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0-03-25 04:07范海燕
课外语文·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说明文新时期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学中最基础的学科,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又缺少不了说明文的存在。说明文在语文中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严谨态度与缜密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可以对文章脉络进行梳理,本文针对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希望可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7-0074-02

【本文著录格式】范海燕.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07):74-75.

说明文在语文的教学领域中具有知识性强、教学面广的特点,所以说在语文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时期的学生在思维系统发展方面还不够完善,这时如果可以从严谨规范的说明文中认识到事物的属性特征,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具有促进作用。我们通过研究调查可以发现,在小学六年的语文教学中,说明文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每一册的语文教材中,都能看到一些科学教育性比较强的说明文,这对于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未知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说明文的特性

(一)具有丰富的知识体系

说明文是通过文字的表达,来让读者了解一件事物的结构、形态以及表现方式等,从而给人丰富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是依据不同的标准,来判定文章不同的类别。首先我们阅读文章,可以根据文章的写作对象与写作目的,具体分为事物说明文或者事理说明文,但是不管是哪一类说明文,都具有极高的知识价值。在说明文中,有许多关于实地考察研究的具体说明,例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在文章的具体描述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火星与地球的联系,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性。

(二)具有新时期特点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语文的教学也要不断进步。现阶段,信息每天会更新,时代变化明显,而说明文就是小学时期的学生了解信息化、科技化时代的主要方式,在说明文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的不断更新等时代变化,他们可以切身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有利于为社会的未来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

二、说明文的具体教学方式

(一)说明文以读为基础

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倡以学生作为主体,在灵活的教学中语文知识就被学生所吸收,并且在日后的学习中得以运用。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基础,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科普性的知识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对于科学的感知能力与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任课教师需要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进行具体的分段教学。在语文学科中阅读作为基础,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任何阶段都十分重要。在小学教材中出现的说明文,其会具有严谨客观的语言特点,也在其中包含了许多的科学专业术语,所以学生在阅读过后的普遍反映就是比较拗口,并且不能理解文章中的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起到充分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规范地阅读文章,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与意义。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科学的语言阅读准确,科学中不允许出现误差,所以阅读的准确性很重要;其次要读懂科学知识,需要在阅读时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最后就要注意读透文章中的科学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用心体会,体会科学的真谛。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来认知文本,并且分层阅读,在最初阅读时,只要求能感知文章的大致内容,并且可以理顺文章脉络,在精读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说明对象的特性。我们回顾一下整个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过程,发现阅读对于学习说明文具有重大意义。

(二)实践反馈

在传统的认知中,小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一般与数学学科有莫大的关联,而跟语文关系不大。在新时期课程改革战略实施之后,各小学的语文任课教师也开始对语文的实践教学给予重视。说明文是以科学为基本内容,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学生文章的表象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表达方式与语言文字,并且把课内学习的内容延伸到课下的实践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在日后学习上面对同样类型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也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了基础。并且也可把书面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在课下进行观察研究,对实践活动进行详细的数据记录,并且得到自己的结论,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了解说明文中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课外实践引导,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把说明文中的知识点系统地灌输给学生,也会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来获取知识,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不带着思考去阅读,那么就会导致阅读的理解能力大打折扣。在语文的教学中,任课教师也需要不断在教学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积极地解决问题,在课堂的教学中要知道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接受的能力,进行合理化教学,依据小学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小学的说明文大多语言简洁,教师如果进行适当的引导,会使教学效率提高很多。在学习一篇说明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进行简单了解,并在阅读之后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含义。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阅读要求,主要是希望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鼓励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应起到积极的引导以及辅助作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四)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热情

说明文通过对事物的说明,对客观事物进行有根据的阐述,使读者对事物具有客观的理解,并且从中获取到科学知识,所以说明文要求语言简洁、清晰并且准确。说明文中还蕴含着对科学的追求与探索的态度,同样的道理放在教学中,也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如果教师可以合理地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与热情,那么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对学生日后的综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组织学生小组学习

在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师也不同程度上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在很多课堂上可以看见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可以在小组中进行探讨研究,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在说明文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这里需要注意合理安排课堂的时间,在小组探讨之后,教师可以让小组的代表发言,说出经小组研究之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在学生发表意见之后进行鼓励,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正确的意见。小组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合理增进了师生的交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不能进行合理的沟通,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

三、总语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课堂说明文教学进行扩展活动,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合理教学,并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明白说明文学习的重要性,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分层教学,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希望通过对于说明文教学的创新,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

參考文献

[1]李想.说明文教学的活动性策略研究——以人教版语文八上《故宫博物院》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9).

[2]傅婷.科普类说明文教学策略探究——以《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为例[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12).

[3]张晔.说明文趣味教学实施案例——《松鼠》课例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3).

作者简介:范海燕,女,1981年生,福建福安人,大学本科,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高年级语文。

猜你喜欢
说明文新时期教学策略
说明文阅读专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