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术后病人的护理

2020-04-05 14:38谢英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消化道内镜黏膜

谢英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15-02

大部分的早期胃癌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虽然少数的患者可能存在饱胀不适,消化不良等轻微的消化道疾病症状,且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因此容易被忽视。但是作为当前发病率不断提升的消化道癌症而言,做好消化道疾病的手术诊疗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而ESD手术全称为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其主要是针对于早期胃癌过程中癌细胞浸润深度在黏膜层或是黏膜下層的阶段,由于早期胃癌疾病并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在流行病学统计的数据中现实有80%的早期胃癌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实现内镜黏膜下剥除手术能够实现对消化道系统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的手术诊疗,其具有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而另外根据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特点以及早期胃癌患者的个体需求情况,可以发现做好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后护理干预对于临床诊疗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1 ESD术后病人的护理干预措施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控制癌细胞生长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当前采取术后干预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术后效果。第一,要求展开心理干预护理。多数的早期胃癌患者对于手术后的效果很担忧,同时还有对病情未知情况的经济方面的担忧,手术后的疼痛情况的所导致的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这都会导致患者产生负面的心理负担,由此引发细胃肠蠕动失常的肌肉痉挛情况。因此要求能够针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展开心理干预治疗。医护人员必须洞察每一个病手术后病人的情绪变化,通过加强交流的方式,同患者构建起亲密的关系,让患者及患者家属能够阐述自己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并且依靠和蔼的语句、安慰鼓励的话语来让患者构建起积极的心理状态。如,医护人员要对于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知识宣教,确保患者能够掌握一些术后常见的微小的并发症,一旦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应可以及时同医护人员沟通,采取积极的心态调整这些情况。

第二,要求展开饮食方面的护理干预。接受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手术后72小时之内是禁止进食的,在禁食期间,医护人员要能够及时给予补液,如提供一些流质食谱给病人家属,确保病人家属能够及时提供正确的食物,如一些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等,病人家属不能提供给病人。在72小时之后,随着病人消化道功能的恢复,此时可以少量摄入一些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还应该少量摄入油脂、食盐等,遵循少食多餐的用餐原则。确保患者的营养的情况下,不会对患者的消化道功能产生影响。

第三,要求做好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护理。虽然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个“小手术”,但是在术中仍旧会因为患者的个体性质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并发症情况。当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并发症的干预护理。①出血预防和护理情况:医护人员在查房过程中要求叮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腹内压骤然升高所导致的出血情况。在手术后依照医嘱做好不同的液体的静脉注射,使用一些止血以及抑酸药物。当患者出现出血倾向或是症状的时候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做好穿孔护理干预:ESD术后病人的还要求能够注意到消化道穿孔的病症出现。医护人员要及时同患者进行交流,一旦出现腹痛症状就应该立即排查产生腹痛的原因并且分析其是否为穿孔现象,若是的话,则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遵照医嘱进行胃肠到的减压,避免的时候还要求联系外科进行手术治疗;③要求做好伤口的感染护理:手术后要卧床休息,定时定期测量体温,若是发生发热情况,找寻原因。若是因为伤口感染所导致的发热,则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等。

2 ESD术后病人的护理干预注意事项

上述提到ESD术后病人的护理方式为针对性干预护理方式,其能够有效地提高ESD手术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率。另外根据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于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要是想治疗效果彻底,减少临床并发症情况,还可以通过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方式,通过为ESD患者术后提供各种渠道的院外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的方式,来提高患者的复诊率,并且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当前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方式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监督患者遵医嘱行为、督促家属积极参与节约以及医疗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延续性干预护理方式的又是在于其能够将ESD术后病人的护理从医院到家庭延续开,包括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是社区后的持续随访和指导等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第一,延续性护理内容。要求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内禁止参与重体力劳动,规律饮食习惯。在饮食上尽量食用清淡食物,并且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若是出现便秘等情况,则要求能够口服腹泻药物;在心理干预护理上要求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情绪,在1在出院后的两个月注意复查。在患者复查过程中针对于不同病人进行个体评估,对于患者的认知干预情绪以及症状护理等进行行为干预。第二,ESD术后病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时间控制。根据胃肠道患者出院后的疾病特点、患者的年龄以及疾病症状对患者起码进行三次以上的回访。第1次回访,时间为患者出院后1周,在该次回访中,可以指导患者的家庭能的自我护理进行专业的指导,同时也可以在1周后的家庭自护中发现一些非专业人士常见的问题,通过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之后,能够提高家庭自我护理的专业性;第2次回访一般实在出院后的1个月左右,在此阶段中,患者的病情得到来极大的恢复且患者的不适应感觉也逐渐消失,此时患者不论是在生活习惯还是在心理上都产生来放松的心态,此时的回访能够及时帮助并且纠正他们的不良健康行为,并且及时预制并发症的发生。第3次回访主要是在2个个月到2个月之间,此时能够及时预防疾病的复发。

猜你喜欢
消化道内镜黏膜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
国际首创第五代消化内镜(机器人内镜)研制成功
鼻中隔手术穿孔并发症的防范和病理评估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肠道与艾滋病
带你了解消化道出血
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