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期间采用保护性护理探讨

2020-04-05 21:42孙艳萍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

孙艳萍

【摘 要】目的:探究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期间采用保护性护理作用。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从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姓氏拼音首字母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开展保护性护理干预,比较并发症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并发症率为2.94%,低于对照组17.64%,P<0.05;试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保护性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保护性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192-01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动静脉内瘘应用广泛,多采取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处理,促使患者浅表静脉和外周动脉温和,保证动脉血流到达浅表静脉,进而满足血液透析血流量实际需求,利于穿刺开展,更好地建立血透体外循环系统,适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但既往研究指出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需进行有效护理服务 [1]。本文探究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期间采用保护性护理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从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姓氏拼音首字母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9-70岁,平均(54.63±4.92)岁,病程3-11年,平均(6.93±2.82)年;试验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7-71岁,平均(54.98±4.77)岁,病程3-12年,平均(7.02±2.77)年。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全部患者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排除中途死亡患者,排除既往精神病史患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做好动静脉内瘘健康教育工作,强调内瘘使用注意事项,具体操作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并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患侧不得输血、测量血压或注射,尽量不要按压腕关节,穿刺部位少接触水,并注意个人卫生针眼部位做好防护工作;试验组基础护理同对照组,开展保护性护理,措施:(1)合理把握内瘘穿刺时间,内瘘成熟期在术后4-6周,不得过早穿刺,通常可在术后8-12周进行穿刺,穿刺前必须保证患侧肢体皮肤状态完整,且清洁干燥,若穿刺点出现发红或者伴有硬块,应用做好抗感染处理或湿敷,更换穿刺点;(2)做好透析过程保护工作,内瘘使用初级阶段,通常使用16G或者17G穿刺针,并设置较低血流量,以200-250ml/min为宜,待3-5次后可更换较粗穿刺针,并逐渐提高血流量,以250-350ml/min为宜;(3)并发症预防,透析后使用无菌纱布轻按穿刺上方,用力均匀,合理保护内瘘,预防血栓形成,一旦出现血栓可使用尿激酶溶栓处理,同时做好干预预防工作,做好营养补充工作,提高患者免疫力,监测病原微生物,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此外监测动静脉血流情况,早期可抬高患肢,进行握拳训练,促进血流,预防皮下血肿。

1.3 观察指标

(1)并发症率统计比较,包括:内瘘闭塞、皮下血肿、感染;(2)生活质量评估比较,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健康状况、心理状态、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值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佳[2-3]。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 值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t值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果

2.1并发症率

试验组并发症率为2.94%,低于对照组17.64%,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n(%)]

2.2生活质量评分

试验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为了保证治疗顺利开展,临床需应用动静脉内瘘,以提供充足的血流量,满足治疗需求,但容易引起血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安全,不利于生活质量提升,需配合有效护理干预服务[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保护性护理干预遵照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预防风险事件,保证治疗顺利开展,保护患者安全、针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保护性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强化穿刺时机把握,保证内瘘成熟,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基础保障,同时做好透析过程护理工作,且注重并发症预防,了解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预防和处理,保护患者安全。

综上,针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保护性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维凤, 陈灿灿, 李若颖,等. 改良内瘘保护罩降低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 安徽医药, 2017, 21(2):384-387.

[2] 钱磊, 吉小静, 戴欢欢,等. 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并发症、自护能力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23(13):112-115.

[3] 韦玲, 方立明, 胡泳,等.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J]. 临床内科杂志, 2018,35(11):747-748.

[4] 刘晓辉. 认知行为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19):2491-2495.

猜你喜欢
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Fogarty导管在血透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再次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