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人平衡和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2020-03-27 05:32朱晓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年3期
关键词:工商大学肌力全身

朱晓凤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市 401320

2011 年至2050 年,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的增长率估计为21%,到2050年将达到34%,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1]。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核心肌力下降,移动速度减慢,动静态平衡能力降低,核心稳定性不足,身体姿势控制减弱,跌倒发生率增高,达18.3%[2]。平衡能力下降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会降低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3-7]。早期对老年人提供运动干预可以降低跌倒风险[8-14]。

全身振动训练通过振动台产生振动,冲击性振动刺激肌群,增加主动肌激活程度,提高高阈值运动单位的生物学活性,参与运动单位肌群以高频率放电,提高神经肌肉系统兴奋性[15-16]。全身振动训练可改善老年人的平衡,提高对身体的控制,降低跌倒发生率[17-19]。本研究比较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人平衡和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1 月至6 月,选取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附近某社区活动中心老年人80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60~70岁;②有独立活动能力,身心基本健康,在社区生活;③未接触过平衡训练,可接受研究中安排的训练;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②骨与关节相关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腰椎管狭窄症、重度骨质疏松症、重度骨关节炎等;③肿瘤;④心理和精神性疾病;⑤不能坚持、不愿配合。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0 Hz 振动训练组(30 Hz组,n=40)和45 Hz 振动训练组(45 Hz 组,n=40)。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本研究经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训练方法

采用振动训练平台(美国POWER PLATE)进行训练,30 Hz 组振动频率30 Hz,45 Hz 组振动频率45 Hz,振幅均为2 mm。参照巴洪冰训练方案[20],进行半蹲训练、深蹲训练、提踵训练、单腿蹲训练共4 个动作,每个动作5 组,每组重复10~12 次,组间间隔30 s。每周一、三、五、日16:00~18:30 进行干预。连续训练12周。

本研究在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完成。

1.3 评定方法[21]

采用平衡及步态分析仪Win-pod 测试最大前后倾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距离/足长比、闭眼30 s 安静站立COP 移动轨迹长;秒表计时单脚闭眼站立时间;计数30 s 内从椅子上站立并坐下的次数;采用T.T.K.5804 Timed Up and Go Test 测定器测定3 m 起立-走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经检验,数据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训练后,两组最大前后倾COP 距离/足长比、单脚闭眼站立时间、30 s 连续站立坐下次数显著增加(P<0.001),45 Hz 组大于30 Hz 组(P<0.05);闭眼30 s 安静站立COP 移动轨迹长、3 m 起立-走的时间减少(P<0.05),45 Hz 组 小于30 Hz 组(P<0.05)。见 表2~表6。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两组训练前后最大前后倾COP距离/足长比比较(%)

表3 两组训练前后单脚闭眼站立时间比较(s)

表4 两组训练前后闭眼30 s安静站立COP移动轨迹长比较(mm)

表5 两组训练前后3 m起立-走时间比较(s)

表6 两组训练前后30 s连续站立坐下次数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30 Hz和45 Hz全身振动训练均可改善老年人的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45 Hz 全身振动训练效果更好。林长地等[18]对老年人进行高频全身振动训练24 周,可增强老年人动、静态平衡能力和耐力,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发生。毕海泳[22]对中老年女性的对照研究发现,12周全身振动训练可明显改善动静态平衡,提高下肢肌力。张云开[23]对老年女性进行全身振动训练8 周,能有效提高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改善下肢肌力,提高姿势控制能力,改善本体感觉,预防跌倒。Sucuoglu 等[24]对绝经后女性进行全身振动训练8 周,可改善平衡功能。李静雅等[25]对老年女性进行3 种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平衡、下肢肌力和下肢运动位置觉均改善,可预防跌倒,高频全身振动训练效果优于低频和中频。

本研究显示,30 Hz和45 Hz全身振动训练均可增强老年人核心肌力,增加核心稳定性,45 Hz 全身振动训练效果更好。腰腹部核心肌群可分为浅层(竖脊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和深层(多裂肌和腹横肌)两个部分,对姿势控制起重要作用。老年人核心肌力不足,核心稳定性下降。全身振动训练可增强肌力,改善核心稳定性[26]。Maeda 等[27]对男性进行全身振动训练8周,可改善腰椎屈肌等长力量,提高核心稳定性。洪巧新[28]研究表明,全身振动训练可改善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核心肌力,提高核心稳定性。孙越颖等[29]对排球运动员进行中、高频全身振动训练9周,结果显示,高频全身振动训练改善核心肌力和稳定性效果优于中频。刘悦[30]对普通大学生采用30 Hz、40 Hz 和50 Hz三种频率进行全身振动训练8 周,均可提高动态和静态平衡,增加核心肌力,改善神经控制,增强核心稳定性,50 Hz 全身振动训练效果最明显。Bemben 等[31]研究显示,全身振动训练可改善老年人肌力,增加核心稳定性,有效预防跌倒。

本研究显示,30 Hz和45 Hz全身振动训练均可改善老年人移动能力,45 Hz 全身振动训练效果更好。谭景旺[32]对高龄社区老年人进行坐姿全身振动训练12周,可改善下肢肌力、平衡和移动能力。李洋[33]对老年人进行全身振动训练12周,可提高动静态平衡和姿势控制,预防跌倒发生。Santin-Medeiros 等[34]对老年女性进行全身振动训练8周,可改善肌力和姿势控制,预防跌倒。Yang 等[35]研究证实,控制全身振动训练8周可降低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Jepsen 等[36]的Meta 分析显示,全身振动训练可降低中老年人的跌倒率。老年人动静态平衡能力提高,核心稳定性增强,移动速度提升,均可降低跌倒风险,三者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12 周30 Hz 和45 Hz 全身振动训练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老年人动静态平衡,增强核心肌力,提升核心稳定性,改善移动能力,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发生,45 Hz全身振动训练效果更优。

猜你喜欢
工商大学肌力全身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作品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石榴全身都是宝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暗调巴洛克之二》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作品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 作品欣赏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