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伽玛刀治疗头部肿瘤的作用原理及效果分析

2020-04-05 10:33何德峰张社德谢亲建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病灶

何德峰 张社德 谢亲建

【摘 要】目的:解析头部伽玛刀治疗头部肿瘤的作用,并分析其原理。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01月-2017年12月间的头部肿瘤患者,共70例,均行头部伽玛刀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70例患者中,并发症总发生率25.71%(18例),头痛4例、头晕6例、恶心5例、呕吐3例;125例病灶中,有33例(26.40%)病灶消失,有82例(65.60%)病灶缩小一半以上,有7例(5.60%)病灶无变化,3例(2.40%)病灶增大,治疗有效率为92.00%(115例)。结论:头部肿瘤患者采用头部伽玛刀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缩小病灶,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头部伽玛刀;头部肿瘤;病灶

【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78-01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复杂化,头部肿瘤的患病率逐年上涨;从来源上分头部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种,不同来源的症状不一;原发脑瘤在小病灶时患者无明显的临床不适,一旦病灶扩大产生压迫就会引发头痛、呕吐、偏瘫、视物障碍、视乳头水肿等症状;而转移性肿瘤则在早期就会有癫痫、头痛、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开颅手术已逐渐并临床所淘汰,伽玛刀作为一种立体定向术的发展,已在脑肿瘤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3年01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70例头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体会。主要内容现规整、详述见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并已对研究知情的70例頭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选择的时间区间[2013年01月,2017年12月]。70例患者/家属均已签署研究相关知情同意文件,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最大年龄为35岁,最小年龄为75岁,年龄均值为(55.31±8.42)岁;病程在4个月~1年之间,平均(6.15±2.33)月;肿瘤类型:脑膜瘤/脑转移瘤/垂体瘤/AVM/胶质瘤/听神经瘤=10/28/5/13/5/9例。

纳入标准:①经CT/MRI头部扫描确诊存在肿瘤者;②无手术禁忌者。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意识、精神障碍者;②存在其他重要组织、器官病变者;③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

1.2方法

所有与患者均行头部伽马刀治疗:型号:lekse C型,为患者佩戴金属伽马刀定位框架,于GE1.5T磁共振仪下获取3DFSPGR+COSMIC的MR定位图。依据图像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周边剂量:10—18Gy,中心剂量:20—40Gy,视路剂量:<8Gy;然后治疗方案输入伽马刀治疗系统,协助患者于治疗床上调至仰卧位,开启伽马刀治疗机开始治疗。

1.3观察指标

(1)统计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情况。

(2)所有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接受复CT和MRI复查,比对治疗前后病灶的大小,判定依据,①消失:MRI下无病灶显示;②缩小:病灶较治疗前缩小25%以上;③无变化:病灶缩小体积<25%;④增大:体积夸大25%以上。

1.4统计学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版本)处理数据,具体分析计数数据,表达方式为“n”和“%”。

2 结果

2.2统计治疗并发症

经治疗,研究中的70例患者,头痛4例(5.71%)、头晕6例(8.57%)、恶心5例(7.14%)、呕吐3例(4.29%),共18例(25.71%)并发症。

2.2分析治疗效果

经治疗,研究中的70例患者(共125个病灶)经伽玛刀治疗,消失的病灶有33例,所占比例为26.40%,缩小的病灶有82例,所占比例为65.60%,无变化的病灶有7个,所占比例为5.60%,增大的病灶有3个,所占比例为2.40%(99例),治疗总有效率较好。

3 讨论

伽马刀问世于1968年,在临床的逐渐完善中其对肿瘤的控制效果十分显著,而在临床治疗中广为盛行。如今,伽玛刀与立体定向术一脉相承,将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技术、现代医学影像学和现代放射治疗学有机整合。与传统的开颅术相比,头部伽马刀治疗无需开颅,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使用任何年龄、预后快等优点[3]。

伽马刀的工作原理如下:伽马刀与传统手术刀不同是通过利用Y射线与癌细胞出现相互作用从而杀死癌细胞。其优势在于无需开颅的基础上通过即可使用立体定向技术一次性汇聚大量的Y射线至准确的靶门从而将靶点摧毁,因为是采取多个治疗小野在患者的病灶上聚焦照射,因此具有相对较快的治疗梯度的变化,且治疗照射范围仅在病灶范围中,与周围正常组织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分界,所以不会损伤患者肿瘤病灶周围的正常结构,进而取得与外科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伽马刀包括治疗床、放射源准直器和放射源[4]。201颗6OCO放射源在患者头顶北半球上分布。放射源经过放射源准直器处理聚焦于一点。放射源到焦点间大约为39.5cm的距离。随后在治疗床的移动中使患者的病灶均得到照射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治疗后通过伽马刀治疗病灶后,病灶处的磁共振仪会得到的MR定位突向上显示其性状,以展示出病灶的病理具体形态[5]。

综上,在治疗头部肿瘤中,头部伽玛刀应用价值较高,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推荐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红波,孙家明,王介聪等.皮耐克+皮片移植修复头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颅骨外露创面[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8,29(8):476-477.

[2] 张白霖,戴振晖,朱琳等.基于光学表面监测系统进行头部肿瘤放疗实时定位准确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36(4):389-393.

[3] 康文星,党亚正,黄世高等.伽玛刀治疗伴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9):1321-1324.

[4] 王永才.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较手术切除肿瘤的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 (A01):163-166.

[5] 葛晓峰,赵起.探讨头部伽玛刀治疗头部肿瘤的作用原理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8):111.

猜你喜欢
病灶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肺结核钙化是好还是坏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怎样从修习静坐来养生(八)
乳腺泥沙样钙化病灶100例病理分析
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