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四境”视域下就业创业课程模式构建初探

2020-03-24 22:29周航何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4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课程

周航 何璐

[摘           要]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创下新高,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为促进就业,早在2007年教育部已将就业指导课程硬性规定为高校必开课程。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在其独特的“三融四境”办学模式下,所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具有课程类型专业化、课程知识体系综合化、课程评价过程化、课程师资多元化等特点,起到了良好的课程效果。

[关    键   词]  就业创业;课程模式;课程效果;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118-02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创业教育上升为一门重要的课程。2007年12月,教育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中要求“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2019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使职业教育的就业创业课程建设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当下就业创业课程中的问题

(一)教材脱离现实,实用性不强

当下的就业创业课程教材中,理论性知识偏多,例如将就业方式划为即时就业、延时就业。但对学生,就业的分类没实际价值,只是教材中的分类指标而已。不同的学生就业岗位和求职过程更是不尽相同,很多实践知识、实践技巧在教材中却没有提到。这样的教材偏重理论研究,而不近实际,最终使教材沦为学生桌下闲置的书籍。

(二)教学模式传统单一,趣味性少

许多学校的就业创业课程教学模式传统单一,趣味性少,加上因资源有限或重视不够,出现了合班授课、理论授课现象,更使课程效果大打折扣。教师滔滔不绝讲理论,抑或口头讲述案例,却因学生未真正参与就业,而难以感同身受。有些学校用期末试卷来给定学生就业成绩,这显然无法真正评价学生的就業能力。试想一个毕业生即使就业指导课程试卷满分了,也并不一定能够在职场获得满意的岗位;一个学生的创业基础课程论文满分,也并不一定就能够创业成功。

(三)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大部分学校就业创业课程讲授以理论为主,但该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是面向实践的应用型课程,如果能采取实践为主的体验式课程教学,如模拟求职面试,将更加贴近课程设定目标。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展现出的职业素养,以及职场基本功,需要在直接经验中取得。理论知识虽能给予一定理念、方法指导,却不能代替实践。

(四)教学对象富有个性,但缺少职业观念

如今的教学对象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速度快,关注自身的需求。因为成长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多学生经济条件并不差。在这种条件下,受约束的“就业”、劳累的“创业”都使学生向往度降低,出现了让社会头疼的“慢就业”甚至“不就业”现象,而大多就业创业课程,还未针对这种情况作出调整,课程内容无法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三融四境”办学模式简介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置身其中的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逐步形成了具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特色的“三融四境”办学模式。学校通过“融体制、融体系、融课程”改革构建“产、学、研、创”互通互融的育人场境。学生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产”境、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的“学”境、校企共建研究院的“研”境、校企共建众创空间的“创”境中,受到多维度的培养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一)从办学体制改革入手,创新出融体制

学校通过资产国有、学校管理、企业使用的“三权分置”改革,吸引有一定劳动密集度、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企业走进来,校企在人才培养中共担培养责任和共享收益权;通过驻厂包线、托管企业培训中心等形式,送教入厂,形成厂校一体。

(二)在融体制主导下,健全四境融体系

四境融体系是基于“产”办“学”,形成育人的产境和学境;基于“产+学”办技术研究院,形成育人的研境;基于“产+学+研”办众创空间,形成育人的创境。

(三)校企合作开发四境融课程

四境融课程是“任务—完成、问题—解决”式跨领域课程,由来自四境的四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共同实施,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四境”育人模式打破传统课堂,建立了新的课程体验,师资结构也发生变化,结合职业教育直击就业特点,丰富了就业创业氛围;形成课堂翻转,学生成为主体、直接经验的生成者和自我知识的构建者。在这种条件下也逐步形成了与之匹配的就业创业课程模式。

三、“三融四境”办学模式下的就业创业课程特点

(一)课程类型由通识课程向专业课程转变

现在的就业创业课程还属于通识课程,采用传统课堂形式,对所有的学生实行整齐划一的就业创业教育。而在“三融四境”办学模式下,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则根据学生专业、个性因材施教。就业创业课程不再实行大班课程,而是根据专业区分讲课内容,逐渐向专业化课程转变。学生也不再只坐在教室里听就业技巧、创业理论,而是在针对自己专业甚至心仪岗位的了解基础上,走进与学校深度合作的企业进行实践。如机电一体化技术2018级学生在进入校企合作的分布式办学点之前,就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求职。他们要在学校合作的四家企业中,选出自己心仪的企业和岗位,针对这个企业准备好一切自荐材料,通过面试才能够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招聘信息、生涯规划、分析优劣势、准备自荐材料、面试等每个求职所需实践阶段都穿插着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实现理实一体化,突出专业化和个性化。

(二)课程内容由结构性知识体系向综合性知识体系转变

现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材更多还是用学科思维编写,呈现出结构性知识理论,知识被章节割裂开。然而,学生就业创业过程是一个綜合实践过程,更应以综合性知识体系形式进行课程建设。“三融四境”的办学模式下,就业创业课程为任务学习,行动导向的综合课程。学生在每个环节学到最实用的职场技巧、职场素养。如顶岗实习应聘前,学生须做简历,此时的就业创业课堂上主要讨论简历编写,学生制作的简历之后能及时获得合作企业审验。如果应聘没有通过,企业教师会进行现场点评。整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和知识都得到锻炼,更能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

(三)课程评价由单一的阶段性评价向综合性的过程评价转变

课程评价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执行后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就业创业课程目标就是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和就业观念”,完成身份转变,成功就业。现在就业指导课程,较多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出卷考试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无法真正测试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三融四境”模式下的就业创业课程,采用校企联合的课程评价模式。学生在企业中学习,在生产线上学习,同时研究实际生产问题,进行实际的创新创业,完成“产、学、研、创”一体的学习过程。就业创业教育也贯穿其中,由校企教师共同进行评价,企业评价也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更有企业人资的全面考核,形成“学校教师+产线技师+人资专员”的多元立体化评价制度。

(四)课程师资由单一师资向多元师资转变

就业创业课程师资一直是困扰高校的难题之一。现实中,大多由思政课专职教师、思政辅导员担任该课程教师。这些教师多数没有就业创业经历,学生难以对教师产生信服感。

“三融四境”模式下的就业创业课程,是“理论+实践”的课程,师资力量由校企共同组建。学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学生的专业岗位情况。企业生产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都分别有导师对学生的职场专业技能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企业高管从“创业”角度进行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校企双方多元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立体化的就业创业教育。

四、“三融四境”视域下的就业创业课程效果

(一)学生:职业发展得到明确关注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三融四境”办学模式因其深度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知识技能对接真实岗位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在企业开展的就业创业课程,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更“接地气”。而这些知识技能,就是大学生在自己岗位上所必需的“就业能力”和“生涯规划能力”,校企多元化师资力量、结合岗位的课程内容、理实一体的课程体验、真实的过程性课程评价都较为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学习,能够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达成了“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的课程目标。

更因学生较早面对真实职场中的困难,不得不更多思考自己就业、创业的现实问题,明白自己的职场价值,客观看待自我需求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差距,达到了教高厅[2007]7号文件中要求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的课程目标。课程模式更加契合课程目标,学生的观念得到转变,职场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所以学院就业率连年上升,学生创业先锋屡见不鲜。

(二)企业:从供给侧改善劳动力供应

从2017年起国家大力提倡供给侧改革,其中要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从高校角度出发,将毕业生视为高校培养的“输出品”,加强供给侧改革即是提高毕业生素质和就业质量。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高校培养的人才就是自己从高校所获得的“资源”。高校供给的人才越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那么就越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在“三融四境”办学模式下,就业创业课程改革对人才输出端的“供给侧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输出的人才在企业培养下成长,更懂企业规则,更认同企业文化。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是传统课堂的理论知识和口头讲述的案例,而是学生真实接触到的同事、上司,以及企业岗位工作,学生感同身受。

“三融四境”办学模式促使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对于企业来说,合作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工作,一可降低聘请师资对员工培训的成本;二可让员工在校期间就接触到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认同度、忠诚度;三可降低社会招聘员工试用期的时间成本和员工离职成本。

美国苹果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国家电网、华南城等数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已与该校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其中某国际知名公司与该校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合作培养的学生,毕业时仍然选择该公司,则会比同期的其他同等学历、同等岗位的员工在待遇、职位级别方面增加五年的积累,即多出“五年”职场价值。企业是衡量员工价值的场所,企业认为,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相比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更出色的职场能力。更有企业提出:“机电学院的毕业生,有多少,我们就要多少!”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因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业创业能力成功将买方市场转变为了卖方市场,为自己赢得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罗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140-142.

[2]张震.“三融四境”开启育人新模式[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Z1):48-49.

[3]闫智勇,吴全全,徐纯.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J].职教论坛,2019(1):48-55.

[4]锁冠侠.高职院校“讲师+引导师”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应用[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4):59-61.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