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说词

2020-04-07 17:54[美]威廉·福克纳
百花园 2020年3期
关键词: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同情

[美]威廉·福克纳

我们今天的悲剧是,人们怀着一种普遍、广泛的恐惧。这种恐惧已持续如此长久,对它的存在我们甚至都能够容忍了。至于心灵方面的问题,都已经不再有人操心了。大家担忧的唯一问题是:我什么时候被炸死?正因为如此,现今写作的青年男女已经忘记了人类内心冲突的问题,而优秀的作品只能从这样的问题中产生,因为只有这样的问题才值得写,才值得为之痛苦和劳累。

青年作家必须重新认识这一点。他必须让自己懂得,所有事情中最最卑劣的就是感到恐惧;他还必须让自己知道要永远忘掉恐惧,占领他工作室全部空间的只能是远古以来就存在的关于心灵的普遍真实与真理。缺少这一点,任何故事都是转瞬即逝、注定要灭亡的——关爱、荣誉、怜悯、尊严、同情和牺牲,这些就是普遍的真理。除非他这样做,否则他便会在诅咒之下工作。因为他写的不是爱意而是情欲;在他所描写的挫折里没有人会丧失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写胜利,那里面却没有希望,而且最最糟糕的是,没有怜悯和同情;他哀伤,却不为普遍的实质问题哀伤,也不留下任何伤疤;他写的不是心灵,而是腺体。

除非他重新学会这些,不然的话,他写作时就仿佛是置身于人类末日的厄运中,观看着这末日的来临。我拒绝接受人类末日会来临的观点。说这样的话是再容易不过的了。说什么人反正会一代代存活下去的,因为他会忍受;还说什么当丧钟敲响,钟声从夕阳染红的平静海面上孤悬的最后一块不足道的礁石那儿消失时,即使在那时,也还有一个声音,即他那不绝如缕的声音依然在絮絮细语。这样的说法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我相信人不仅仅会存活下去,还能越活越好。人是不朽的,并非因为生物中唯独他具有永不枯竭的声音,而是因为他有灵魂,有能够同情、牺牲和忍耐的精神。诗人、作家的职责就是写这些东西。作家的特殊权利就是帮助人坚持活下去,依靠鼓舞人心,依靠让他记住,勇气、尊严、希望、自豪、同情、怜悯和牺牲,这些是人类历史上的光荣。诗人的声音不应仅仅是人的记录,而且应该成为帮助人类忍耐与获胜的支柱与栋梁。

(摘自《福克纳演说词》,上海译文出版社,有删减)

威廉·福克納(1897—1962),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一生创作19部长篇小说与大量短篇小说,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代表作品有《喧哗与骚动》等。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猜你喜欢
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同情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不该有的同情
没见到他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Apologizing
同情
一封未开启的信
诺贝尔文学奖VS茅盾文学奖,谁更能反映中国文学的真实状况?
中国人同情苦难加沙
明特《福克纳的生活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