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 三低扫描技术在低BMI 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2020-03-26 08:35付建军马怿民宛红娥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期
关键词:辐射量双源剂量

付建军,马怿民,宛红娥(通讯作者),邹 蕴,李 翔

(1 新疆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 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3 新疆军区总医院放疗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CT在临床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心脏冠动脉成像中。双源CT 在临床中应用如: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筛查、诊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预后判断等一项重要无创性检查手段。因其能有效提高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高特点,然而在检查过程中较高的对比剂量和辐射剂量却不可忽视[1]。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双源CT 三低扫描技术在低BMI 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采用管电压成像对比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量,确定其可行性,研究更有效及更加安全的检查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在我院接受双源CT三低扫描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低BMI 患者60 例,BMI 均<18.5kg/m2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三组,每组20例,a 组男7 例,女13 例,年龄32 ~79 岁,平均年龄(51.35±6.69)岁;b 组男9 例,女11 例,年龄33 ~77 岁,平均年龄(50.78±8.69)岁;c 组男8 例,女12 例,年龄38 ~81 岁,平均年龄(51.22±1.98)岁。三组患者各项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2)无精神疾病;(3)无碘造影剂过敏者。

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研究者;(2)肝肾不全者;(3)屏气不佳者;(4)安装起搏器者。

1.2 方法

采用双源CT 扫描仪和血管重建分析软件,注射器DH 型,对比剂碘帕淳注射液。①将18 号留置针于扫描前埋于左肘正中静脉,预注射10ml 生理盐水。②根据体重注入65ml ~85ml 碘帕淳注射液后,继续注射50ml 生理盐水助推,4.5 ~5.5ml/s 流速。③设定扫描参数,64×06mm 的准直宽度,0.33 旋转管球时间,根据心率变化自动选择螺距范围(0.2 ~0.5 范围内),冠脉成像的扫描范围为气管分叉下水平至左膈肌平面。④扫描记录自动显示的CT 剂量加权指数、剂量长度积。⑤分析软件重建的三维图像[2]。

1.3 观察指标

三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评分等相关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冠状动脉分为15 个节段,其中右侧冠状动脉血管包括1至4 段,左侧前降支血管包括5 至10 段,左侧回旋支包括11 至15 段,其中闭塞血管远端不计入。质量影像分为4 级,1 级评为优,影像图像清晰,边缘锐利、连续性好。2 级影像图像血管比较好,边缘模糊,连续性可。3 级评影像图像为差,有伪影,连续性不好。4级影像图像评为劣,伪影严重,阶梯伪影明显[3],血管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有效辐射量比较

三组患者有效辐射量分别为(15.01±2.84)mSv、(8.98±3.15)mSv、(4.14±1.35)mSv,由此可以看出有效辐射量随着管电压的降低而降低(P<0.05),见表。

表 三组有效辐射量比较(±s,n=20)

表 三组有效辐射量比较(±s,n=20)

组别 n BMI(kg/m2)CT 剂量加权指数(mGy)剂量长度积(mGy)有效剂量(mSv)a 组 20 16.78±0.98 52.64±13.10 586.14±169.12 15.01±2.84 b 组 20 16.13±2.11 22.54±7.81 243.67±79.26 8.98±3.15 c 组 20 15.78±2.32 7.26±4.14 138.41±40.31 4.14±1.35 t - 13.094 21.686 33.793 12.628 P - 0.001 0.000 0.000 0.002

2.2 三组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

三组患者图像的优良率分别为94.12%、93.41%、95.45%,三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a 组评价冠状动脉514 段,其中因解剖变异或者管腔直径低于1.55mm 的53 段不够评价标准未予以评价;b 组评价冠状动脉节段478 段,其中因管腔直径低于1.55mm 及解剖变异42 段不够评价标准未予以评价;c 组评价冠状动脉节段503 段,其中因管腔直径低于1.55mm 及解剖变异63 段不够评价标准未予以评价

3 讨论

经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公认的危险因素有抽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也有研究表明肥胖患者一般伴有胰岛素抵抗,从而明显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低BMI 患者冠状动脉女性较多于男性,BMI 在24 ~28kg/m2之间的男性死亡风险最低,反而≤15kg/m2BMI 的死亡率最高。从这一程度上面可以反应出低BMI 患者比高BMI 患者病变更重[4]。现如今医学上广泛应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效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和一种可靠安全的有创性诊断技术。

CT 冠状动脉成像无创性影像学已经成为筛查冠状动脉疾病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但是这种检查方法中的辐射量和使用的对比剂引起对人体功能伤害却不能忽视,所以如何降低该方法中对人体肾功能造成伤害,其应用的辐射量和对比剂量成为研究中心,辐射防护和安全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临床治疗中不断投入的新型高端CT,不断完善和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 技术,尤其是双源CT,它不仅能改善图像质量,同时还能大幅度降低辐射量和对比剂量。实践中严格遵守ALARA 原则,在业内已经成达为共识,CT 检查中的辐射会导致致癌风险的增加,多层螺旋CT 检查心脏成像时的辐射量对比其他部位检查的辐射量要高,因此冠状动脉CTA 检查中研究有效减低辐射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公认评判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是BMI 18 ~25kg/m2为其正常范围,BMI 未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若是也才采用常规扫描模式,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以及致癌风险都比正常范围内的风险要高,所以在双源CT 三低扫描技术中,降低辐射剂量对于低BMI 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因降低辐射量会使X 射线强度降低,同时图像质量也会有所影响[5]。

综上所诉,在保证诊断的基础上,针对低BMI 患者患者可以采用比较低的管电压,不能只追求图像的质量,在实现扫描的个性合理化的基础上,重视辐射量给患者带来的风险。

猜你喜欢
辐射量双源剂量
·更正·
双面光伏组件安装特点的模拟研究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高剂量型流感疫苗IIV3-HD对老年人防护作用优于标准剂量型
冠状动脉闭塞支的双源CT评价
第二代双源CT对肝脏八段灌注成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