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土层深基坑降水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2020-03-21 11:53张睿强
工程技术与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坑底承压水水管

张睿强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江苏 苏州 215151

基坑降水;疏干降水;减压降水;地下水回灌

1 引言

目前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建设活动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为城市生活提供巨大的活动场所,地下工程的施工建设发展迅速。

基坑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拓的主要控制环节,为工程施工安全和结构质量提供保障。在中国沿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且部分承压含水层承压水头较高,复杂的环境需要完善的技术方案为支撑,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地下水是影响基坑工程的主要因素,基坑降水不仅能够提供干作业环境,更是基坑整体稳定的前提保障。

论文以中国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星塘街车站基坑降水工程为例,通过疏干降水、减压降水、回灌保证等技术措施,结合现场相关测量数据及工程效果,探讨深基坑降水工程的技术方案。

2 工程概况

2.1 项目简介

星塘街车站是中国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的一个换乘折返车站,与既有运营1号线正交,本期预留两处换程节点。车站外包总长度为491.713m,标准段结构宽度为22.1m,开挖深度24.1m-25.2m;端头井处结构宽度为26.2m,开挖深度为25.3-25.7m。车站主体结构为地下三层双柱三跨闭合框架结构,车站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

2.2 基坑围护结构

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围护方案。

车站标准段与端头井段均采用1000mm 厚地下连续墙,地墙接头为工字钢接头,竖向设置6 道支撑,其中第一道、第四道支撑为钢筋砼支撑,其余均为钢支撑;竖向支撑系统采用格构柱,立柱桩为∅850 钻孔灌注桩;基坑地下连续墙加深已隔断承压。

2.3 工程地质条件

星塘街车站地质勘查75.00m 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属第四纪湖相、河泛相、河口~海湾相、滨海相、河口三角洲相及冲击相沉积物。主要由粘性土、粉土及砂土组成,一般呈水平向分布。

车站基坑底板主要落在⑤1层粉质粘土,北侧端头部分位于⑤2层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局部位于⑤2层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

2.4 水文地质条件

本车站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形成时代、成因和水理特征可划分为潜水含水层、微承压水含水层及承压水含水层。

其中与本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含水层为潜水含水层;第③3层、④2a层及中部第⑤2层微承压含水层;第⑦2a层、⑦2层、⑦4层及⑨层承压含水层。

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数据所述,⑦2a层、第⑦2层及⑦4层之间水力联系较为密切,其余各微承压水和承压水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场地第⑦2a层及⑦2层承压水水位埋深为3.51m,相应绝对标高为0.43m,第⑨层承压水水头埋深一般在11.0m 左右。

3 基坑降水方案深化设计

本车站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土方开挖深度范围内潜水、微承压水内外联系均已被切断,采用坑内疏干降水方法,抽排基坑开挖范围地下水。

本期车站基坑与既有1号线对接,虽然5号线地下连续墙已经完全隔断第⑦2a 承压水含水层,但是由于1号线地下连续墙基底未能完全封闭⑦2a层承压水,遗留孔隙为0.1-0.36m 之间,土方开挖阶段须考虑⑦2a层承压降水,避免承压水造成坑底突涌。考虑第⑨层承压水对坑底突涌的影响[1]。

由于车站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且临近既有运营1号线,基坑降水可能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采用回灌井对拟降承压水层进行回灌,减少坑内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1 疏干降水设计

基坑标准段管井伸入基坑底部以下6.0m,疏干井管井直径为0.7m,井壁管采用焊接钢管,直径273mm,壁厚4mm,滤管段采用桥式滤水管,滤水管外包一层30-40 目尼龙滤网,滤水管直径与井壁管直径一致,沉淀管接在滤水管底部,长度为1.0m,沉淀管底口用铁板封死,从井底向上滤管范围内全部回填中粗砂。

疏干降水设计有效疏干面积取200m2,根据基坑工程总面积,设置疏干井54 口,延基坑纵向分2 排布置,距离四周止水帷幕6.0m,管井纵向间距为16-17m。

3.2 承压水降水设计

3.2.1 坑底突涌稳定性计算

对基底下伏的承压含水层进行抗突涌分析,基坑底板抗突涌稳定条件:基坑底板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的土重应大于承压水的顶托力。即

公式中:Kh——突涌稳定安全系数,Kh不应小于1.1;

D——承压含水层顶面至坑底的土层厚度(m),

γ——承压含水层顶面至坑底土层的天然重度(KN/m3);对多层土,取按土层厚度加权的平均天然重度(KN/m3);

wh——承压含水层顶面的压力水头高度(m),(承压水位至承压含水层顶板距离);

γw——水的重度(10KN/m3);

aH——基坑开挖底板高程(m);

bH——含水层顶板高程(m);

图1 基坑底板抗突涌验算示意图

根据承压水抗突涌稳定性验算,承压水含水层抗突涌稳定性如表1、表2所示。

表1 第9层粉砂抗突涌验算结果表

表2 第⑦2a层粉砂夹粘质粉土抗突涌验算结果表

根据计算结果,第9层承压水层不需要进行进行减压降水,承压水坑底抗突涌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第⑦2a层承压水须按要求进行减压降水,根据计算设置减压降水,确保基坑安全。

3.2.2 第⑦2a层承压降水设计

为保证⑦2a层承压水不造成基坑突涌,针对⑦2a层承压水设置9 口减压降水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均匀布置,减压井分别配置一台4m3/h的泵,设计流量取96m3/d。

减压井管井直径为0.7m,井壁管采用焊接钢管,直径273mm,壁厚4mm,滤管段采用桥式滤水管,滤水管外包一层30-40 目尼龙滤网,滤水管直径与井壁管直径一致,沉淀管接在滤水管底部,长度为1.0m,沉淀管底口用铁板封死。减压井滤管长度根据第⑦2a层含水层厚度确定,除滤管段采用中粗砂回填外,其余部分均采用粘性土回填[2]。

3.3 回灌井设计

由于1号线处地墙未隔断⑦2a层承压水,承压水降水过程对1号线结构影响较大,可能造成1号线结构沉降。为减小坑内降水对坑外影响较大,在与1号线对接位置设置4 口备用回灌井,针对⑦2a层承压水降水造成坑外水位下降较大时启用,回灌井采用常压回灌,回灌水源为市政自来水。

4 基坑降水工程运行方案

4.1 疏干降水运行

正式降水之前,准确测定各井口和地面的标高,测定静止水位,安排好抽水设备、电缆及排水管道,进行降水试运行。其目的是为了检查排水及电路是否正常,排水系统是否完好,保证整个降水系统正常运转。

基坑开挖前20天对坑底进行预降水。通过基坑监测井即时监控地下水位,检验降水效果及止水帷幕质量效果。

坑内疏干降水达到设计高程后停止抽水,疏干管井随基坑开挖进程逐步割除[3]。

4.2 减压降水运行

承压水降水运行控制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其一,通过承压水降水运行,应能保证将承压水位控制在安全埋深以下;其二,从保护基坑周边环境的角度考虑,在承压水位降深满足基坑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避免过量抽水、水位降深过大。

每个减压井的水泵出口安装水量计量装置和单向阀,降水运行实行不间断的连续监控。严格遵守“按需减压降水”的原则,根据基坑土方开挖的顺序、方式,制定承压水位降深的运行方案。

4.3 回灌井运行

根据基坑外侧承压水位初值,坑内承压降水造成坑外承压水头降低时启动回灌井,采用常压回灌的方式对承压水层进行回灌,回灌水源选用供水管网自来水。

5 结语

主要针对星塘街车站深基坑降水工程方案设计及运行的讨论,通过现场降水效果核验,结合相关基坑周边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止水帷幕隔断基坑内外水力联系的情况下,采用疏干井降水可满足基坑施工要求,且对基坑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在基坑工程须承压降水,且周边环境要求较高时,选择坑内减压降水,结合坑外回灌措施,加强周边数据监测分析,降水效果满足各项指标要求。

猜你喜欢
坑底承压水水管
地铁深基坑承压水控制研究
深层承压水污染途径及防治研究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两只螃蟹
承压水箱压力平衡装置研究
首席水管工
既有工程桩对深基坑力学变形特性影响分析
小赛和水管
考虑渗流作用时深基坑开挖坑底隆起变形分析
基于潜水-承压水模型的民勤绿洲地下水位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