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

2020-03-28 16:57李凤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1期
关键词:培养小学数学

李凤梅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是构成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数感快速发展和培养的黄金时期,但由于自身数感培养的能力不足,因此需要教师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堂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能力;培养

数感主要是指人们对于数的感知,具体而言包括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可以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和关系等有更充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因此在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与数有关的各类关系和事件,发展适应生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针对目前小学生的数感培养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探究有效的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数感能力的科学方法。

一、利用数形结合培养数感

数形结合思想非常契合小学数学教学,这是因为小学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维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贸然接触抽象的数,学生由于认知和思维的限制,在理解和感知上不够准确,也容易出现错误。而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借助形的直观、趣味和具象优势来理解抽象的数,就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形的帮助下培养数感能力。比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具体教学前,就可以用电子交互白板展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教师首先提问学生“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1个”后,教师用手势将苹果一分为二,再次提问同一问题。学生看见一个苹果被剖为两半,多回答“有两个一半的苹果。”此时教师就可将其中的1半苹果移开,并提问:“现在我苹果被拿走了一份,这一份要如何表达呢?”学生可能回答“一半苹果”或“两份中的一份”,而后教师就可以引出“两分之一”的描述。为了增强互动性,教师随后还可请学生上台亲自用手势将这些苹果切分为4份,先让学生演示“1/4”,然后鼓励学生从中拿出3份苹果,并思考“3/4”的表達。通过此种数形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基本掌握分数、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概念,并初步对整数变分数、分数的增加与减少等建立初步的数感。

二、利用生活实际培养数感

利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一能让他们产生一定的数学兴趣,为发展数感能力创造良好的积极态度条件,二能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来解释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化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发展数感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学习小数时,要让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性质、读写法以及小数点的重要作用有一定的感知,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货币知识,将分别代表元,角,分的钱币用课件展示出来,同时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小红去菜市场买菜,买了1斤1.5元的土豆,小红给了菜农15元,菜农说:“不对,你给我个1元和5角就可以了。”提问: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1.5(1.50)元和15(15.0)元是不是同一个数?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对1元=10角的关系换算,自行建立1元5角与1.5元等同的数量关系。此时再将1.5元和15元对比,就能发现小数点处于不同位置是数的大小所发生的变化,进而解决问题,培养数感能力。

三、利用数的运算培养数感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展最大比例的教学内容。这也是能更直观地表现和培养学生数感能力的基础但重要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多创设一些多样化的数学运算题,让学生在使用不同运算方式的过程中增强数感能力。比如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分配律原型(a+b)×c=a×c+b×c,从正向运用和反向运用两个角度来设计如下题目:25×(4+10)、25×47+75×47。题1是对分配律的正向运用,学生只需要将括号内的4和10拆分开,然后与25分别相乘就能顺利得出答案。但在题2中,学生就需要反向运用分配律,先找出两个乘法算式中共同的乘数,然后将25与75相加得出100,再与47相乘。如此学生不仅根据所学的乘法分配律通过运算实现了即时运用,还通过两道题的正反向运用,发展了逆向思维,提升了运算时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培养数感能力。此外,为了增强解题的趣味性,教师还可将对应的算式融入到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生活化的应用题、情境问题中,让学生在更强的互动性和体验性情境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利用动手实践培养数感

动手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方式。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外界的认知不仅需要通过看和听来了解,还需要通过动手操作,以实践的方式来形成更加完整的感知,以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融入一些有效的动手实践教学,还能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探索和学习,增强趣味性。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学习《图形的运动(二)》时,教师就可让学生利用七巧板,以一张布满边长为1的大量小正方形的纸面为平面完成平移操作,或将铅笔放于桌面并以此为中心轴,将左边的图案从桌面上平移到右边形成“轴对称”的效果。并且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并分享其他的图形运动结果。比如继续以铅笔为中心轴,学生完成翻转、旋转等运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请学生思考“平移了几个小正方形?”、“图形进行某种运动前后在纸面上的位置变化以及移动的小正方形数量变化如何?”这样学生就实现了通过动手操作来加强对于图形运动有关概念以及位置、空间变化、数、数量关系等的感知能力。

结语

总之,数感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情况选择灵活科学的方法,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教学资源、数学思想等多样方式协助学生发展数感能力。

参考文献:

[1]柴亚丽.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新课程(上),2019(12):266.

[2]滕绍龙.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感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0):165.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西联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培养小学数学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