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2020-03-24 08:46王甲能郭宁贾爱武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王甲能 郭宁 贾爱武

摘 要:基于《大学英语》学科基础和课程思政内涵,以两个教学实践为案例,具体探讨课程思政理念如何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文化等思想贯穿于语言教学的显性和隐性课程之中,从而有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同时为其他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性依据。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3-0142-03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2]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3]都提出了“以本为本 四个回归”,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4]强调“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即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因此,每门课都有育人功能,每位教师都有育人职能。

一、《大学英语》学科基础及课程思政内涵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5]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隶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学科属性为该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奠定了学理基础和逻辑前提。该课程是高校公共基础课,学分多,学时长,师生覆盖面大,影响面广,而英语教材的原版性内容特点更被人们通常认为是“灰色地带”、敏感区域,因此,为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学科体系的内涵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尤显重要。

自2017年11月,浙江工商大学启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为:以基于内容的英语教学模式,将广义的思政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入对学生聽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之中,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获得对中国优秀文化等中国元素的熏陶和教育,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学生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外语能力,才有能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教师才能真正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大学英语》思政课堂教学案例

为了展示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如何融合于课堂教学的真实体验,同时,也为了引导教师以自身为研究对象自觉开展叙事行动研究,现从36位项目组成员中节选两个生动案例,以体现充分尊重和鼓励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一)案例一

本案例为《大学英语(三)》课程,教材为《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第三版)[6],第五单元主题为Language(语言)。授课对象为2018级金融类与经济类专业本科一年级的部分学生。

1教学目标与方法

教学目标:(1)在语言知识层面,增加和拓展了汉语语言文化的英文表达方式;(2)在语言技能和应用层面,指导学生使用合理的交际策略来组织观点与内容,通过说与写的方式来反思、表达和赏析汉语美;(3)在情感和德育情操方面,通过赏析汉语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帮助其在未来的跨文化交际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尤其汉语言文化。

教学方法:基于上述目标,教师在挖掘课文特征和教学资源的同时,采用了启发式、任务型的教学方法,输入引导,输出驱动。

2教学设计与过程

教学设计:将课本教学作为铺垫,通过提问、反思的方式渗透育人理念。在后续单元任务拓展阶段,开展主题为“中国语言文化”的任务型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感知,介绍和赏析“汉语美”。

教学过程:

(1)课内教学。首先,教师提出“语言的类别”和“语言学习的困难之处”两个热身话题,旨在引起对“方言”文化价值的思考,并帮助学生反思语言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话题讨论过后,转承课文内容,设计了“语言的学习方法”这一话题,拓展介绍了immersion(浸入式)语言学习法,并提出国学(如三字经、诗歌、千字文等)诵读对汉语启蒙学习和汉语文化感知的帮助。最后,抛出课文主题,即聋哑作家Helen Keller(海伦·凯勒)的语言学习启蒙之路。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笔触细腻、描写细致、情感丰富,记叙时常常寄情于景,以此铺垫故事情节、烘托气氛、升华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措辞、对比、暗喻、类比、拟人等修辞和写作手法的剖析,带领学生赏析语篇的文体美和修辞美,以启发学生用相同的方法赏析汉语语篇的文体美和修辞美。

(2)课外任务。教师以“汉语语言文化与传播”为主题,设立了“汉语热”和“汉语美”两个子话题。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话题,并在课外围绕所选话题,通过文献与资料收集、调研、文本研究、小组讨论等方式,三周后进行小组课堂演示,分享和汇报成果。准备过程中,要求按照教师规定的时间节点,依次进行话题选择与构思、资料收集与文字编写、按教师反馈意见进行修改、PPT等演示内容的制作和完善、口头汇报的准备与操练等任务。教师在课外辅导学生完成结构梳理和文字修改等工作。

(3)课堂展示。以“汉语美”赏析的话题为例,经济类专业的小组,收集了不同历史阶段汉字的书写形式,分析总结了汉字的结构特征、字体的历史演变及汉字音、形、义紧密结合的特点,通过书法艺术作品的展示,分享汉语书法艺术的美。有学生将家乡的方言(湖北荆门语)与俄语的发音特征做比较,并准备了地方戏曲的吟唱,颇受欢迎。更有小组立足诗歌赏析,赏析汉语的意境美及汉语诗歌的修辞手法与韵律美。

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则从汉字形象与文化传承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对汉语美的独特理解。以月亮在不同象形字体和文学作品中的意义为例,总结了汉语不仅美在形态和丰富的表达形式上,更美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上。更有小组以《飞鸟集》诗歌的不同汉译版本为例,分析了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丰富多彩,更总结点评了自己最喜欢的译文版本及原因。

3教学反思与评价

拓展活动虽耗时、耗力,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翻译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准备过程确实想法层出不穷,态度活跃和自信。课堂演示自信大方、真情流露。方言、戏曲和诗歌诵读的展示,使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而演示的同学,也通过语音、语调与诵读时情感的拿捏,展现了他们对不同形式汉语美的理解和欣赏。两个课时的课堂演示,欢呼与掌声此起比伏。下课铃响时,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课后,不少学生在个人学习反思日志中,表达参加拓展演示活动的收获和对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堂的评价,如:

学生1:我们的口语活动涉及古代汉语文化、诗词歌赋和汉语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影响,提高了我们热爱祖国和热爱母语文化的意识。让我看到了民族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了对汉语的理解和崇拜。

学生2:英语口语活动的开展让我能够从查找资料、筛选信息、组织语言、团队合作等方面不断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我们通过英语口语活动走出课堂,结交外国朋友,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获得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同班同学的项目演示,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了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我也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汉语语言的智慧。

(二)案例二

本案例选取《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5》[7]第四单元,其主题为Unforgettable Teachers(难忘恩师),包括两篇课文Text A:Take This Fish and Look at It(《把这条鱼拿去好好看看》)和Text B:Unforgettable Miss Bessie(《难忘恩师贝西小姐》)。主要授课对象为CFA1702班、国贸1701班和金融1701班。

1教学目标

在语言层面上,引导学生从语篇的视角,领会每篇课文的叙事逻辑结构,培养分析叙事文基本模式的能力,提高针对该文体的读写能力;在德育层面上,课文中两位老师诲人不倦,给学生带来千金难买的收获,体现了“敬业”精神。教师在课堂中顺势融入相关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敬业”相关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过程中。

2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本单元教学,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任务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课前安排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引导、授课,组织学生以brainstorming、group work、 presentation等形式加深对主旨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课后布置写作练习。9课时的教学过程如下:

(1)课前。教师要求学生预习生词、课文,完成Text A 相关的词汇练习,在Text A中划出和时间有关的词汇或短语;各小组找一个与良师有关的小故事或影视作品。

(2)课中。教师在1—2课时导入主題,“老师”是学生们最熟悉的角色,从他们所遇见过的数以百计的老师中,归纳出良师、恩师的特征。“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remarkable teacher?”(你认为出色的老师应具有什么特点),教师让学生做头脑风暴,学生们的回答大多是性格特征,如patience、caring、unbiased、warm-hearted等。

接下来的四个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Text A,以课前预习划出的时间词为基础,让学生小组合作先画出时间轴,再结合不同时间教授的评价、作者的情绪变化,画出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很清晰地看到作者在师从阿加西兹教授的头四天的心理状态变化,从拿到鱼标本的失望,到观察几小时后的绝望、被教授批评后的愤怒屈辱、有了新发现后的认同老师,也能看到教授对严谨治学的坚持。

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领会到课文中师生两个角色的敬业:教授的爱岗尽责、作者态度转变后的专注钻研,都是“在其位尽其责”,对自己的工作抱有认真、尊重的态度。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课文主体叙事模式的同时,开始了解敬业的内涵,并思考: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怎样做才是敬业?

最后三个课时,按学期初的安排,由两组学生做Text B的讲解,教师点评并补充。令人欣喜的是,其中一组学生在分析文章结构时,已经能注意到一定的叙事模式:开篇小故事引出人物→倒叙介绍人物→从不同方面进一步刻画人物→评价人物。Text B对人物的描写更为浓墨重彩,贝西小姐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让学生们明白:对服务对象和事业的爱,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前提,是强烈责任感的缘起;另一方面,作者的勤奋、坚韧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敬业的老师能改变几代孩子的命运,敬业的学生能走出贫民窟成为外交官,敬业的国民能创造富强的国家,而在当下的中国,敬业则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动力源泉。

那么,当代大学生又该怎样通过敬业以期实现个人价值、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呢?通过思考两篇课文中的“学生”角色,学生们进一步明确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就是努力学习,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提高自身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上所指出的,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作为本单元教学的尾声,教师抽选学生小组做presentation,介绍预习时找的良师小故事,学生选的内容从孔子、安·沙利文到邓布利多校长,不论古今中外,这些良师都是敬业的典范。

(3)课后。教师布置学生以The Most Impressive Teacher为题进行写作练习,要求采用合理的叙事模式,并体现敬业的精神。

3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单元的教学过程较好地完成了设定的语言及思政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层面,教师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课堂活动,锻炼听、说、读、写技能;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这一隐性层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反思领悟,从学生的课后反馈看,同学们在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后,对“敬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建立起了更为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

学生1:(Text A)主要分为教授和学生的两条主线,从两个角度把故事说清道理阐明。两者,都在观察鱼标本这件小事上坚持,成长,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因此我认为,每一个行业每一份工作都不容易,除了兴趣,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人类文明贡献的责任。

学生2:(Text B)在敘事写作上,引用大量贝西小姐的语言,并且详细地描写了“我”内心对阅读和对人生的思考与变化。贝西小姐用热情、爱心鼓励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为他们打开人生又一扇门。所以,这样敬业的贝西小姐堪称教师楷模和典范。在我们大力倡导敬业精神的现在,应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学生3:(Text A)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教授的职业操守、耐心的实践教学、刻苦的钻研精神。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所谓敬业,不仅可以在事业有所突破,更是我们的责任担当的体现。从长远来说,这是一代代人的智慧与结晶,推动着整个社会前进。

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就是将显性的语言教学与隐性的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案例展现了二者有效结合的具体方法,即在立足于语言教学的同时,积极探寻二者的契合点,一个重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和信心,另一个则深挖课文主题思想与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并通过启发式和任务型教学模式,将课本学习作为语言教学的输入端,同时将育人主题的反思活动设计为教学活动的输出端。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良好反馈表明了这一实践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思政教育融入外语课堂实践永远在路上,需要语言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主动思考和探索。本项目的阶段性进展,验证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和学科之间的逻辑性与关联性,为语言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也履践了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12.

[2]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引领教育战线新思考新作为[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8-09-12.

[3]陈宝生.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06-22.

[4]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10-08.

[5]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2017.

[6]应惠兰,等.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第三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7]李荫华,王德明.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5(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刘东旭) 2020年3月第39卷第3期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