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TRM方法的绿色金融扶贫路径规划研究

2020-03-31 12:21刘颖管延芳
海南金融 2020年12期
关键词:路径规划乡村振兴战略

刘颖 管延芳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中两大重点任务是“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即要使乡村地区人口不仅摆脱贫困,还要让其在绿色生态环境下实现生活富裕,使乡村人口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绿色金融扶贫旨在通过构建激励贫困地区绿色金融活动的金融体系、结构与机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目标。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运用管理实践中的TRM方法,利用自上向下的规划方式从政策层、市场层、产品层和技术层四个层面对绿色金融扶贫的近期阶段和中期阶段进行路径规划,并提供路径规划的设计流程,提出推进绿色金融扶贫高质量发展的相应对策,为政府和金融机构制定绿色金融扶贫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提供依据,也为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新路径提供可行范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绿色金融扶贫;TRM方法;路径规划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0.12.001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0)12-0003-06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中两大重点任务是“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即要使乡村地区人口不仅摆脱贫困,还要让其在绿色生态环境下实现生活富裕,使乡村人口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实现全面小康”,这意味要从精神、物质全方面满足贫困地区人口的需求和需要,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贫困地区更多是因资源开发利用受限或不足而处于“绿色贫困”状态,以往针对“缺失性贫困”的扶贫模式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对“绿色贫困”状态创新金融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流向生态扶贫领域,支持贫困地区农业与其他产业绿色协调发展,推进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目前,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和扶贫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如杨林和邹江(2019)、文秋捷(2019)等研究了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和逻辑框架,分析了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施永和黄建军(2019)、范成博(2019)等从具体实践入手,研究了福建省和辽宁省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供需匹配问题及相关措施;安国俊(2019)、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中心支行课题组(2019)分析绿色信贷与保险对精准扶贫的支持和促进作用,提出绿色金融推动扶贫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现有研究肯定了绿色金融对农村扶贫及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大多停留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概念性框架上,对绿色金融扶贫发展路径的探讨也更多基于地方扶贫经验的零散总结,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框架。因此,本文以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利用管理实践中的技术路径规划方法(Technology Roadmapping,以下简称TRM方法)对绿色金融扶贫未来实现路径进行规划,增加绿色金融扶贫路径规划的科学性,为政府和金融机构制定绿色金融扶贫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基于TRM方法的绿色金融扶贫路径规划流程

(一)TRM的含义和结构

技术路径规划(TRM)源于管理实践,是利用可视化层级图表形式进行路径规划的工具,其结果是形成一张包括时间轴、规划层次和层次间关系的路径图,横轴反映路径规划的时间维度,纵轴反映路径规划的各个战略要素。

TRM方法和思想首先应用于制造业,后在农业领域也有应用。陆宇明等(2017)、梅盈洁等(2014)利用TRM方法为广西西瓜甜瓜产业、广东种子产业进行路径规划;陈彦长和谭力文(2010)基于技术路线图对辐照食品管理模式进行了路径规划,但TRM方法在农村金融创新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绿色金融扶贫路径规划的设计流程

技術路径规划一般采取自上向下的规划方式,规划过程中依赖于 “市场”、“产品”、“技术”三个研讨会。其中,“市场”研讨会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市场需求,确定适应未来的商业驱动;“产品”研讨会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市场需求确定“产品特性概念”,提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系列;“技术”研讨会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关键技术难点,提供适合产品特定的技术解决方案,将三个研讨会的内容通过路径图的形式予以连接,就形成了技术路径规划图,该图可以清晰展示未来发展的路径规划。

绿色金融扶贫的路径规划的设计流程与传统技术路径规划有所不同。精准扶贫是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在路径规划的流程中应加入“政策”研讨会,通过对政策文本的解读,刻画绿色金融扶贫工作在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识别出影响绿色金融扶贫工作的重点政策工具及对“市场”、“产品”、“技术”的作用机制,同时“政策”不仅体现在顶层设计上,其所带来的支持效应贯穿技术路线图的各个层面;对于绿色金融扶贫中“市场”研讨会主要目的是依据政策指引确定绿色金融扶贫要实现的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目标的实现满足政府和农户的需求;“产品”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依据要实现目标确定中层控制的配套支持体系,扩展“产品”的概念,从组织、产品、运作机制等多方面设置配套方案,以实现“市场”研讨会确定的目标;“技术”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底层支撑的资源要素,包括硬技术环境(提供绿色金融扶贫工作中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供给端的金融创新技术和需求端的农户绿色生产技术)和软技术环境(文化意识培养的支撑)(见图1)。

三、基于TRM方法的绿色金融扶贫路径规划框架

技术路径图是TRM方法最终呈现形式,绿色金融扶贫路径规划图的顶层是“政策层”,体现扶贫工作在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为绿色金融扶贫工作提供导向作用;第二层是“市场层”,为路径规划要取得的成果或要实现的目标,映射到绿色金融扶贫上为绿色金融扶贫最终要达到的效果;第三层是“产品层”,是为达到上一层目标要借助的方式、手段、途径等,映射到绿色金融扶贫上为促进绿色金融扶贫达到效果要借助的手段,主要为相关的支撑体系;底层是“技术层”,主要是对上一层支撑体系做出反应所需要的资源,用于支持上一层的方式、手段、途径。

1.政策层。绿色金融扶贫是金融扶贫和绿色金融结合的产物,其政策体系是一套复合的政策体系,应用的政策工具体现在环境面、供给面和需求面上。其中,环境面的政策工具主要针对整体扶贫环境工作,供给面的政策工具主要针对金融机构,需求面的政策工具主要针对涉农企业和农户,且这些政策工具影响近期及中长期绿色金融扶贫目标的实现。

2.市场层。市场层主要为绿色金融扶贫要实现的目标,绿色金融扶贫近期需要实现的目标是实现乡村人口生活富裕、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完成乡村振兴“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两大任务;绿色金融扶贫中期需要实现的目标是扩大绿色金融扶贫范围,消除“相对贫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绿色金融扶贫体系,解决扶贫真空地带。

3.产品层。产品层主要从组织、产品、运作机制等多方面设置配套方案,以实现“市场层”确定的目标,且涉及的组织机构体系、产品服务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市场运作机制等支撑体系在绿色金融扶贫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近期阶段,为完成乡村振兴“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两大任务,在组织机构体系方面,要遵循“城乡分治”的管理思路建立多层次的组织机构体系,如在银行设立农村绿色金融事业部,在扶贫地区政府部门设立绿色金融管委会,金融机构联动设立绿色金融自律组织等,促进金融机构与扶贫地区互动,保证绿色金融业务在扶贫地区快速开展;在产品服务体系方面,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的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除了现有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需要适时开发针对产业扶贫的碳远期、碳期货、碳结构性产品等绿色金融衍生工具;在政策保障体系方面,政府部门提供多层级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措施,如安排乡村绿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扶贫地区绿色产业聚集,制定绿色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办法,有针对性地建立扶贫地区绿色金融风险预警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绿色项目风险补偿机制,切实提高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积极性;在市场运作机制方面,建立包括供求、价格、竞争和风险的高效灵活运作机制,构建绿色金融扶贫认证标准,构建绿色金融项目库和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降低绿色金融扶贫信息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

在中期阶段,绿色金融扶贫的目标是助力消除“相对贫困”状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绿色金融扶贫体系。为完成这一阶段任务,在组织机构体系方面,要遵循“城乡合治,分类管理”思路将城市中贫困人口纳入金融扶贫领域,引入多类型金融机构和信息平台,构建集资金汇集、扶贫投资、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金融组织体系,加速绿色金融机构聚集;在产品服务体系方面,在完善落实现有绿色金融扶贫工具基础上,开发新的绿色金融工具支持城乡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如利用土地信托化引导城市中贫困人口进入信托化后的涉农企业工作,提高其就业机会,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動;在政策保障体系方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绿色金融扶贫体系,利用绿色金融工具导向作用对城乡近郊地区环境进行治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人口、资源、资本等要素相互融合,使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战略部署制定业务拓展计划,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制定有针对性措施,实现城乡一体化绿色金融扶贫的双轮驱动;在市场运行机制方面,利用消费升级带动农村绿色产业升级,同时推动绿色金融在城乡领域的国际化,打造绿色金融领域国际知名的高端对话平台,深化国际、国内的绿色金融合作。

4.技术层。“技术层”主要为实现绿色金融扶贫目标的底层资源要素,主要有技术要素和文化要素,前者为绿色金融扶贫提供有形支撑,后者为绿色金融扶贫提供无形支撑。技术要素方面,近期阶段运用大数据技术,在一些地区或全国统一设立涉农资金项目数据库,建设“绿色金融+大数据”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其达到共享利用状态;远期阶段,构建绿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如在污染控制和预防技术、源头削减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绿色种养技术等方面加大创新投入,打造“产品绿色+产业融合”的绿色现代农业。

文化要素方面,近期阶段实现对资金需求方(农户、支农企业)的绿色金融教育,培育和提高涉农企业和农户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意识和意愿,提高资金供给方(金融机构)环保和绿色投资意识;远期阶段,城市中资本、技术、人才下乡带动农村对绿色金融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引导城市绿色消费向农村延伸。

四、推进绿色金融扶贫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激励和促进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绿色金融扶贫业务

目前,开展绿色金融扶贫业务的多为农发行、农商行,其他商业性银行即使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也多集中在工业企业的大项目中,在绿色信贷业务上较少涉足农村扶贫领域。随着城乡一体化绿色金融扶贫体系的建立,在现行普惠金融基础上,应鼓励更多的银行机构参与绿色扶贫项目,鼓励银行机构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扶贫部门。政府对绿色信贷和精准扶贫投入较大的银行机构,在财政存款资金的存放上、村集体账户开立上给予倾斜,激励更多的银行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扶贫业务。金融监管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扶贫融资期限错配实施定向降准,为消除“相对贫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此外,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由政府牵头建立专门的信托公司开展绿色扶贫业务。信托制度的灵活性有利于扶贫模式的创新,如信托公司与银行机构合作利用信托资金的杠杆功能,为银行机构绿色信贷提供风险补偿;信托公司还可以直接参与土地流转过程,解放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大规模、绿色化生产种植。日本的土地信托绿色实践为我国信托机构参与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即以信托公司为核心连接农户、土地经营者、保险公司、农协、有机农业研究会、农产品消费者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参与各方提供绿色引导和绿色监管,通过受托管理、尽职扶贫和受托支付来达到绿色金融扶贫的效果。

(二)利用“互联网5G+金融体系”助力绿色农业消费扶贫

目前,助农直播已成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随着互联网5G技术的开展和应用,集成的物联网综合平台更会促进绿色农业的消费升级。利用互联网5G技术,不仅能减少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还可以使农户直接获得市场需求信息,降低农业供给的不确定性,提供个性化的、差别化的绿色农业产品。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发布的《“5G+金融”应用发展白皮书(2019)》,5G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可以促进金融创新,尤其在农村扶贫领域,应用5G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电商”的“三农”金融服务场景,为农户销售渠道精确匹配、构建产销全流程跟踪体系化提供服务,实现农户生产、绿色消费、电商平台无缝对接,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三)创新绿色金融扶贫工具,发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带动作用

在绿色扶贫领域,目前的绿色金融工具主要以绿色信贷为主,其他金融工具相对较少仍需要积极发展和创新多元化的绿色金融扶贫的产品体系,如加快推进绿色债券、绿色投资基金在精准扶贫领域的应用,加快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对贫困地区特色绿色农业产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根据《中国农业银行2019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农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7期,承销发行全国首单“绿色+扶贫”债务融资工具、国内金融租赁行业首单绿色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为其他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绿色金融扶贫产品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未来,在绿色金融扶贫领域,还需要构建包括绿色保险、绿色股票、绿色ETF等多品种、多层次的绿色金融扶贫产品体系,满足市场投资者的不同要求,发挥金融工具作为引导农村绿色生产消费、精准扶贫的杠杆作用。

2017年,中国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和新疆五省(区)八地(市)建设绿色金融试验区,经过近3年的发展,绿色金融试验区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尤其是贵安新区在绿色金融扶贫方面组建了绿色金融港、建立了绿色金融项目库、制订了绿色金融项目標准和评估办法等举措,为其他省市地区开展绿色金融扶贫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未来需要将这些经验和实践在全国各地复制和推广,发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刘颖,陈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扶贫实现路径与政策保障分析[J].海南金融,2019(9):68-72.

[2]杨林,邹江.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逻辑框架[J].西南金融,2019(5):39-47.

[3]文秋捷.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9(2):54-57.

[4]施永,黄建军.乡村振兴与绿色金融供需匹配问题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J].福建金融,2019,407(3):18-22.

[5]范成博.发展绿色金融服务促进辽宁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措施分析[J].金融经济,2019,504(6):23-25.

[6]安国俊.绿色金融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银行家,2019(3):138-139.

[7]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中心支行课题组.绿色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以锡林郭勒盟为例[J].北方金融,2019(4):45-49.

[8]陆宇明,梁盛凯,洪日新,等.广西西瓜甜瓜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J].北方园艺,2017(4):159-164.

[9]梅盈洁,张辉玲,白雪娜,等.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广东种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 41(14):183-188.

[10]陈彦长,谭力文.基于技术路线图的辐照食品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s2):245-251.

[11]管延芳,戴丰.“互联网+”背景下日本土地信托推动绿色农业发展[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34(3):34-38.

猜你喜欢
路径规划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公铁联程运输和售票模式的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