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导学”教学模式与戏剧教学的有效整合

2020-03-27 12:17薛丹
现代交际 2020年3期
关键词:戏剧教学整合教学模式

薛丹

摘要:在App教学、“微时代”、远程教育等背景下,我国涌起“微课”教学热潮,但如何将其有效应用于语文教学的特定文体中,采用何种具体模式组织教学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微课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戏剧的舞台性、操作性较强的特点,构建了以“微课”和“导学案”为载体的戏剧教学的“微课导学”模式,为戏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导学 教学模式 戏剧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222-02

戏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言实践能力等,我们需要让戏剧教学落实到语文课堂中来,根据戏剧的舞台性、实操性等特点,在教学中加入设计制作道具、编写剧本、排练表演等教学内容。微课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可反复播放等特点非常适合戏剧的教学。“微课导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问题提出

在App教学、“微时代”等教育环境下,“微课”已成为一个不再新潮但依旧盛行的教育理念。将微课、导学运用于化学、地理等各类实操性学科中的研究迅速发展。“微课导学”研究迅猛发展,获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何与实际教学有效整合;微课导学的系统应用研究几乎只见于化学等实操性学科等。

戏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化底蕴、语言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务院于2015年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要求振兴我国戏剧文化。戏剧课本虽然一直占据语文课本的一席之地,但均以点缀为主,数量少、学习浅。教学中,师生也只是根据常用的散文、小说等分析方法进行“纯理论”学习,忽视了戏剧固有的舞台性和实操性。笔者根据戏剧的舞台性、实操性相对较强的特点,对既有的“微课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戏剧教学的“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希望实现戏剧教学的突围创新。

二、“微课导学”教学模式

“微课导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引导过程覆盖课前、课中、课后,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根据戏剧的舞台性、实操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有必要构建一种基于“微课”与“导学案”的戏剧教学模式。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指“在实操型课程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教学环节中,利用‘微课视频和‘研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1]1。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兼具“翻转课堂”和“研学后教”的优点,可以“节约师生时间、节省实操材料、提高教学效率,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 [1]2。

三、“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戏剧教学中的应用

据笔者统计,本校使用频率最高的5册语文教材中,入选课文总共133篇,而戏剧文本只有4篇,其中还有2篇是非讲读课文。在實际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考虑到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素养不高,讲解时也只涉及故事主题、人物形象、修辞手法等基本内容,未体现出戏剧文体的独特性。而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我们需要把戏剧教学落实到语文课堂中来。

根据戏剧的舞台性、实操性等特点,戏剧教学除了要分析戏剧文本外,还应该加入设计制作道具、编写剧本、排练表演等教学内容,其教学环节包括文本解读、道具设计、剧本设计和排练表演等部分。而微课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可反复播放,非常适合道具设计制作、剧本编写等内容的教学。

这里以《窦娥冤》的教学内容为例,介绍“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戏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窦娥冤》的教学重点是对窦娥形象和写作意图的解读,难点是剧本编写。

(一)课前:教师准备,学生预习

1.预习

教师分析学生的戏剧知识掌握程度和窦娥冤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导学案”,搜集上传教学资源,制作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自主预习。

2.制作微课视频

教师根据窦娥冤教学任务的需要,针对写作背景和历史上的孝妇形象、道具设计制作、剧本编写等学习内容分别录制3个“微课”视频。写作背景和孝妇形象用flash制作动画式微课视频,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旨在为解决课文重点做准备。道具制作主要包括服装、枷锁、砍头刀、白绫、雪花,要用到衣服布料(元朝衙役、刽子手服装)、剪刀、彩笔、白布、方形木板、长形木板、小木锯、铁链、白纸(雪花)等配件。道具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技巧,其中服装的制作最难。为了帮助学生制作出罪犯、衙役、刽子手的简易服装,要将服装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用录像的方法录制下来,做成微课,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剧本编写的微课录制,要用到舞台、台词录音、体式动作视频等内容,这部分也是本课的难点,要采用录屏的方法录制微课,时间控制在6分钟内。

3.学生的准备

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观看3个微课视频预习功课,熟悉写作背景和历史上的孝妇形象,了解道具设计制作和剧本编写的基本方法流程。学生借助“微课”和“导学案”自主预习,完成问答,记录疑惑。

(二)课中:学生探究,教师答疑

1.课中任务布置

教师准备好上课情境和道具配件,每人1台平板电脑,每组1本空白剧本,每组1套道具制作材料。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分组探究文本,解决本课重点——窦娥形象和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根据文本线索和导学案、微课提示设计制作道具,编写剧本。此环节中,教师是支持者和答疑者。

2.学生根据任务进行组内分工

学生根据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进行组内分工,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文学素养高者,带领组员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意图探讨、写作手法研究等理论性学习;动手能力强者,负责道具的设计制作;写作能力强者,负责剧本的编写。这样,小组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分工负责道具设计和剧本编写,达到效率最大化。在道具制作和剧本编写的环节,微课视频发挥了最大的优势,视频可以反复播放、逐帧观看,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在微课视频中找到解决答案,经过观看视频和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再请求教师提供帮助。学生在微课导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挑战竞技的环境下完成文本解读、道具设计、剧本编写等任务。

(三)课后:学生巩固,教师反思

1.教师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微课和导学案不完善之处,加以改进,在网络平台(蓝墨云班课、QQ群和微信群)上分析、评价、展示各小组提交的道具作品和剧本,与学生交流戏剧学习的心得体会。

2.学生复习

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再次完善道具和剧本,在此基础上进行课下的戏剧排练、PK,将PK视频和最终结果上传至平台,完成最终评价。教师利用微课视频拓展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窦娥冤》第一折的解读和设计,疑惑处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窦娥冤》第一折解读与设计”,进行自主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知,《窦娥冤》的教学中,“微课”和“导学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能够全方位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和课后复习,实现了“导学一体”和戏剧教学的突破创新。

四、结语

本文针对戏剧文体的舞台性、实操性较强的特点,结合目前“微课”研究热点,在分析了以“微课”和“导学案”为载体的“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戏剧文体构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希望给更多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2-117.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整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传统戏剧艺术的教学理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高中英语戏剧教学的课堂实效性研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入乎剧境 精于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