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4-01 04:45孙廷马质璞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孙廷 马质璞

摘要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针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校地企深度融合,构建“两周期、四融合”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产教融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3-0274-03

Abstract Improv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an provide system guarantee and personne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talents with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specialty of horticultural technology of Nany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integrated the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trategy of serv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renewed the concept of talent training, deeply integrated the need of local enterprise, constructed the “twocycle, four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which led the reform of course syste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Talent training mode

2019 年2月,國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2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突显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和决心。针对职业教育内外部改革的关键问题提出战略性解决方案,《方案》明确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作为职业教育基本原则。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技术专业立足南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将产教融合作为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完善“两周期、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引导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针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校地企深度融合,构建“两周期、四融合”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1.1 校企在需求上产教不融合

企业追求的是市场利益最大化、减少生产成本,而职业院校希望得到企业的场地及资金支持,二者在需求上不对等。产教融合大多停留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层面,效果一般,甚至流于形式[3]。企业关注自主生产和即来即用的岗位人才,学校需要的是专业教育平台和技能的操作练习,校企合作双方更多是从自身利益和需求出发,无法明确合作主体双方的责任、职权和利益,难以建立一个长期、稳定、机制化的利益共同体,最终致使产教深度融合停留于理念和企业的简单参与上。

1.2 校企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产教不融合

企业基于自身利益和发展需求,关注的是与职业院校开展更多技术层面的合作,缺乏对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了解和主动参与意识,企业缺乏热情,职业院校只能通过私人关系与企业个别员工接触,参与部分课程体系建设的研讨、评审工作[4]。职业院校教师缺少企业系统化的工作经历和企业发展规划思维,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理解不充分。在课程体系中,虽然增加了企业实践和课内企业案例等内容,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是参照设置学校本位人才培养模式以课堂理论学习为主体的 “人文素质课(公共课)+职业能力课(专业课)+能力拓展课(选修课)”三段式传统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产教”脱节。

1.3 校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产教不融合

产教融合体现出现代职业教学的核心理念,给地方发展培养了更多的技能人才,所以很多职业院校立足校企合作实施专业教学[5],企业也配置了相应的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但是这些兼职教师缺少一定的教学指导能力,更无法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自身素质和个体发展需求。同时,受到实际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也难以与学生开展良性的互动,限制了学生对专业知识认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或受制于高校的评价体制,重科研项目、重学术水平,轻应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旧是教师讲授、学生“被灌输”或“理论验证和模仿”的授课模式[6]。教学过程的产教“两张皮”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1.4 校企在评估体系上产教不融合

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检查与考核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估培养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学校主要是通过分数作为学生考核的最终依据,这种评分制度只能片面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和理论学习情况,不能反映实践操作和岗位实习过程中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专业能力、综合表现等,不利于学生专业经验的积累[7]。企业考核仅重视技能实践环节的考核,这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要求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符,必须建立学校与企业,教师、学生与企业工程师对学生知识、技能、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意识等多主体、多方式、多标准和多内容等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评定和动态性的过程考核。

2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 更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理念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特征和质量,堪称教育之灵魂。职业院校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要根据当地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和长期性的人力资源预测,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一定数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传统知识主导的学校本位人才培养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毕业生素质和技术技能与地方企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以职业培训为主的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观,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传授有限的理念、知识和技能,不考虑学生的职业志愿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现代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必须树立立德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这也是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

南阳地处中原农业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林果花卉、标准化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南阳月季、西峡猕猴桃、淅川石榴、南召华龙辛夷、邓州油用牡丹等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学院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由此决定了园艺技术专业将依托南阳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养具有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熟练掌握园艺生产技能,具有较强的技术推广能力,致力于地方园艺产业的发展,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双高”素质人才,以服务于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2.2 校地企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院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地方政府在资金、项目、政策给予支持,行政引导、激励、监督校企深度合作,形成校地企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8]。正确处理科学与人文、理论与实践、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关系,培养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才,兑现社会责任,实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以校内园艺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基地为平台,完善“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园艺植物生产管理的特点——生产对象与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采用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生产教学一体化的“任务驱动、产教一体 ”教学模式,深度融合中信国安河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以(内乡)高效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园等8家园艺企业,校企合作42家园艺企业,面向果树、蔬菜、花卉生产管理的职业岗位群,形成专业知识模块化、职业能力岗位化,专业素质社会化的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全员参与、全方位教育体系,以园艺作物生产的2个生长周期为主要工作学期,以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相融合、教学进度与生产计划相融合、成绩考核与综合表现相融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融合为课程教学模式[9],构建园艺技术专业“两周期、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2.3 逆向分析,構建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依据立德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校企深度融合,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对行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的行为过程分析,提炼出企业的用人需求、行业标准和岗位职业能力,采用逆向分析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将职业分析、工作分析、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课程分析、教学设计相结合,进行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建,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10]。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是为南阳园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培养双高人才,与8家产教融合企业组建17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调研了300多家园艺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确定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重构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确立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营销(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6 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确保学生达到“精技术、懂经营、会微机、爱三农、能创业”的人才标准,所以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做一个爱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新一代农业人。

2.4 立足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

依据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适应行业产业的人才需求、转型和动能转换。校企深度合作,利益互补,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加大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职业院校借助企业的资源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实践对接产业,优化教学结构,源源不断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11]。同时,教师参与到企业科研开发和岗位工作中,将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有效结合,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也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利益共同体。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与中信国安河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深度融合,优化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相融合,教学进度与生产计划相融合。实施“三三”制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技能培养从基本技能训练(校内基地)→ 专项技能训练(企业)→ 综合技能运用(企业);课堂教学实践技能(教师示范)→ 实验实训操作技能(校内基地学生练习)→生产实践技能(企业生产);校内小型实训基地技能训练 → 学校周边地区的实习基地专项技能训练(企业教学实习)→ 校外大型专业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分阶段层层推进式的模块教学、阶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南阳园艺生产的特点,实行“淡旺季节工学互补”,在园艺生产旺季安排相应教学内容,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学生提升了技术技能的熟练度和强度,积累了技能经验,企业解决了用工荒;生产淡季时学生返回学校上课。这样能够真正做到实岗实景、学以致用,提高了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效果。

2.5 优化多元化评估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职业标准为基准的评价机制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评估体系,必须走出传统的学校考试、考察和考评制度,应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学校、企业、社会、学生多方共同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进行评价,而且要综合实践训练和顶岗实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素养等进行全面的考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并激励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建立和完善“内评”与“外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例如,进入企业的实践教学,评价包括实践报告(专业知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岗位技能)、工作过程表现(态度)、生活表现(适应能力)、综合表现(职业素养)、团队评比(情感)等,分别由教师、技术员、学生每天对每一个学生(团队)进行全面、动态评估,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 结语

在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园艺技术专业主动适应南阳市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两周期、四融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企业、学生的好评。招生、就业情况良好,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不断突破,在国赛中取得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学生创业率不断升高[12]。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A/OL].(2019-02-13)[2019-03-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王荣,王丹丹.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2019(7):154-155.

[3] 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4):58-61.

[4] 栾向晶,李猛.基于河北省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4):145-146.

[5] 张超,杨倩,陈仪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索[J].現代交际,2019(10):35-36.

[6] 李洪渠,向丽,石俊华,等.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基于CNKI 2014-2017年期刊文献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7(30):5-9.

[7] 李兴会.产教融合背景下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J].智库时代,2019(22):241-242.

[8] 刘海明,谢志远,刘燕楠.高职教育人才转型的战略思考:推进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兼谈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82-188.

[9] 杨贵泉.园艺技术专业(林果方向)"二周期,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优化[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

[10] 蒋丽霞,蒋丽波.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生态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3):133-135.

[11] 桑潇,杨巨成.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8(1):62-66.

[12] 吕云云.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食品,2019(1):35-36,48.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