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对策研究

2020-04-08 16:15潘丽芬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信息化

潘丽芬

[摘 要]事业单位作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服务组织,在改善社会生产条件、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及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4.039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4-00-02

0     引 言

事业单位指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业、科教、文化及卫生等相关领域活动的机构。事业单位是国家职能的延伸,承担了部分党和政府机构的工作职能。而人力资源管理指通过招聘、录取、开发等管理形式有效运用组织内外部人员,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现阶段,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党和国家人事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促进社会正常运转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宏观层面上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对国家整体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整体上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规范化。从微观层面上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根据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导,对本单位、本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培训及考核等管理活动。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十分必要。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环节,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自身的价值,使其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效用,还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公共部门的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上仍与现代管理制度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某些事业单位发生了人力资源流失等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1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学习生活及工作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大多采用传统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资源配置效率较低,虽然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为提高工作效率,开始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1.1   不重视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

目前,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放在首要位置,而更注重单位内部资金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缺乏有力的支撑。再加上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甚至认为信息化就是简单地将人员信息录入电脑,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2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目前,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许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过于形式化,信息化建设时间短且经验不足,导致单位内部在开展人员管理与招聘工作时,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另外,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较多,业务流程复杂且环节多,导致单位难以集中管理人事信息,出现办事周期长等问题,造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低。同时,对信息化建设来说,专业的软件极其重要。但当前大多事业单位仍采用较为粗放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方式,忽视专业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导致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难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

1.3   相关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业人员大多都未经过正规的培训,缺乏专业化的信息管理能力,甚至不具备基础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知识。同时,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的相应设施建设不完善,保存档案的条件十分落后,使档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和遗失。虽然有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仍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些都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     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新时期,想要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效提高单位内部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一方面,加大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之间的关系,统一思想。同時,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摆在当前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并保证其独立性,专款专用,从根本上提高管理质量,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稳步开展。另一方面,对事业单位而言,统一发展理念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影响其实际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上日程,清晰准确地认识实际工作需求,并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分析和详细论证,掌握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动权。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及时整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2.2   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一方面,要想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不错的成效,事业单位必须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各方力量,构建适合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体系,并在设计过程中凸显软件的个性化与合理性,做好数据集中处理工作。同时,还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规范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鼓励多部门开展沟通交流工作,有效协调好各部门关系,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对此,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维护和开发系统,优化软件,并利用软件有效管理数据信息,提高信息处理的便捷性。同时,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还应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出发,及时更新和升级软件,并加强软件的安全维护,如设置防火墙、完善保密系统等,确保信息数据一直处于安全状态,进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一方面,为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事业单位管理者应组织构建先进的人才队伍,与时俱进,不断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加大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如举办专业培训班、讲座等,帮助员工有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同时,事业单位管理者还应通过学校培训等方式,安排员工到学校进修,以有效培养复合型人才。另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激励制度、考核制度等,利用动态性的指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充足的硬件设施是事业单位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只有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合理规划专项使用资金,并安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采购相关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确保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奠定足够的物质基础。同时,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简化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确保制定的规划内容与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相符合,进而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     结 语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关键部分,对提升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展人力资源信息化已成为当前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对此,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规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做好数据集中处理工作,提高信息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水平,进而从根本上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让事业单位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主要参考文献

[1]仇晓鹏.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财经界,2020(29):241-242.

[2]辛学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2):237.

[3]李明贞.探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J].今日财富,

2020(16):107-108.

[4]陈砚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改进[J].人才资源开发,2020(14):31-32.

[5]劉丽梅.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信息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

2020(20):237.

[6]郑峰.试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科学与财富,2019(22):175.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初探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