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在民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

2020-04-07 17:43胡敏
高教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民族高校

摘  要: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文章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探索了民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及具體实践,分析了民族高校“基础课”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在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民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9-0097-03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es, but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cultivating talents by virtue". Taking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lassroom practicum model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aw Basics" class in ethnic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lassroom practicum model for "basic courses" in ethnic universities.

Keywords: classroom practicum model;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aw basics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论述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起到了科学的指引作用。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落实讲话精神,明确提出了构建课堂、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方位的育人体系。当前,牢固树立“十全育人”的意识正在深入到各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作为“十全育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重点强调,更加凸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的意义。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感性认识,为理解理论知识提供理解依据,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差且相对缺乏创新思维等问题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拥有相关的经验素材,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新时代,西藏高校紧密结合西藏实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改革中增强实践育人力度,将“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引入“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实践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形成别具特色的实践教育品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育人模式”,不断创新实践内容和环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有了自己的明确位置。

一、民族高校“基础课”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综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育人模式”自2010年开始,在西藏民族大学已进行了8个学年16个学期的实施,形成了较成熟的、可供学习推广的“基础课”课堂实践模式经验。

(一)构建“三突出、三加强、三层次”实践模式,强化实践育人传统

在实践育人传统方面,实践模式立足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西藏经济长足发展、西藏社会长治久安服务”的目标, 探索形成了具有西藏高校特色的“基础课”实践育人传统。在实践育人中,结合西藏实际,同时兼顾区内学生和区外学生的情况,以三个“重点突出”和三个“加强教育”为主要内容(即重点突出国情、区情教育,加强国家意识和民族团结教育;重点突出西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突出增强“五个认同”教育,加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教育),以构建课堂、课外和社会三个层次的立体实践教育为路径,体现了实践教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实现“基础课”从教学体系向学生认知体系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实践途径。

(二)构建“实践方案+实践基地”载体平台,强化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载体平台方面,建设了一批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和基地,突出以课堂实践活动为主,课外社会实践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首先,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方案设计》为平台,充分利用其提供的54个经典实践方案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内容涉及到“基础课”思想、道德、法律三大主题的内容。其次,建立了以校史馆、西藏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展室、陕西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园为代表的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陕西咸阳)周围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农业科技创新园等基地,组织学生到延安、富平县习仲勋纪念馆、礼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袁家村进行实践教学,培养民族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中国精神,培养爱国、爱藏,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提升思想政治觉悟。

(三)构建实践教学“学分制”,强化实践教学运行体制和机制

在体制机制方面,探索形成了制度化的实践教学运行体制和机制。首先,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纳入专业培养方案,从政策和制度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实践育人的最大功效。其次,制定“基础课”实践教学大纲,对实践内容、形式、学分及考核等做出明确规定,规定“基础课”课时由34个理论学时和17个实践学时构成,实践课按1个必修学分计算的运行机制,从而提供给学生一个实践指导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门课的教师在实践教学、学生实践、实践考核等教学环节的衔接问题,进一步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从操作机制上,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了54个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案,形成了制度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执行。

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依据

西藏民族大学从 2010 年开始,致力于具有民族高校特色的“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2016年正式出版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方案设计》并以此为蓝本,在西藏民族大学“基础课”中实施实践教学活动。

本课堂实践方案,根据2015版及2018版教材的内容共分为十章54个方案,紧紧围绕思想、道德、法律三大主题,每章分为“课堂实践教学理论导向”、“课堂实践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堂实践教学方案”三个模块,其中,在各章节的“课堂实践教学方案”中,又设计了具体的实践目的与要求、活动操作步骤、考核办法、活动准备条件、实践建议学时、时间安排等具体操作方法并给予方案辅助材料,以供开展实践活动时参考。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

实践教学实施环节由课堂热点讨论、课堂实践学习手册的设计、课内外社会实践体验、实践成果展及考核等四大环节组成,并按课程17个课时的分配,在大一开设“基础课”的所有班级中实施,从第3周开始,第16周结束。教学程序包括集体和个体两个方面,集体实践活动由教师和小组精选课堂实践方案,组织学生集体参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方案设计》选择其中的8个方案,每个方案的课堂实践为2学时,分配到每一章中进行。个体方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54个实践方案中选择1-2个在小组内开展实施,由个人完成实践规定动作。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把班级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并推选一个负责人,以小组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设计制作了课堂实践考核登记表,成为保障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内容包括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实践活动过程记录情况,如活动名称、实践时间地点、参与对象、主题活动内容、参与情况、主题调研結果等等,作为期末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加以记录。

第一、课堂热点讨论。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设计相关讨论内容,考察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的能力。在整个课程中,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设计了几次课堂讨论,具体内容有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的“相逢是一首歌”——大学生怎样适应新环境的讨论,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针对大学新生缺乏人生发展动力的“学习成本计算”,通过计算大学四年的花费,许多学生重新认识了自我,认识了父母,认识了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激发了他们为社会做贡献,担当自己责任的动力;有通过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还有社会公德主题讨论,通过对社会生活中不讲公德的种种现象的展示,让他们分析公德缺失的原因,督促自己增强公德意识等。

第二、课堂实践学习手册的设计。打破传统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把平时作业和实践学习设计为学习手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实践过程及学习内容的把握设计课堂实践学习手册,主要包括“基础课”三大主题的学习感悟、热点焦点探讨、社会现实点评、实践活动感悟、总结点评等五大内容,形式上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封面和版式,不少于15页四个专题,在期中和期末提交。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版面,围绕“基础课”的核心内容进行随记式的写作,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激发,涌现出许多有创意,内涵丰富、体验独到深刻的好文章,学习成效显著,教师也从学生的学习手册中更近一步的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了学生学习掌握课程程度等信息。

第三、课内外实践活动体验。几年来,在教学中的课堂实践环节上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方案。例如,结合“人生的青春之问”,设计了“学会和他人和谐相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的活动方案,增进“三个离不开”意识,促进了藏汉民族学生的团结互助;结合“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学内容,设计进行了“我的人生理想,规划设计大学生活”的主题活动。通过对人生的规划,使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结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依托我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藏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及校史展室,设计进行了“学贺信、感党恩、学贺信、促发展”——民大学子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的活动;设计进行了“西藏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参观西藏主权和人权展室,谈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意义”的主题活动;设计了“可爱的家乡,畅谈家乡新变化”课件展等系列活动,加强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意识教育,加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教育;结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教学内容,设计进行了“我心中的道德楷模”故事会,“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活动;结合“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设计进行了“校园内十大不文明现象排序”和“制定班级文明公约”主题活动等,使得民族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完善了道德认知,丰富了道德情感,锤炼了道德品质。结合“尊法学法用法守法”专题,设计进行了在模拟法庭开展“模拟审判”活动、到社区开展宣传法律知识活动、法律大视野,开展“收看法制节目,思考法与人生”的课堂实践活动等,增强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3]

第四、实践成果展及考核。在每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查阶段,每个小组将前期小组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实践调查报告,活动实践手册、小组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等进行总结,写出调查报告、活动报告,做成PPT,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在全班进行成果交流。学生与授课教师组成评委,根据小组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给出小组实践分数,作为实践考核的依据记录在案。

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结果表明,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在“知与行”的综合作用下,增强了自我道德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通过课堂实践,绝大多数实践小组分工合理,齐心协力,很好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通过自主调研制作的课堂实践手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调研课题、课堂课件大赛、增强心理健康等活动已经成为学生所喜爱的精品活动。通过对15、16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授课效果、学生满意度,学习精力投入方面都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评教分数高达95分以上,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反过来又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反馈表明,实践方案资源丰富,可操作性强,针对性突出,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方案设计新颖、实践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乐于学习,参与度高,有效的体现了实践育人的特点。

三、民族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一)实践教学经费的短缺及实践场所的限制

由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必然涉及到相关制度的保障、经费条件和硬件的限制,设计课堂实践方案,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以上条件的制约。由于“基础课”都实行的是大班制,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可能将所有的学生都带出去,一个是经费不允许,另一个也是安全问题,因此,在课堂实践方案的设计中,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既要考虑到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又要考虑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激发其探索性和创造性,以期实现教学目的。因此,要进一步作好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组建保障实践教学实施完成的高效工作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做到科学管理。针对实践教学需要、学生和授课班级数、实践教学的形式等参量,制定符合实践育人的具体实施办法。

(二)实践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更新完善

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前提。尽管该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了几年的实践检验,但仍旧在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在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形式、考评程序等方面需要结合实际教学而不断推陈出新,更要体现教学主体的身心特点。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注重发挥整体教学团队的智慧和教学实践反馈,形成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将教学内容制度化,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对实践内容、形式、学时及考核等做出明确规定,使实践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常规化。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开发优质实践教学课件。依托学校网络中心,将实践团队、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指导资料、实践案例、实践活动图片、音视频资源、互动素材、实践教学资源等整合起来,以网络媒体为载体,方便学生调阅和使用,力争实现教与学的网络互动。

(三)民族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特殊性

因民族高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要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增强对党和国家在民族文化、宗教政策方面的认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增强爱国主义意识。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以及西藏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找准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佳切入点,利用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突出重点,弘扬中国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藏红色精神传承等重大主题教育活动引领思想政治教育,以“故事”带动学生的“感悟”,进而提升“精神”和“意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民族学生成长规律,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充分利用教育援藏项目中对口支援单位的资源,开展与对口支援单位同行实践教学团队的交流,开展与区内外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交流,在教学与科研两方面与其他同类教学团队保持学术上的联系,共同切磋教学经验和研究心得,积极浏览其他高校课程网站信息,了解网站建设经验,共享富有成效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新华社,2016-12-08.

[2]中共教育部黨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3]胡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的尝试 [J].西藏教育,2009(07):23-25.

猜你喜欢
民族高校
民族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新时期加强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