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汲取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和启迪

2020-03-22 01:13杨汉卿
岭南文史 2020年4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华民族民族

杨汉卿

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从此陷入了百年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启了漫长而艰巨的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西方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的条约。近代中国一桩桩屈辱的历史、一个个惊心动魄的血案足以证明,一个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国家和民族,绝对无法赢得他国的信任和尊重,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强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的屈辱历史,才能无所畏惧地敢于直面正义的抗争。

历史蕴含着盛衰兴亡的深刻哲理。习近平主席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社会动荡、外族侵略、战争磨难,但中国人民始终自强不息、顽强斗争,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今天,我们纪念鸦片战争18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深刻认识中国近代以后所遭受的民族苦难,深刻认识这种长期的民族苦难给中国人民精神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缅怀勇敢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烈,深刻汲取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和启迪,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量,奋发图强,更好地开创美好的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黑暗境地。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抗争,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无论是太平天国起义还是戊戌变法,都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此后,政党政治在中国兴起,当时在北京、上海等地曾出现过大大小小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但很快就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近代中国历史表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都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动者、引领者、实践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攻克的难关,从胜利走向胜利。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必须走一条有别于封建专制制度的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回顾近代中国历史,考察世界变化,可以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发展大多是以对内剥削、对外掠夺来实现的。少数发展中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虽然在某个时期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以及社会矛盾加剧等严重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来说,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开明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族资产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这些运动、变法和革命都没有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要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只能探索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遭受巨大损失、付出血的代价后,开创了一条由新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成功开创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的道路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了人间奇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后,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创立马克思主义,探索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道路。马克思痛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引起了马克思的高度关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马克思撰写了十几篇关于中国的报道,向世界揭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真相,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面貌,逐步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为改变国家面貌和民族命运,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著的探索,一个个救国方案被提了出来,又在社会实践中逐个失败。20世纪上半叶先后建立的不同性质的政党、政团也都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没有先进的阶级作基础,未能提出正确的纲领并发动人民群众以解决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揭开了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自觉肩负起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社会理想,带领人民进行推翻三大敌人的彻底革命。从此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有了先进领导、正确方向、崇高理想、现实道路和磅礴力量,一步步走向成功。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帮助人民汲取民族精神养分,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今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鸦片战争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物和遗址,今天广东省内的一些博物馆、历史纪念馆里都珍藏着鸦片战争期间清军的刀、矛、弓、箭、盾牌、铁炮、炮弹、火绳枪、皮甲等,英军的步枪、手枪、火炮、望远镜、战列舰模型以及航海仪、测速仪、蒸汽机等,今天珠江口江中上下横档岛和珠江两岸还保存着一座座古炮台遗址。这些珍贵的文物和遗址,见证了先辈的英勇和智慧,记录下了一个个令人感慨万千的中国军队的悲壮战斗和将士牺牲的历史瞬间,保存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留住文化根脉。今天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宣传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和遗址,发挥其强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鸦片战争史料的整理和发掘利用,深入研究鸦片战争的历史,培育民族精神,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讲好近代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讲好广东改革开放的故事、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助力文化强省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壮大我国的综合实力。鸦片战争悲壮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鸦片战争中,“远东霸主”中国败给了远道而来的英国。从清朝方面看,失败原因很多,如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武器落后、指挥不当、战斗力低下等。但是从这场战争全局观察,战争是以综合国力为支撑的,是经济实力的比拼。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两国的战争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阵。英国的钢铁产量突破100万吨,占世界产量的40%;煤产量达到3000万吨,占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三;英国的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7%,生产和出口的是商品、火枪、大炮这种高科技产品。中国生产的是茶叶、小麦、棉花等低附加值的农产品。清朝的经济总量虽然远超英国,但它的庞大经济是由农业人口堆积起来的,双方的差距极大。今天再一次触摸这段历史,就要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中,在当前与长远的统筹中,进一步明确来路、走好当下路、更好奔向前路。广东是鸦片战争爆发地,也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最先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民奋发有为、致力发展经济,勇立潮头,经济总量连续30年领跑全国。大潮起珠江,千帆再起航,今天党中央赋予昔日鸦片战争主战场的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个重大国家战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勇于创新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改革开放,坚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综合实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重要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救亡图存的历史,也是爱国主义自身在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中蜕变转化的历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最早察觉“侵略的西方”对中国的虎视眈眈,也敢于正视落后的中国与“先进的西方”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中国社会、谋求国家富强的积极选择。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将向西方学习推进改革作为关系民族生存的重要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展现出开眼看世界的新风气,介绍西方史地、军事的著作如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相继问世,一批有识之士努力拓宽视野,带着极强的危机感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致力于开启中华民族新的世界观念。在异常强大的敌人面前,中华民族没有屈服,在极端深重的危机面前,我们的国家没有灭亡。每一次反对外敌入侵的抗争,无不凝结着爱国主义的炽烈激情。每一个救国方案的实践,都向爱国主义本身提出了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升华的必然要求。而每一次救国实践的失败,又都激起了爱国救亡的更大浪潮。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是中华民族觉醒的过程,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升华的过程。新时代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当前,我们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广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我们期望通过深入对鸦片战争历史的研究,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重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中华民族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MINORITY REPORT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THE DRUG WAR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