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针法联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2020-04-06 07:41吴敬欣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针法

吴敬欣,柏 强

(1.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本院区,辽宁 本溪 117000)

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侧前额皱纹消失,眉毛、口角下垂,面部表情肌瘫痪,睑裂扩大,鼻唇沟平坦,面部向健侧牵扯[1]。本研究用温通针法联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2例,均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本院区内一科收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1~75岁,平均(39.73±5.94)岁;病程1~6天,平均(2.98±1.14)天。观察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0~75岁,平均(39.69±5.89)岁;病程1~6天,平均(3.01±1.11)天。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周围性面瘫》[2]中诊断标椎;②House BrackmaIl面神经分级为IV~V级;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脑血管功能严重异常;②由外伤或其他非面神经炎引起的面部神经麻痹;③对研究方法不耐受;④精神疾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温通针法。取风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下关、合谷、迎香穴,每次取2~4穴,左手切按穴位,右手针刺穴内,候气至,左手力道加重,右手用力捻按至针下沉紧,针尖小幅度连续轻提重插于针下沉拉着有感应,推弩守气于针尖顶着有感应时下针沉紧,予以押手关闭法,使针感产生热感传至病灶处,守气留针1min后出针,针孔按压。以局部不出现发僵发紧感为宜,治疗15天。

观察组加用温和灸。取患侧翳风,用艾条(湖北李时珍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63081)予以灸疗,皮肤红晕且无灼痛为宜,1次15min,治疗15天。

3 观察指标

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3]。面神经功能评分满分为50分。47~50分为I级,面神经功能正常;35~46分为II级,轻度面瘫;25~34分为III级,中度面神经功能障碍;15~24分为IV级,中重度面神经功能障碍;<15分为V级,重度面瘫。

4 疗效标准

显效:口腔含水、饮食功能及眼睑睁闭功能正常,无流泪,面部运动时正常,活动较好,表情肌力较健侧无差异。有效:口腔含水、饮食功能及眼睑睁闭功能基本正常,表情肌力较健侧轻度不对称,面部运动肌力较健侧弱。无效:面部运动肌力及表情肌力均有明显不对称。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1 25.57±3.19 28.57±4.62 2.975 0.004观察组 31 25.64±3.12 40.18±6.27 11.560 0.000 t 0.087 8.300 P 0.931 0.000

两组均未发生晕针、滞针、烫伤、皮肤过敏等。

6 讨 论

周围性面瘫属中医“面瘫”、“口僻”、“中风”范畴。病机为脉络空虚,风寒侵袭,气血痹阻、阻滞经络,筋脉失养。温通针法可使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加速,促进面神经兴奋,增强肌纤维收缩,减轻面神经的受压程度,缩短受压时间。针刺应以不出现发僵发紧感为宜,以免出现面肌痉挛影响恢复[4]。灸法疏风散寒、温通经络。艾灸翳风穴热敏灸感较强,能改变微血管的通透性,从而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及组织代谢[5]。

温通针法联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疗效,且安全。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针法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蜂蜇医治面神经麻痹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