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2020-03-26 08:55谢鸿鹰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肠溶片氯吡格雷

谢鸿鹰

(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四川 江油 621701)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高发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1],以心前区疼痛为基本症状,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而且年轻化的趋势,老年人为高发人群,其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衰退,心脏收缩功能降低,血管硬化,容易堵塞,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因此患冠心病的风险较高,病情控制难度大,目前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本文旨在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和安全性,选择患者100 例,以下是详细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 例。符合下列纳入标准:(1)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2)对此次研究药物无过敏反应;(3)未合并其他严重性疾病。排除标准:(1)不满足纳入标准中任意一项的患者;(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100 例患者分为50 例/组。对照组中有30 例男性患者和20 例女性患者,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9 例、21 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情况:32 ~69(46.25±3.21)岁、30 ~67(46.11±3.18)岁。组间对比临床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

1.2 方法

100 例冠心病患者入院确诊后接受常规治疗: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

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乐普)75mg,每天一次,连用14 天。

观察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硫酸氢氯吡格雷(乐普)75mg,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100mg,每天一次,连用14 天。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都接受至少2 周的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根据各项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症状变化,判断疗效[2]。心绞痛症状明显好转,发作频率减少及疼痛持续时间缩短80%以上,为显效;心绞痛症状部分改善,发作频率减少及疼痛持续时间缩短50%~80%,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情况。

用药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 数据显示: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更高,P <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n(%)]

2.2 心绞痛发作情况

如表2 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更低,持续时间更短,P <0.05,见表2。

表2 心绞痛发作情况(±s)

表2 心绞痛发作情况(±s)

注:两组治疗后对比结果,P <0.05。

组名 例数 发作频率(次/周) 持续时间(分钟/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9.23±2.18 3.05±1.06 8.41±1.23 3.10±1.12对照组 50 9.18±2.26 5.35±1.10 8.52±1.34 5.24±1.05 t- 0.113 10.646 0.428 9.857 P- 0.911 0.000 0.670 0.000

2.3 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中出现2 例恶心、2 例皮下瘀斑,1 例牙龈出血,共5 例(10.00%),观察组中出现恶心、烧心4 例,黑大便1 例,皮下瘀斑2 例,共7 例(1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 >0.05。

2.4 血小板聚集率

数据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相差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3。

表3 血小板聚集率(±s,%)

表3 血小板聚集率(±s,%)

注:两组治疗后对比结果,P <0.05。

组名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86.41±9.05 21.26±5.34对照组 50 86.52±9.10 72.56±4.68 t-0.061 51.087 P-0.952 0.000

3.讨论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在某些诱发因素下心肌缺氧缺血,进而出现心前区疼痛,发病突然,需及时救治,否则心绞痛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心前区压榨感,患者生命会受到威胁。目前冠心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心绞痛症状,防止血栓形成,恢复血流的通畅性[3]。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老年人,患病风险高于年轻人,并且合并症较多,治疗难度增加,年龄稍大的患者,其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并且有痛觉神经传导延迟的特征,因此在心肌梗死发作时可能表现为无痛性,以憋喘、胸闷为主要症状,很容易误诊,目前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单一用药已无法取得较好的疗效,联合用药方案已为常规,但是在药物选择方面,具有多样化,尤其是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临床可用药物非常多,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都是心血管内科的常用治疗药物,其中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药物,抗栓效果较好,其中有效成分可以和环氧化酶中COX-1 活性位置的多肽链530 位丝氨酸残基中的羟基结合[4],发生乙酰化,具有不可逆性,环氧酶COX 失活,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的结合,并且可以有效抑制非二磷酸腺苷导致的血小板聚集[5]。这两种药物常用于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但临床上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出现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甚至黑大便等情况[6-8],从而患者依从性差,拒绝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临床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的情况[9-10]。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对这部分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安全的,有效的。此次研究数据显示,二者联用缓解心绞痛效果更确切。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更高,为9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更低,持续时间更短,血小板聚集率更低,可见联合用药的效果好于单一用药,并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作时需要制定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此次研究证实,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临床上可安全使用。

猜你喜欢
肠溶片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肠溶片”该怎么服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心绞痛效果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