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包裹疗法在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20-03-25 10:21何雪瑜许珂魏彩虹吴育娇陈慕刁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特应绷带中重度

何雪瑜, 许珂, 魏彩虹, 吴育娇, 陈慕刁, 陈永锋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皮肤科, 广东 广州 51009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以湿疹样皮疹、瘙痒等为主要表现,具有慢性、复发性和病程长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1]。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提出,AD治疗的重要环节是基础润肤和规律使用外用药,改善和控制皮肤干燥和瘙痒,修复皮肤屏障,从而减少复发[2]。湿包裹疗法(wet-wrap-treatment, WWT)在外用药物及润肤的基础上,使用“内湿外干”纱布、绷带等进行包裹,可快速增加皮肤角质层水合作用,增加外用药物的吸收,缓解炎症和瘙痒症状。该方法被美国皮肤病协会推荐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急性加重期或顽固皮损,是近年来国外治疗中重度AD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3-5]。但我国关于中重度AD患者采用湿包裹疗法护理的研究报道尚不多,且应用的材料、使用时间等有差异[6-8]。为探究湿包裹疗法护理AD患者皮损改善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60例中重度AD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诊断为AD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23岁。纳入标准:符合1994年Williams提出的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9];符合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客观评分(scoring of atopic dermatitis,SCORAD)的诊断标准[10];1个月内未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实验分组

根据住院号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23岁,平均(14.39±3.65)岁;中重度患者分别为22例和8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22岁,平均(14.43±3.64)岁;中度和重度分别为20例和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2=0.73,P=0.787)、年龄(t=0.02,P=0.982)、病情严重程度(t=0,P=1.0)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试验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合理洗浴,口服抗组胺药物左西替利嗪口服液10 mL每天1次止痒,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及尿囊素霜保湿,连续治疗5天。

对照组:常规指导患者或患儿家属用32 ℃温水沐浴,清除皮损表面痂皮和鳞屑,沐浴结束后轻轻擦干皮肤,皮疹区域按照指尖单位量外搽氢化可的松乳膏,再全身外搽尿囊素霜保湿,打圈方式按摩皮肤促进吸收,每天2次。

试验组:外搽药物氢化可的松乳膏及尿囊素方式同对照组,然后行湿包裹疗法护理,具体操作如下:将2层纱布置于约37 ℃热水中浸湿后取出,拧至不滴水(潮湿)对患者的全身进行包裹,再用2层干纱布包裹全身后应用普通绷带固定患者的躯干、管状弹力绷带固定患者四肢,包裹4小时,4小时后拆除绷带和纱布,全身外搽尿囊素霜保湿,每天1次。夜间不进行湿包裹疗法,避免影响睡眠。在湿包裹过程中注意保暖,外面穿上厚衣,或盖好被子,室温控制在24~26 ℃,避免受凉。

1.4 评价指标

由经培训后的固定人员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5天皮损情况进行评估,对年龄较小无法主观回答问题的患者由家长代为回答,主要包括皮损面积和临床特征评价,其中评价面积的分值为0~99分,每1%的皮损面积计为1分;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红斑/颜色加深、水肿/丘疹、渗出/结痂、苔藓化、表皮剥脱和干燥6项,每项可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记为0分、1分、2分和3分,总分为0~18分;评分越高,代表皮损面积越大,临床特征越严重。同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全身不适、寒战、毛囊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由双人录入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面积和临床特征变化;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身皮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皮损面积和临床特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5天后,两组皮损面积和临床特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值均<0.01),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皮损面积和临床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P值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和临床特征评分的比较 (分,Tab.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lesion area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core,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2例(6.67%)因纱布潮湿引起不适感,完成湿包裹后拆除纱布绷带并全身搽保湿剂后不适感消失;1例(3.33%)因受凉出现感冒症状,予停止湿包裹疗法,对症治疗好转。校正2检验结果表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AD是一种慢性皮肤病,需要长期规律使用外用药保湿润肤。WWT是在皮肤外涂药物及润肤的基础上,使用“内湿外干”纱布、绷带等进行包裹的方法。其内层潮湿纱布可增加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加板层小体释放以及恢复细胞间脂质层状结构以达到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通过水分蒸发也可使皮肤表面降温和血管收缩缓解瘙痒,减轻炎症[11];外层干纱布则能够减慢内层湿润绷带的水分蒸发,减少潮湿引起的穿衣不适感;管状绷带起到机械保护屏障作用,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自觉搔抓。另外,持续处于潮湿包裹状可软化鳞屑及结痂,使其更加容易去除,起到清洁作用。包裹 4 小时去除纱布绷带,再次涂抹保湿剂,能保持皮肤湿润。本研究中两组患者5天后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试验组皮损面积和临床特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在相同时间内WTT较单纯外搽药能较快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损状况,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6,8,12-13]。

关于WWT应用的材料和时间,有报道说可用居家纯棉内衣包裹3~24小时,也有研究报道周期为2~14天,包裹时间3~12小时,中间内层需要反复浸湿、更换外层绷带[6,12-13]。本次研究中,采用两层湿纱布加两层干纱布,躯干用普通绷带固定、四肢用管状弹力绷带固定,每天湿包裹1次,每次持续4小时,水分蒸发慢,保湿较持久,中间无需更换外层纱布,有效改善患者皮损,同时减少护士或患者家属工作量。另外,银屑病患者临床护理实践中,常使用保鲜膜封包疗法,该方法操作简便,但保鲜膜不透气,封包时间不宜太长,夏季温度较高或患者出汗较多时,易并发毛囊炎和湿疹,且多数患者封包20 min后会出现不适[14];国外有文献报道湿包裹疗法常见不良反应为全身不适、寒战和毛囊炎[8]。本研究采用棉质纱布绷带,透气性好,无患者发生毛囊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提醒我们在采用湿包裹疗法护理AD患者期间,应加强观察和询问患者的舒适感,及时对症处理,避免感冒发生;在搽药时注意顺着毛发方向涂搽,避免毛孔堵塞发生毛囊炎。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湿包裹疗法护理AD能较快缓解症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但本研究中的包裹材料在应用中较为耗费人力,且研究观察时间短,未进一步随访,需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在AD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以及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

猜你喜欢
特应绷带中重度
斑秃合并特应性皮炎免疫学特性及治疗研究进展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CAT、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透明的绷带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America's Top Young Scientist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婴儿特应性皮炎严重度的相关性研究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