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宝鸡中蜂阶段管理技术要点

2020-04-07 09:15范正红
中国蜂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群势蜜粉中蜂

范正红│文

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721300

陕西宝鸡地跨秦岭、关山、千山三大山系,森林绿地面积大,蜜源植物丰富,每年花期长达8个月,是中华蜜蜂的最佳饲养地。但宝鸡地型复杂,山川原气候差异较大,蜜源开花流蜜时间不尽相同,很难有普遍适用的中蜂四季管理方法,大多饲养管理技术借鉴西方蜜蜂做法,养殖技术不成熟。笔者通过多年指导实践,依据气候、蜜源和蜂群生长发育的周年特点,将蜜蜂的年养殖周期从技术管理角度划分为增长阶段、生产阶段、越冬准备阶段和越冬阶段。据此制定了以采蜜和繁蜂为目标的阶段性任务,提练总结了不同养殖阶段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相比传统的中蜂管理技术,更为精准,针对性更强。

一、增长阶段管理

中蜂增长阶段是指蜂王产卵开始至春季流蜜的初期。这一阶段目的是快速将越冬蜂群发展成为强大的采集群。因为蜂群经过越冬阶段后,群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若等蜂群自然恢复太过于缓慢而错过花期,会面临有花无蜂或有蜂无花的尴尬。因此要在春季大流蜜期到来前将蜂群培育成为强群,这样便能显著地提高当年养蜂效益。

1.确定时间,及时春繁

中蜂开始春繁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原因是陕西宝鸡有山川原,气候差异较大,具体时间要根据天气状况来确定,其中影响春繁时间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当外界气温超过7℃时,中蜂就能少量出巢活动,这时就可开始春繁。另外,也可根据当地的第一个大流蜜期,人为控制,合理安排春繁时间。培育适龄采集,蜂一般在蜜源植物大流蜜期到来前50天开始,至大流蜜期终止前30天结束。

2.换箱消毒,调整蜂群

中蜂喜欢新脾,要及时淘汰老旧蜂脾。春繁前要清除箱内蜡屑和杂物,保持箱内清洁,消灭蜡螟及其虫卵,防治巢虫,并对越冬蜂箱逐个替换,进行消毒灭菌。换箱后,只需要保留少量巢脾即可,将多余的巢脾全部取走,使蜂群密集。傍晚进行奖励饲喂,这样一方面可促使蜂王恢复产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工蜂护脾。之后,再根据育子情况适时添加巢脾,调整蜂群,保持“蜂多于脾”。

3.喂足蜜粉,促进春繁

蜂群的饲喂工作是春繁的重头戏。实际上,春繁开始时外界并没有什么蜜粉源,而此时蜂群大量培育新蜂又需要充足的饲料,因此合理饲喂是春繁成功的必要条件。饲喂的饲料可用蜂蜜水也可用糖浆,但必须要有花粉。特别是春繁期第一次饲喂,要按补助饲喂方式进行,短期喂足蜂群,之后可以用少量的糖浆进行奖励饲喂。

4.适时保温,谨防凉子

中蜂春繁时,外界气温一般比较低,甚至可能还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此时保温工作做不到位便可能冻死蜂子,要在箱内采取措施加盖覆布,填充保温物,进行紧脾,提高蜂群哺育护脾力。另外,越冬时蜂箱外部覆盖的保温物也不要急着拆除,等外界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再拆除这些保温物,以免子脾受冻,诱发幼虫病。

二、生产阶段的管理

生产阶段是指周年养蜂中能够获取商品蜂蜜的饲养管理阶段,一般为4~5个月时间,从大流蜜期开始,至立秋为止。这是养蜂环境最好的阶段,气候适宜,蜜粉源丰富,蜂群群势强壮。其管理目标是力求始终保持蜂群旺盛的采集能力和积极工作状态。其主要任务是:设法控制分蜂,继续保持强群,获得蜂蜜高产。

1.组织强群,奖励饲喂

3个弱群没有1个强群采蜜多。在主要蜜源植物流蜜前8天,将蜂群进行一次调整。对弱群就近合并,每群蜂要保证6框以上,为此,在产卵期和大流蜜前期,要及时加础造新脾,进行奖励饲喂,提高工蜂造脾、育虫、采集的积极性。但进入大流蜜期后,要适时囚王限制产卵,让工蜂保持旺盛的精力专心采蜜采粉,提高产量。

适龄越冬蜂培育过程示意图

2.控制分蜂,鼓励采蜜

中蜂分蜂性强,群内一旦出现分蜂热,用人工方法难以控制。如果有分蜂迹象,同时有零星花开,有少量蜜源流蜜,可将巢内存蜜全部取出。这样,巢内无蜜,一来可解除分蜂热,控制分蜂,二来可迫使采集蜂提早采蜜。也可将老蜂王带1小群(1脾蜂)分出,在无王群中诱入早育的新蜂王,带大群提早采集蜜粉。有成熟商品蜜时,适时摇取,人为制造空脾,也可放入巢蜜框生产巢蜜,提高蜜蜂采蜜积极性,解除分蜂热。

3.保证生产,兼顾繁殖

在陕西宝鸡,中蜂整个生产期遇到的流蜜期不只一个,要做到生产、繁殖两不误。在前一个流蜜后期,要采取措施维持群势。因此,大流蜜期要适时取蜜,不能让蜂蜜挤占育子巢房,影响产卵,摇蜜时要注意保护子脾,不伤虫蛹。也可组织 “母女同巢”双王群,为下一个流蜜期培育适龄采集蜂。否则,因采蜜造成群势降低,对下一个花期生产和流蜜期后蜂群的恢复发展都不利。

4.遮阴喂水,巢内通风

中蜂怕热,暑天炎热,蜂箱不能在阳光下暴晒。要置于阴凉处遮阴降温,中午向蜂箱上洒水降温。蜂场要有水源,要配备喂水器,以减轻工蜂的采水负担。因巢温高,蜂群在外扇风或离脾聚集时,可将贮蜜区覆布掀起一小角,开大巢门,保持巢内通风,空气流动,降低巢温。切不可使箱内过热,引起蜂群集体飞逃。

5.防止盗蜂,消灭敌害

在夏末秋初,蜜源减少,箱内要留足蜂蜜。要关小巢门,防止蜂群起盗,尤其要防范西蜂盗抢中蜂。要继续防治巢虫,白天常有胡蜂、蜻蜓等在蜂场捕食出入的采集蜂;晚上蟾蜍、壁虎等趴在巢门口吞食出巢蜜蜂。因此要将蜂箱垫高,在蜂场周围的石岩下、大树上等处寻找胡蜂蜂巢,整巢消灭。晚上在巢门前消灭壁虎,捕捉蟾蜍。

三、越冬准备阶段的管理

越冬准备阶段是从立秋开始至立冬前蜜蜂停飞为止的时间段。此期自然条件向不利的方向变化,天气逐渐转冷,昼夜温差增大,蜜粉源越来越稀少,蜂王产卵和蜜蜂群势呈下降趋势。其管理目标是为蜂群的安全越冬创造必要的条件。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让蜂群贮足优质充足的越冬饲料,培育健康的适龄越冬蜂。

1.更换蜂箱,防病除虫

晚秋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发期,要强化管理措施,适时更换蜂箱,对陈旧蜂箱要进行垃圾清扫冲洗,消毒除菌,保持洁净。对蜂群要适当保健预防,提高蜂群抗逆性,特别是要注意防范幼虫病,保证蜂群正常繁殖适龄越冬蜂。此外,中蜂一般生活在山区,晚秋还易遭受其他虫害的袭击,要采取措施继续防治病敌害,给蜜蜂营造良好的生活育子环境是越冬准备工作的先决条件。

2.调整群势,强群繁殖

适龄越冬蜂培育开始之前,要对全场蜂群进行一次调整,淘汰老劣王,选育产卵力强的蜂王。双王群要保证6~7脾蜂的群势,新蜂王带4~5脾蜂在大区繁殖,老蜂王带2~3脾蜂在小区繁殖。单王群保证5~6脾蜂群势,群势不足3脾者,可从强群内抽蜂调补。也可以每晚用糖浆奖励饲喂,刺激蜂王多产卵,提高工蜂造脾育虫的积极性。此时,蜂王已不到边脾上产卵,脾要略多于蜂。

3.留足饲料,安抚蜂群

中蜂生性敏感,立秋以后,外界蜜粉源条件和巢内存蜜对蜂群的更替非常重要。如果外界蜜粉源不佳,巢内又缺蜜少粉,蜂王便会控制产卵,减少日产卵量。此时取蜜就要注意留足越冬蜜脾,贮备越冬饲料。要求1框蜂、1框蜜,1框蜜2kg以上为宜。如若群内越冬饲料不足,待子脾出尽,可抽出半蜜脾换入全年最后1个蜜源后期提取的大蜜脾。使巢内每张脾上有3~4指宽的封盖存蜜,以平定蜂群情绪。

4.确定时间,培育越冬蜂

适龄越冬蜂是指停飞前没有参加哺育采集和酿蜜工作,进行了箱外安全排泄的蜜蜂。陕西宝鸡地区培育越冬蜂的起始时间为最后一个中小蜜源期临近开始时,平均气温在15℃~20℃左右,大约在白露与秋分之间。以停飞时间确定,适龄越冬蜂的培育应该在停飞前45天开始,至停飞前结束。期间分为产卵期20天时间,停卵培育期20天,排泄聚集期5天。产卵期应采取措施鼓励蜂王多产卵,之后就要扣王,让其停卵。

5.保温除湿,防止盗蜂

蜜蜂越冬准备期,秋雨较多,巢内温度逐渐降低,空气湿度大。既要适当保温,又要想方设法排除巢内湿气,降低湿度。这时,可在箱外适当加盖保温物,巢框上角掀开覆布一角通风除湿。在晚秋,外界蜜粉源缺乏,蜜蜂采集积极性还很高,最易发生盗蜂。白天在露天场地不要长时间开箱,箱内操作应在早晚进行,更不要将蜜掉在场地上,要缩小巢门防范盗蜂。

四、越冬阶段的管理

越冬阶段指蜂群停飞至翌年春繁开始产卵前的时期。目标是保持越冬蜂群健康和生理青春,减少蜜蜂死亡,为翌年春季蜂群快速增长打下基础。因此,在做好越冬适龄蜂的培育和留足越冬饲料的前提下,这一阶段的管理任务是创造良好的越冬条件,减少蜜蜂活动与蜂蜜消耗,保存蜂群实力,使蜂群顺利安全越冬。

1.布置蜂巢,密集群势

中蜂喜好密集。紧缩巢脾,可以改善保温状况,减少巢内潮湿与蜂蜜的消耗,降低越冬蜂死亡率,更能促进早春蜂王快速产卵。因此在蜂王停产时,要抽出蜜少的巢脾,缩减巢脾数量,做到蜂多于脾。中蜂在越冬期,常有咬毁巢脾的习性。为了防止咬脾,把越冬蜂脾布置成倒凹形。方法是将蜂巢中央的1~2个蜜脾削成近1/2,然后向两边的蜜脾依次减少削除面积,最后留外侧蜜脾为整脾。

2.保温防寒,控制光线

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蜂群开始了它的越冬生活。在外界温度7℃以下,就不出巢活动而在巢脾上结成蜂团。这时根据气温下降情况,要分批添加保温物,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小群到大群分批保温,使蜜蜂安定结团。但保温要适当,不可伤热引起蜂群散团出巢空飞而冻死。同时要控制巢箱光线,遮挡巢门阳光,减少光线对蜂群刺激,保持蜂团稳定。

3.勤于观察,保持安静

蜂群越冬期间要将蜂箱置于背风向阳、干燥、安静的外部环境,保持巢门通气正常。尽量做到少开箱,要多做箱外观察,减少对蜂群干扰。一般检查可以通过轻敲箱壁,听箱内声音与动静,判断箱内蜂群状况。如遇缺蜜、疾病等特殊情况必须开箱检查时,可将蜂箱搬在室内,置于16℃左右的室温下,快速检查,果断处理。检查完后降低室温,保持安静,让蜂群尽快恢复到结团越冬状态。

五、小结

陕西宝鸡中蜂的阶段管理在时间上相互连续,在技术上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其管理方法应根据全年季节更替,不断变化的气候、蜜源和群势的特点以及养殖蜜蜂的目的和任务,灵活应用。各阶段技术要点是基本的操作要领,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场而用。在运用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从中摸索出适合当地的管理措施和养殖规律,充分利用中蜂养殖诸多优势,挖掘生产潜能,达到最佳管理效果,实现优质高产。

猜你喜欢
群势蜜粉中蜂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弱群自然合并的启发
蜜粉源植物中有毒植物的统计与分析
贵州省蜜粉源植物的开发利用
不同中蜂群势产子育虫数量调查及运用
意蜂蜂蜜和中蜂蜂蜜的区别
如何处理好分蜂与产蜜的关系
冬季恋歌
中蜂保护与发展
小麦胚芽作为意大利蜜蜂春繁期饲料蛋白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