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93例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

2020-03-25 10:21付金玲李其林曹玉忠余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病原学口病

付金玲, 李其林, 曹玉忠, 余勋

(1.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东莞 523000; 2.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广东 广州 51022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以手、足和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于2~10岁的儿童,以5岁以下更常见。多数患者症状轻微,预后良好,但重症患者可发生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患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包括埃可病毒(echoviruse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A 组(2、4、5、6、8、9、10、16型)和B组(1、2、3、4、5、7、11型)及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等,其中以EV71和CA16最常见[1-2]。近几年广东省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居全省丙类传染病首位[3],东莞市是本省手足口病的高发地区。为了解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征,本研究自2015年1月-2018年12月对我院3 193例临床确诊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肠道病毒RNA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收集

3 193例手足口病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皮肤科及手足口病专科患者,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4]。其中男2 036例,女1 157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1.8岁。收集病例粪便/肛拭子样本,所有标本均4 ℃冷链运输至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剩余样本-20 ℃保存备用。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ABI SteoOne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上海巴玖实业有限公司)。试剂: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柯萨奇病毒16型(CA16)核酸测定试剂盒;肠道病毒71型(EV71)核酸测定试剂盒;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测定试剂盒。

1.3 检测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 技术对标本进行CA16、EV71及EV检测。具体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数据分析采用 Excel 2007 及SPSS 16.0软件。采用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的病毒阳性检出率,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学检测结果

3 193例标本中,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2 073例,总检出率64.92%。其中CA16核酸阳性175例,占8.44%;EV71 核酸阳性171例,占8.25%;其它EV核酸阳性1 727例,占83.31%。从2015年至2018年,其它EV占当年检出病毒的构成比依次为89.37%、65.58%、88.97%及89.51%,详见表1。

表1 2015-2018年2 073例HFMD病毒核酸阳性检出情况

2.2 年龄分布

分析显示,本组病例年龄最小为0.1岁,最大为13岁,平均1.8岁。5岁以下儿童占97.41%,其中以 1~2 岁儿童居多,占45.78%。不同年龄患儿HFMD病毒核酸检出情况详见表2。

2.3 性别分布

3 193例患者中,男2 036例,女1 157例,男女比例为1.76∶1。从总患病病例数来看,男童阳性病例数明显多于女童。统计比较发现,男童与女童EV71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9,P=0.034);男童与女童的CA16阳性率及其它E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P=0.696;2=1.73,P=0.189)。详见表3。

3 讨论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复杂,不仅可以经粪-口传播,而且还可经空气或接触等途径传播,一旦有病例或隐性感染者出现,通过密集场所人群间的频繁接触,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2008年卫生部将HFMD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我国多个地区也已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流行和暴发疫情,HFMD 已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5]。所以,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尤为重要。

表2 2 073例不同年龄HFMD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例Tab.2 Results of HFMD virus nucleic acid tests of different ages in 2 073 cases with HFMD Case

表3 不同性别HFMD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例

李艳芬等[6]检测东莞市2014年HFMD疑似病例样本693份,结果显示核酸阳性614份,总阳性率为88.60%。其中EV71阳性241份,占39.25%,CA16阳性194份,占31.60%,其他EV 179份,占29.15%。提示在2014年东莞地区引起 HFMD 流行的优势病毒株包括 EV71、CA16 和其它肠道病毒等正呈交替或共同流行状态。同期Lu等[7]研究也表明,EV71 和 CA16 并非是一成不变地引起 HFMD 的优势病毒株,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有可能在与环境适应过程中共流行或演变成为优势流行株。研究显示越来越多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引起HFMD 暴发或流行[8]。

本研究对本地区3 193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显示,从2015至2018年,其它EV构成比依次为89.37%、65.58%、88.97%及89.51%,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反映了本地区2015至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流行优势株以其他EV为主,提示今后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应加强对 EV71 和 CA16 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的分型检测。

此外,本研究还显示,手足口病在本地区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97.41%),推测可能是该年龄段的儿童免疫机制尚未发育完善,体内血清抗体水平较低。研究结果还显示男童发病人数及感染EV71阳性率多于女童,可能与男童户外活动较多,暴露和感染机会高于女童有关。提示本地区防控手足口病的重点人群仍是5岁及以下儿童,对于该年龄段的患儿特别是男童应该加强管理和防护。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病原学口病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指标的应用研究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治疗手足口病的常用口服中成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