中端,从内地请来工匠,仿紫禁城建筑式样,建成三进院落,有山门,有命官议事厅、迎宾厅、命官办事处、福晋住室,以及千佛堂、库房等。王府院外有300余间的牛、马、羊、猪、驼等畜棚和耪青牧奴住房,因新建王府西侧太敞,认为压不住风水,新王府建成后不久,在王府西侧4里处建起了王爷庙”[2]19-20。

综上,根据陶柱、武凤起两位老人在王府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分别介绍了王府的房舍居住情况,得出结论为:房舍居住、用途等情况基本相同。因时间的推移,加之王府的毁灭,知情者的离世,很多王府事情却鲜为人知。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并归纳了海力王府的房舍情况,见表2。

事实上,海力王府规模较大,其中大礼堂是整个王府中最大的房间,可容纳两三千人左右;中堂最为豪华,可容五百余人,是王爷办公的地方。文革前期,海力王府变迁为学校,如大礼堂是学生开会与排练节目的地方,中堂为教师的办公室,其他房间大部分为教室,是学生看书学习的场所。文革期间海力王府被毁,大部分珍贵文物亦被砸毁了。

表2 海力王府房间明细表

图2 海力王府南门牌匾

2.海力王府的家庙永寿寺

永寿寺又称“延寿寺”“王爷庙”“喇嘛庙”,当地百姓称之为“西庙”。该遗址位于乌兰召村,文革期间被拆毁。

武凤起老人介绍:“王爷庙上的牌匾刻写着“永寿寺”字样,上面为蒙文(),下面为藏文(),左面为满文(),右面为咸丰元年。蓝底金字的牌匾被五条龙围绕着,庙里有四大天王八大怪,如同真人大小,形态不一,形象栩栩如生”。武凤起老人继续谈道:“永寿寺系海力王府家庙,永寿寺以求王业永昌,王公永寿”。陶柱老人回忆道:“永寿寺中的大佛肚子里装有经卷,佛像形态不一。有铜佛、金佛,打开佛肚子能看到藏经卷、蒙经卷等”。至今,两位老人叹息道:“海力王府、永寿寺的毁灭是乌兰召村的重大损失乃至国家的重大损失”。《敖汉旗志》所载:延寿寺(见图4)“原名永寿寺,俗称王爷庙,咸丰元年(1851年),由敖汉多罗郡王布彦德勒格哷固鲁克齐主持修建。庙址在今萨力巴乡乌兰召村。庙宇为歇山转角式建筑。主堂两层,25间,占地900平方米。主供宗喀巴、三世佛、长寿佛、关羽。清末住喇嘛10多人。1921年住26人。1945年尚有5人。有耕地180公顷,每个喇嘛尚有私产地1公顷。农历七月十五为庙会日。1947年,佛像、佛具被拆(分)掉,1966年扒除庙宇。该庙辖金泉寺、德清寺、各各召庙”[1]1125-1126。可见,永寿寺规模之大,不仅管辖乌兰召村的庙宇,还管辖敖汉旗的其他寺庙。永寿寺后更名为延寿寺,要求延年益寿,主要是祈寿驱灾。“以驱灾为内容的蒙古族民间歌舞好德歌沁源于这里……它的最后一位主人,三十五岁的末代王噶拉桑扎布死在了延寿寺中”[4]。

图4 永寿寺(延寿寺)

三、大放光彩的民间艺术文化

1.好德歌沁起源

“好德歌沁”源于何时、何地,目前没有文献记载。有一种说法,好德歌沁“产生于清代嘉庆年间,世代口头相传,连绵不断,距今已有200年历史”[5]。另一种说法:“早在三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的后代鲍格都仍、曹德木都仍等,从遥远的故乡来到敖汉一带,开荒占草”[6],祈求风调雨顺。好德歌沁应运而生。一般认为:“好德歌沁”诞生在乌兰召村,已有240多年的历史[3]。

2.好德歌沁的表演形式

在乌兰召村人的帮助下,笔者来到好德歌沁的传承人李发家中得知:“好德歌沁由6人组成,扮演者均为男性演员,即孙悟空、猪八戒、白音查干(白老头)、朋斯克(黑老头)、曹门代、花日”。整个仪式包括:请神、驱邪、祝福、送神等环节。演出前,演员们要沐浴净身。“事先做好的面具要拿到庙里,请喇嘛念经,意为让神灵附位,好德歌沁表演队伍在鼓、铙、钹等打击乐器的伴奏下,由孙悟空、猪八戒开路,其他人一字儿排开,白音查干居中,边走边唱《敖汉赞歌》进村”。迎接好德歌沁的户主选一个吉日,户主问:“你们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白音查干答:“我们从北方来,听说这边瘟疫流行,人畜不旺,我们是特来除邪去灾,保佑平安的。”户主说:好!好!我们正想去请你们呢。”表演队伍唱起了《达热力根》进院。表演队伍戴着面具,在打击乐器伴奏下跳起吉祥舞。舞罢,除孙悟空、猪八戒留在院子外,其余人进屋。主人摆上茶点,表演队伍唱起《四季歌》《祝福歌》《四泉歌》《幸福歌》等[7]。如果是求子,其夫妇跪拜说明情况,白音查干拔下一根胡须,拈上一枚铜钱送给跪拜的妇女,其他人唱起《祝福歌》,表演结束后,户主适当给表演好德歌沁的艺人一些钱或者礼品,最后唱起《四杭盖》离去。每年正月十六日晚上焚烧好德歌沁的面具,预示着一年一度的好德歌沁仪式表演结束。

3.好德歌沁的演出戒规

(1)好德歌沁民间艺术,演出必须持续三年。第一年是表演者主动来演称为“好德歌沁”,第二、三年称为“请好德歌沁”。

(2)好德歌沁扮演者必须为男性。

(3)好德歌沁所戴的面具,必须在庙上供奉后才能使用。

(4)好德歌沁必须在庙上举行复活仪式,即所戴的面具必须有灵魂。

(5)好德歌沁在路上行走时,白音查干居于中心,曹门代、花日在右面,朋斯克在左面,猪八戒、孙悟空在前面开路。

(6)好德歌沁共唱歌曲17首。

(7)好德歌沁在没到迎接的户主家前,需要摆好茶桌。

(8)好德歌沁在入院后,白音查干与朋斯克不能对跳。

(9)在进屋过程中,猪八戒、孙悟空只能在屋外。

(10)每年正月十六日晚上必须在指定地点,焚烧好德歌沁的面具,第一、二年在西南方向烧毁,第三年在西北方向焚烧。

事实上,王爷府、永寿寺、好德歌沁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王爷府的西侧比较宽敞,为了镇压风水,于咸丰元年(1851年)修建了自己的家庙永寿寺,主要祈求王公贵族长命百岁,为了延长王公的寿命,后更名延寿寺,遗憾的是延寿寺并未延长王公贵族的寿命,年仅35岁的末代王在寺庙中结束了其一生。其次,好德歌沁作为一种仪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王公贵族需要,扮演驱邪延寿的角色。

好德歌沁艺术最初为驱邪延寿,艺人们每年去海力王府并非给王公贵族拜年送福,实际上是驱邪延寿。今日的好德歌沁艺术内容更加丰富,不仅仅是驱邪延寿作用,还包括求子送福、驱邪送福、拜年送福等。文化大革命期间,海力王府、永寿寺被拆毁,里面的珍贵文物被砸、烧毁等,珍贵文物已不知去向,唯独乌兰召“好德歌沁”民间艺术流传下来,历经200余年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好德歌沁艺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乌兰召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好德歌沁民间艺术薪火相传,这是推动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好德歌沁作为民间艺术文化,对研究海力王府、永寿寺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及对宗教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价值。

乌兰召村海力王府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首先,海力王府后代虽然希望在原址上恢复王府面貌,且在十几年前掀起过重新建设海力王府的热潮,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搁浅。笔者认为,作为清末地方中央政权的海力王府,建议复原,这对研究明清两代地方政权、传统文化、古建筑有着重要意义。海力王府作为乌兰召古村落原有的历史建筑,在其旧址上恢复历史原貌,可以发展旅游业,可以为乌兰召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其次,作为海力王府的家庙永寿寺,亦应该恢复重建,这对研究中国宗教文化、地方宗教文化,以及蒙医学、藏医学有着丰富的学术价值。最后,好德歌沁多年来经过当地人的不断传承,已逐渐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影响深远。此外,在好德歌沁(蒙古秧歌)的基础上,汉人秧歌队已经发展壮大起来,丰富了乌兰召村的民间艺术文化、内涵。当前,精神文化已成为当地人追求的主题,而好德歌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满足了当地人的精神需求并不断发展壮大,其演绎形式融入更多特色,应更好的传承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与海力王府关系密切的永寿寺、好德歌沁,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浮演变。其中,永寿寺、好德歌沁伴随海力王府的发展而产生。经过历史的沉淀,好德歌沁作为一种蒙古说唱艺术薪火相传,作为民间艺术形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的好德歌沁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赤峰地区的骄傲。受史料的限制,本文某些论述未尽其祥,如对海力王府的房屋建筑尺寸大小、永寿寺房屋用途的口述史料进行整理与实际大小规格、房舍用途有一定误差,对口述史资料的整理不够系统、专业。

猜你喜欢
乌兰大礼堂延寿
装备延寿整修区域化联合保障模式研究
DK SPACES AND CARLESON MEASURES*
身残承载情无限——记延寿镇永安村会计、村医景玉珠同志
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1日至15日召开
重庆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1月10日至14日召开
乌兰托娅推出新歌《带一片草原去北京》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音频系统的改造
杨艺晗??《壶》
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举行
俄第一工程旅接收首辆“乌兰”—14无人灭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