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方法

2020-03-17 09:20高利娟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灰雀鹿角语言文字

高利娟

在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须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发现训练点、捕捉训练时机、判断训练效果、调控训练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是对学生灌输语言文字知识,而是有效引导学生自己努力在文本中体验语言运用的妙处,发现和领悟语言运用的规律特点,逐渐发展并形成语言能力。

一、体会音韵音律

汉语的四声带来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很鲜明,因而许多文章读起来具有独特的音乐美,尤其是一些语句运用语音修辞手段之后,还加强了音韵美,读起来十分好听。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有这样的句子:“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在这个句子中,叶圣陶先生通过运用短句子来体现山间的溪流不断跳跃的形态和声音,其中的四个单音节形容词“宽、窄、缓、急”,既使句式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又使人感受到小溪一路流淌,欢歌不断的情景。

二、领会用词精当

语汇知识是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那些运用精妙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体悟、品析,重点是选择作者认真推敲、反复掂量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深入理解、体会。

如《灰雀》中有这样的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着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和谷粒。”“每次”“经常”表现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不同一般:“每次”是说列宁只要来到白桦树下,必定要“仰望”树上欢快的灰雀,没有例外;“经常”是说列宁用行动来表现对灰雀的喜爱,同时也让灰雀也喜欢自己的到来,这样才能形成人与鸟相依的情形。因此,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去掉“每次”“经常”再读一读,比一比,体会这两个关键词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感情。又如《荷花》中有这样的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子中的“冒”这个词对于挨挨挤挤之中的荷叶来说,是十分生动贴切的描写,一方面荷葉之间没有空隙,荷花从中出现仿佛就是突然“冒”出来的;另一方面,荷花相对于荷叶而言,要高出一些,这也是“冒”的感觉的具体体现。正是这种独特的描写,如果换成其他词语,就难以传达荷花从荷叶之中“冒”出来的感觉。

三、培养思维能力

所谓逻辑知识简单地说包含概念、判断、命题、推理等,以及由此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不提倡讲逻辑知识,但是也需要教师在适当的语言文字学习中,运用逻辑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品读,借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鹿角和鹿腿》的课后练习有这样的题目:“下面的说法(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所谓“赞成”就是先要做出判断,再想想判断的理由、根据,学生完成这样的问题就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作指导。尤其是第一种说法,学生容易从文章的表面内容做出错误的判断而赞成“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这一说法。这从逻辑上讲就是以偏概全,鹿角作为雄鹿的重要器官,虽然对付狮子没有什么作用,甚至成了在树林子里跑不开的羁绊而带来生命危险,但却是同伴之间争夺的重要武器,是雄鹿成熟的标志之一。即使把鹿角的美感放在一边不说,单从这一点来说,鹿角对于雄鹿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正因为如此,在解答这道题目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看问题不能只看一面或者一时,而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场合去看。这样培养和发展的就是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是直接讲述语言知识,而是自觉地运用多方面的语言知识理解和处理教材,寻找文本中包含语言规律的例子,进行品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灰雀鹿角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哪里来的鹿角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小白云和小灰雀
突然头上长鹿角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