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分析

2020-03-26 08:52黎凯雯崔立兴何江泉肖远流廉江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廉江54400廉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廉江54400廉江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廉江54400
北方药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脑梗塞神经功能实验组

李 明 黎凯雯 崔立兴 何江泉 肖远流 (.廉江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 廉江54400;.廉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廉江 54400;.廉江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廉江 54400)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大脑内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脑组织在缺氧、缺血状态下,出现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目前临床常见的脑梗塞类型有脑栓塞、腔隙性梗死以及脑血栓等[1]。近年来,在我国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断变化,脑梗塞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任晓珊等[2]学者认为,舒血宁可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及早恢复,缓解临床症状,预后普遍良好。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纳入本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脑梗塞病例予以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1月—2019年8月为研究时段,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研究对象是本院收治的5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女性10例,男性15例;年龄 42~78 岁,平均年龄(60.65±5.49)岁;发病时间 8~28 h,平均发病时间(18.52±3.64)h。对照组(25例):女性 11例,男性 14例;年龄 43~77 岁,平均年龄(60.61±5.52)岁;发病时间 9~27 h,平均发病时间(18.55±3.61)h。两组一般资料相比P>0.05。

纳入标准:①均满足《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3]中对“脑梗塞”诊断标准,均经MRI以及(或)CT 确诊。②均为首次发病;③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出血倾向;②处于哺乳、妊娠期;③合并代谢性、免疫性疾病以及重大感染疾病;④存在酒精、药物滥用史;⑤合并恶性肿瘤;⑥开展研究前接受过抗凝等对症治疗;⑦对本文涉及药物过敏;⑧出血性脑梗塞;⑨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降颅压、抗脑水肿、脑保护剂、改善血液循环、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治疗时间为7 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20 mL舒血宁注射液,溶于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时间为7 d。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对比两组NIHSS评分、临床疗效、血清LP、hs-CRP水平。①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4]:总分是42分,分值越低,治疗越有效,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越轻。②临床疗效判定标准[5]:NIHSS减分率在90%以上为基本痊愈;NIHSS减分率在45%~89%为显著进步;NIHSS减分率在18%~44%为进步;NIHSS减分率在17%以下为无变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③血清LP、hs-CRP水平:治疗前后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5 min,3 000 r/min,分离血清,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LP(脂蛋白)、hs-CRP(超敏C反应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以SPSS25.0软件处理,t检验计量资料(NIHSS评分、血清LP、hs-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对比以配对t检验为主,治疗前后组间对比以独立样本 t检验为主,以(±s)表示;χ2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NIHSS评分:治疗前比较两组NIHSS评分P>0.05;治疗后实验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NIHSS评分(±s)

表1 对比两组NIHSS评分(±s)

注:*表示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P<0.05。

组别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对照组(n=25)实验组(n=25)t P 36.55±3.18 36.52±3.14 0.0336 0.9734 30.52±3.55*16.25±1.05*19.2732 0.0000

2.2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显著比对照组(72.00%)高,P<0.05,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

2.3 对比两组血清LP、hs-CRP水平: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LP、hs-CRP水平P>0.05;治疗后实验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血清LP、hs-CRP水平(±s)

表3 对比两组血清LP、hs-CRP水平(±s)

注:*表示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P<0.05。

组别 LP(mg/L)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5)实验组(n=25)t P 306.01±12.66 305.25±12.62 0.2126 0.8326 248.25±8.62*161.05±3.62*46.6347 0.0000 7.45±0.61 7.42±0.62 0.1725 0.8638 6.98±0.28*5.21±0.11*29.4184 0.0000

3 讨论

脑梗塞是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的局部血栓形成、脑动脉狭窄,脑组织出现坏死、缺氧、缺血、神经功能障碍等,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6-7]。临床有研究表明,脑梗塞患者病灶是由周围缺血半暗带以及中心坏死区域组成[8]。因此改善缺血半暗带神经功能是目前治疗脑梗塞的关键。脑梗塞属于中医领域“中风”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血行不畅、髓生不足、精气亏损、元气衰退等瘀阻经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中医治疗该病以“通经止痛、活血化瘀”为原则[9-10]。

LP是目前临床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LP水平升高,提示血栓形成。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炎症介质,是目前心血管危险事件预测中最强有力的一种因子。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清LP、hs-CRP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显著比对照组(72.00%)高,P<0.05,提示舒血宁在脑梗塞治疗中疗效稳定、显著。针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如下:舒血宁主要由银杏内酯、含黄酮甙类、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等成分组成,具有活血通络、活血化瘀功效,可有效调节血管张力,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局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清除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局部微循环。另外,舒血宁可有效缓解脑水肿症状,缩小梗死病灶范围,抑制脑梗塞病情进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致残率、致死率。

综上所述,脑梗塞采用舒血宁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抑制LP、hs-CRP因子释放,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脑梗塞神经功能实验组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