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素在高龄严重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2020-03-26 08:52苏惠明刘阳阳何婉萍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中山528429
北方药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射血左心室组间

苏惠明 刘阳阳 何婉萍(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 中山 528429)

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疾病,该病的产生与心脏疾病及年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年龄越高,心力衰竭患病率越高[1-2],该病为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高龄老人的心力衰竭多为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3-4],对生存质量与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找到良好的治疗药物为临床重要研究课题[5-6]。本研究针对新活素在高龄严重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抽选本院接收的6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情均为严重心力衰竭,入选时间为2017年8月—2019年8月。依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3例。研究组男性 19例,女性 14 例;年龄 61~87 岁,平均年龄(72.31±1.52)岁;冠心病14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参照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3.02±1.31)岁;冠心病13例、高血压心脏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40%。对比组间各项基线信息,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得知,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实施前,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治疗方法:组间均给予临床标准化抗心衰治疗,主要包括:给予吸氧、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抗感染、保证绝对卧床休养、洋地黄药物合理化使用、抗凝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给予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苏州苏兰生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53)辅助治疗,治疗方式为:考虑均为高龄患者,为防止血压出现较大浮动,对其用药量存在一定特殊性,给予0.01 μg/(kg·min)新活素实施静脉滴注,治疗24 h后,测量BNP水平、心功能、心率、血压、血钾与肌酐水平(在实施检测前,停止用药1 h,防止对检测结果出现干扰,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结果显示所有指标向良好方向发展,即可持续使用,直到病情完全改善,但应用该药物时间一般不超过14 d,临床经验证实一般使用新活素时间为5 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①利用超声心动图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直径与射血分数;②对比组间临床疗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且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体质量明显降低,水肿彻底消失,BNP水平下降50%以上视为显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1级,临床症状改善良好,体质量有所降低,水肿明显减轻,BNP水平下降30%~50%视为有效;治疗后,心功能与临床症状无改善迹象,甚至出现恶化,BNP水平下降30%以下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③比较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体位性低血压等。

1.4 统计学方法:首先采用EXCEL软件构建数据库,然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数据统计及分析,左心室舒张末直径与射血分数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直径与射血分数:研究组与参照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直径与射血分数(±s)

表1 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直径与射血分数(±s)

组别 例数 左心室舒张末直径(mm) 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参照组33 33 t P 47.48±11.72 46.98±5.87 0.219 0.413 46.25±4.79 45.85±5.32 0.321 0.374 36.58±4.59 36.85±5.62 0.213 0.415 58.89±8.21 39.62±8.54 9.344 0.000

2.2 临床疗效:研究组显效率57.6%,有效率39.4%,总有效率97.0%,参照组显效率42.4%,有效率33.3%,总有效率75.7%,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组间临床疗效[n(%)]

2.3 BNP治疗前后水平对比:治疗前,组间BNP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3 d后,组间BNP水平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P<0.05,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与参照组相比,P<0.05。见表3。

表3 组间比较治疗前后BNP水平(±s)

表3 组间比较治疗前后BNP水平(±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pg/mL) 治疗后(pg/mL) t P研究组参照组33 33 44.982 17.027 0.000 0.000 t P 7285.30±315.42 7268.40±312.25 0.240 0.405 4563.60±216.68 6051.76±326.41 24.023 0.000

2.4 不良反应:参照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分别为恶心呕吐2例、体位性低血压2例、头晕头痛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研究组仅出现1例血压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统计学软件分析得知,组间不良反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研究组调整药速后,不良反应自行消失,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心力衰竭一般病发于老年人,且年龄越高发病几率越大,病情越为严重,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衰弱,其药效学与用药方式与年轻患者不可相比[7-8],老年患者药物代谢力相对较弱,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过滤功能更是无法与年轻人相比,因此,对其进行常规用药会严重影响肾脏排泄,导致不良反应增加[9-10],为此,对老年心力衰竭用药具有一定局限性。

新活素是在猪脑中提取的一种内源性多肽,对老年严重心力衰竭使用该药物,具有以下几种优势:①有效扩张静脉与动脉,对其肾素与醛固酮分泌存在一定抑制效果,进而改善心脏负荷量[11-12];②有效与血管平滑肌结合,进而起到舒张血管作用;③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13-14];④起到利钠、排水、降压的作用,可以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缓解心脏负荷。通过上述优势,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BNP水平,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出现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因此,此种治疗方式更加适宜高龄严重心衰患者[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BNP 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在治疗高龄严重心力衰竭过程中使用新活素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新活素治疗高龄严重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并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射血左心室组间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更 正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组织多普勒技术对肝硬化肾功能损害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