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中职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0-03-28 15:16彭静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1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混合式教学新课标

【摘 要】在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背景下,我校思政课教研团队把握学科本质和特点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核心素养为主线、以议题式教学为框架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工作。本文以该课程的刑法和民法单元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成效、教学特色与创新、教学反思与改进四个方面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新课标;中职思政课;八个相统一;混合式教学

2020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该通知要求新课标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本课例即在此背景下进行,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刑法、民法内容,以议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我校的法制教育基地,突破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法制基地参观学习,在模拟法庭亲自体验庭审过程,结合专业特点邀请行业专家入课堂给学生讲解行业法规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给予学生自主探讨,感悟内化,实践体验的全新学习过程。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政课。着眼于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本课例教材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法律》2019年第2版,内容选自第四、第五单元。

基于教育部颁发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2020年版)和本校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道德与法律》设置总计40课时。本课例每框题内容授1课时,共12课时。采用引导发现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从自觉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到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物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为总思路,帮助学生达成学习任务。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中餐烹饪方向2019级学生。

心理特征:学生处于15-16岁之间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巨变使得他们的行为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大胆、冲动、依赖伙伴,但是法律知识的缺乏和道德洗礼的不到位,又使得他们处事不够稳重,易入歧途。

学习现状:本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但是学习缺乏动力,反感传统的“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方式,喜欢开放、活泼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让课堂“活”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运用混合式教学手段结合线上线下学习,使得教学时间和空间得到拓展。

知识基础:在学习本课例之前,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上已简单了解过刑法和民法的知识,但是对于经济法部分的内容未有接触。为此,我们基于课前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有针对性性的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使学生巩固原有知识,更系统和深入的掌握新内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程标准和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培养方案,结合学生岗位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课例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2.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论目标:通过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课中跟随教师的引导归纳学习知识,课后测验、反馈、拓展学习,从而达到形成以下意识:1.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2.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按照法律规范做事,依法维护权益、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犯罪为耻的意识;2.树立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及突破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的法律常识,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的、经济的法律常识。

教学难点:1.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2.树立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信念,提高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经济活动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知识呈现方式,结合法制基地参观、模拟法庭体验、行业专家讲学等多种形式,运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实施策略

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归类,以及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划分,动之以情,深入人心,寓教于情。利用“感知—认知—运用—升华—拓展”的情感五步教学法,形成“教学、伴学、督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思路。依托“云班课”这一平台配合演绎法律故事。

課前感知:教师利用云班课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完成议题的资料收集和相应的任务案例收集,达到课前感知。

课中:教师讲解知识模块环节,对于知识目标有一定的认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归纳案例成因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学生点评、评价巩固所学知识,升华对本节课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学+伴学+督学”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课后拓展:课堂结束,教师会在各班在云班课开展即时或课后测验、组织“轻直播/讨论答疑”自由探讨、发布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实施成效

(一)主动探究学习,夯实基础知识

教师利用云班课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课前发布教学资源和任务。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先进行预习,提前了解教学的知识要点及重难点;课堂中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听课、提问,教师及时答疑解惑,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老师“闲”了起来;课后通过练习加深和巩固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议题式”学习,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根据新课标教学提示及每课教学目标,设计“议题式”学习。学生结合对“议题”的探究和理解,课前查找资料上传到云班课;每节课上课前利用3-5分钟让学生发表观点,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把法律问题通过“议题”的形式引进课堂,渗入学生,以点带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提高学生的意识形态,让我们的学生对法律、社会、对国家,全面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做个遵纪守法的青少年。

(三)体验实践学习,增强职业法律意识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法制教育基地,通过法制基地的参观,让学生感受到违法的危害,认清违法的种类,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通过模拟法庭开展角色扮演法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法律的威严,敬畏法威,了解罪与罚,加深我们要学法、知法、懂法的法律意识。

三、教学特色与创新

(一)体现“三全教育”特色

体现思政课全员、全方位(教、学、行、做)、全过程(教学过程)的“三全教育”特色。把课堂交给学生,把“知识”转化成“需要”,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了生活,让学生明白“法律就在身边”;利用法制课堂,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利用在线直播把“模拟法庭”带进课堂,切身感受法律的威严。同时还请当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到我校“模拟法庭”进行实际审理案件,学生进行实地旁听;班级设立“法制委员”,定期开启法制讲堂,不断宣传法律知识,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更重要是学会普法。

(二)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离不开自主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才能促使受教育者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刻领悟,实现从知识向能力转化。本课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时俱进,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铸魂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体现理论的深邃和魅力,通过增强思想性和理论性来提升“灌输性”的效果;另一方面,也紧密结合当代中职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突出亲和力与针对性,来增强“启发性”的效果。就教学手段来说,我们结合烹饪专业特点,课上学习知识理论,开展模拟法庭和邀请行业专家入课堂给学生讲解行业法规课堂教学新形式。通过行业专家的视角,提升了学生对行业相关法规的认知,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三)混合式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采用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结合,通过课前学生完成任务、课上教师引导归纳讲解及学生分析应用、课后学生反馈问题及拓展学习,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四)教学过程遵循 8 字螺旋诊断理念

课后及时收集评教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我们采用了教学诊改的工作方法,全程用诊改思想指导工作,遵循 8 字螺旋开展线上的教学工作,确保学生学习过程有监管、学习效果有保证,从而及时调整教师的导学方向,达成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帮助学生分析与改进,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引导作用。2.课后教学反馈,通过学生扫二维码填写教学感受和教师团队互相听评课反馈意见,指引授课教师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和教学设计改进方向。3.教师评教是教学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高频词的背后是我们教学关注的点——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学生活动

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资料的学习全靠学生自觉,缺乏监督机制。今后应通过测试、作业或组长监督等方式考察学生学习情况,并将相应分值记录换算纳入期末综合评价中。

(二)教学评价

教师对某些内容无法量化评价,评价的可操作性不够。今后应探寻多元化、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组合。

五、小结

本课例的教学基于《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科本质要求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把培育支撑积极人生态度的价值取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机整合为课程目标,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建构了可行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和评价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对今后其他思政课程中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娟,林超,傅巧君. 中职思政新课改背景下的“职业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初探[J]. 福建轻纺. 2021,(01):34-37

[2]张润枝,梁瑶. 关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01):65-69

[3]赵爱琴,陈伟平.以“八个相统一”为遵循打造思政课“金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42-44

[4]胡荣,潘虹.浅谈在线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式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0):125-126

作者简介:

彭静,1984年8月出生,汉族,广西柳州市,硕士,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單位: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与法律混合式教学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