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采用纳米炭与亚甲蓝示踪剂对提高应用效果及检出率对比分析

2020-04-05 14:36秦少杰丁小云宁明亮唐振宁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检出率乳腺癌应用效果

秦少杰 丁小云 宁明亮 唐振宁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纳米炭与亚甲蓝示踪剂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对提高应用效果及检出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选取法给予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观察组采用纳米炭示踪剂;对照组采用亚甲蓝示踪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结果: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灵敏性均较高,且观察组术中寻找前哨淋巴结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纳米炭与亚甲蓝示踪剂,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检出率均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纳米炭;亚甲蓝;检出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38-02

乳腺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主要是指淋巴转移第一站,临床针对此类疾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采取病理检查评估掌握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根据结果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处理,尤其是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早采取有效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淋巴转移率,从而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更好的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效果,本文中详细分析了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采用纳米炭与亚甲蓝示踪剂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下文所示:

1 基础资料与检查方法

1.1基础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接收的50例乳腺癌患者,将5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6-65岁之间,平均年龄(50.5±2.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51.0±2.5)岁,组间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查方法

观察组采用纳米炭示踪剂,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处理,注射部位以乳晕周围3、6、9、12点,取2ml纳米炭注射液注入皮下或乳腺组织;对照组采用亚甲蓝示踪剂,取5ml亚甲蓝注入皮下或乳腺组织。注射时要控制剂量注射在皮下和乳晕组织各一半,注射完成后要对乳房进行适当按摩3分钟,待注射时间达到5分钟后,依次切开患者腋窝毛发区下方皮肤以及皮下组织,随后切开胸小肌旁腋筋膜。从内侧至外侧详细寻找前哨淋巴结,并采取活检处理,根据最终活检结果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术式。

1.3观察标准

将两组最终活检检出率、准确率、灵敏性按美国 Louisville大学的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标准进行计算。

1.4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数指标使用n(%)和X2进行描述、检验,计量资料()描述,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时表示P<0.05。

2 结果

2.1两组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比

最终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性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术中两组患者前哨淋巴结寻找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中寻找前哨淋巴结时间为(23.5±4.2)min与术中对照组前哨淋巴结寻找时间(25.3±5.4)min相比较短,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55,P=0.1946)。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乳腺癌腋窝前淋巴结活检主要包括核素及染料等方法,其中核素法的临床检出率较高,但由于检测使用的仪器及试纸比较昂贵,因此不易被患者所接受。而染料法具有应用简单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较高。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示踪剂的选择对检出率的影响较大[1]。为进一步提高临床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本文章中对纳米炭与亚甲蓝示踪剂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纳米炭与亚甲蓝示踪剂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灵敏性均较高,但纳米炭示踪剂术中寻找前哨淋巴结时间与亚甲蓝相比略短。而相关研究认为,选择示踪剂时应具备以下条件,其中包括易于淋巴组织吸收;能够充分显示淋巴结和淋巴管;不易进入毛细血管;并且能够较长时间停留在前哨淋巴结;同时要具有安全性高以及价格低廉等优势[2]。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亚甲蓝虽然价格低廉,但易进入毛细血管,当大量注射时,极易发生淋巴管以及血管组织间隙染色现象,因此易影响活检的准确性。并且存在溶液迁移速度过快,易蔓延下级淋巴结而造成前哨淋巴结活检定位偏差现象发生。而相比之下纳米炭混悬液具有较高的淋巴系统趋向性,同时纳米活性炭团颗粒直径已明显超出毛细血管内皮间隙,从而避免了示踪剂进入毛细血管而影响检出率情况,并且能够确保大量纳米炭混悬液在短时间内聚集于淋巴结处,从而提高染色效果及辨识度,最终有效缩短找出前哨淋巴结时间[3]。

综上所述,纳米炭与亚甲蓝示踪剂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检出率及安全性均较高,但与亚甲蓝示踪剂相比,纳米炭的染色效果更佳,因此可使寻找前哨淋巴结时间缩短。

参考文献

[1]童珍君,施宁姚,张治基,等.亚甲蓝示踪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2017,22(2):301-302.

[2]邹燕鹏,郝素贞,刘丽红,孙宇,钱朋飞.亚甲蓝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6):4-7.

[3]张晓庆,陈仰霞,杜玉虹.亚甲蓝示踪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5):179-181,197.

基金项目:

2015年宁夏医科大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M2015101)

作者简介:

秦少杰(1982-),男,汉,山西,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甲状腺、乳腺肿瘤。

通讯作者:

唐振宁(1981-),男,汉,宁夏,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甲状腺、乳腺肿瘤。

猜你喜欢
检出率乳腺癌应用效果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不开刀治疗乳腺癌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男性也应注意乳腺癌
你家孩子胖不胖
太干净的女性易患乳腺癌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