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比较
——基于2000-2017 年CSSCI 与SSCI、A&HCI收录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0-04-10 02:52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聚类体育产业

王 琪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在确定体育发展方向、传播体育价值、传承体育文化、建构体育学科体系、完善体育制度、规范体育行为、促进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然而,目前国内宏观介绍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文献较少,也尚未有人就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作对比分析。与此同时,“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进步”[2]。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运用知识图谱方法,以揭示、对比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现状,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化和国际化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采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科学计量学方法,并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来绘制科学知识图谱。

1.2 数据来源

国内数据来源于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在该数据库中,一、二级学科分类分别选择“体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期刊名称输入“体育”,时间段设定为2000 年-2017 年,共检索出1 567 条文献数据。国外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 中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这两个数据库共收录了27 种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其中,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期刊数量分别为5 种和4 种,而其他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期刊一般为1 种。为了客观反映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整体状况,仅保留一本影响因子最高、文献数据量与其他学科基本均等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期刊。在所选的20 种体育人文社会学期刊中,时间段选择2000 年至2017 年,共检索到1 019 条文献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

图谱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代表其频次高低。可视化软件还会将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用紫色的圈标注出来。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点的中心度是网络中节点在整体网络中所起连接作用大小的度量[3]。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连线的粗细代表关键词之间联系紧密程度。

图1 2000-2017 年间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域66 个高频关键词共词图谱Figure 1 A map of 66 high-frequency key words in Sport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2000-2017

图1 是2000-2017 年间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 019 条文献数据中66 个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图谱。这66 个高频关键词形成了一个较为集中的大规模知识网络,12 个中心性强的核心词将整个知识网络联系起来,它们分别是“健康”“青少年”“儿童”“体力活动”“问卷”“任务”“动机”“肥胖”“体适能”“内在动机”“锻炼”“成年人”“青年”。根据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和内容,可从整体上将图谱划分为左右两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网络,右侧的较大知识网络又分别由三个相对独立的小聚类构成。

聚类1:成年人健康与体育锻炼研究。

图谱右上方的聚类1 是一个包含多个高频关键词的大规模聚类。该聚类中的“体力活动”“锻炼”“健康”的频次都超过了300 次,“健康”还是所有关键词中中心性最高的词。与“体力活动”“锻炼”“健康”发生共现的关键词中,“妇女”“老年人”和“成年人”是3 个有关人群的词汇;“妇女”和“老年人”同时连接着“力量”“平衡”“爆发力”“体适能”“方案”等关键词,“老年人”还与“锻炼”“干预”“老龄化”“疾病”等关键词发生共现;与“成年人”相连的关键词则有“步行”“公共健康”等。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与健康研究是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热门的领域之一,成年人尤其是妇女和老年人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目标群体。2009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中特别提出:妇女是缺乏身体活动的高危人群,会员国在制定和实施“运动有益健康”行动时,必须专门考虑这些人群的需求[4]。而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外体育人文社会学术界积极探索了如何用体育锻炼来增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此外,在聚类1 与聚类2、聚类3 相连接的路径上,“肥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连接词,表明国外学者十分重视成年人的肥胖与体育锻炼研究。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 年数据显示,全球18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逾19 亿人超重,其中超过6.5 亿人肥胖,肥胖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5]。

聚类2:儿童青少年肥胖及体质研究。

聚类1 正下方的聚类2 是一个包含“青少年”“儿童”“超重”等多个高中心性关键词的聚类,其中,“青少年”“儿童”的中心性都位列所有关键词中的前五。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来看,聚类2 主要通过“体质”“肥胖”与聚类1 中的“体力活动”“健康”和“锻炼”相连。可见,儿童青少年体质与肥胖备受国外体育人文社会学者的关注。具体而言,在体质研究中,学者们关注体质锻炼方案的制定;在肥胖研究中,学者们重点关注体力活动与健康、肥胖与体力活动干预。根据国际肥胖专家工作小组数据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2016 年,有18%的女孩和19%岁的男孩超重,共有超过3.4 亿名5~19 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而在1975 年时只有不足1%的5~19 岁儿童和青少年出现肥胖,不健康的饮食和缺少体育锻炼则是造成这一全球性问题的两大主要原因[5]。

聚类3:体育锻炼与健康研究的方法支持。

聚类1 和聚类2 都与右侧的聚类3 发生关联,聚类3 的关键词主要包括“美国”“效度”“信度”“测量”“量表”“加速度计”等。通过上述关键词可以判断,体育锻炼与健康研究中的效度和信度以及如何准确测量身体活动与锻炼水平是国外体育人文社会学者关心的问题;其次,学者们尤为关注美国的肥胖问题;另外,在聚类2 与聚类4 相连的路径上,“问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连接词,这说明,综合运用量表、加速度计、问卷调查等手段是当前国外体育锻炼与健康研究中的一个主流方法。

聚类4:体育心理学研究。

图谱左侧的聚类4 中的关键词几乎都与心理学有关,如:“动机”“内在动机”“任务”“能力”“自我决定理论”“行为”“认知”“表现”“记忆”“获得”等。上述词汇主要和“运动”“体育教育”发生关联,以及通过“问卷”与聚类2 中的“青少年”“儿童”发生关联,由此可知,体育心理学备受国外体育人文社会学者的重视;体育心理研究又包含体育教育心理、运动心理和锻炼心理三个方向。青少年、儿童是学者们关注的主要对象;动机理论及其内在动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是体育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此外,运动中的竞技表现研究是当前国外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这是因为获得理想竞技表现是所有运动训练与体育比赛的目标,也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现实目标[6]。

表1 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列表(2000-2017)Table 1 List of high-frequency and high-centrality keywords(2000-2017)

2.2 国内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

图2 2000-2017 年间国内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域69 个高频关键词共词图谱Figure 2 A map of 66 high-frequency key words in Sport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in 2000-2017

图2 是2000-2017 年间国内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域69 个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图谱。图谱由一个大规模和两个小规模的知识网络构成。大规模知识网络通过“体育产业”“竞技体育”“体育史”“群众体育”“全民健身”“体育消费”“体育社会学”“中国”“举国体制”“体育本质”“武术文化”“体育功能”和“体育价值观”这13 个核心词相连,根据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和内容又可将其划分为5个相对独立的聚类。

聚类1:体育经济学研究。

聚类1 中的“体育产业”是整个图谱中频次最高的核心词,以“体育产业”为核心,周围分布着“体育经济”“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体育用品”“全民健身”等多个重要的且相互关联的高频词,其中,“体育消费”又作为重要连接点,不仅将上方的“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体育文化”等与“体育产业”联系起来,还将右侧聚类2 中的“群众体育”与聚类1 联系起来;聚类2 中的“全民健身”也和“体育产业”相连。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体育经济学是当前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中最受关注的学科之一,其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育产业受到了体育学者的重点关注,这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快,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质量不断改善,产业效益明显提高的现实背景有直接关系。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已初步形成,其成长与未来健康发展都需从理论上加以指导,甚至有学者构建起体育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以应对体育产业这种现实体育经济问题。

其次,体育消费也是体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且与体育产业研究关系紧密。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据权威体育产业数据显示,近几年,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驱动下,体育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几乎倍增[7],直接反映出我国体育消费的繁荣。2018 年,国家统计局再次对体育产业分类进行更新、完善,设置了“体育竞赛表演”“电子竞技”“体育旅游”体育与文创等产业融合业态指标[8]。体育产业的服务和供给不断丰富也极大扩充了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体育用品相关研究成为热点。中国进入WTO 后,以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涉及WTO 的许多领域,为整个中国体育用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学者们对此也是高度关注。

聚类2:群众体育研究。

聚类2 所含关键词不多,但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共现关系强的三个核心词“全民健身”“体育社会学”和“群众体育”不仅具有较高频次,而且其中心性位列所有关键词的前列。与“群众体育”相连的“体育管理”也具有很高的频次,其频次位列所有关键词的第五位。通过前面分析已得知,聚类1 中“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分别与聚类2 中的“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相连,“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还分别与“体育强国”“举国体制”发生共现。

可见,当前群众体育作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需重点突破的方面而备受学者们关注,学者们甚至把对我国竞技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举国体制推及至群众体育,他们力求借助举国体制的综合效益,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发展。在群众体育研究的诸多问题中,群众体育消费及其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关系、群众体育管理又是热点。体育产业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体育消费需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所带来的旺盛体育需求直接促使了我国体育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时引发了学者们对群众体育、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相关问题的热烈探讨。另外,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群众体育工作思路更加明确,群众体育发展的顶层设计、长远规划更加清晰,群众体育发展的工作机制改革创新更加有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9]而随着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其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群众体育管理自然而然成为了体育学者们关心的重要话题。

聚类3:竞技体育研究。

聚类3 是以高频词“竞技体育”为核心组成的小聚类,“竞技体育”与“举国体制”“异化”和“发展方式”直接相连,“发展方式”又做为桥词连接着“英国”和“体育政策”等。可见,助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并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举国体制是体育人文社会学者关注的热点。正如杨桦在《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所说,我国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从新的层面和视角论述了坚持举国体制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对坚持举国体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进一步完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我国继续保持竞技体育发展的强劲势头,提升我国世界体育强国位置奠定了理论基础。”[1]而当奥林匹克运动会不断趋向职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庞大化,随之产生的竞技体育异化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大量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者们也重视借鉴其他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经验,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提供思路。

聚类4:体育基本理论研究。

聚类4 由“体育学”“体育理论”“体育本质”“体育概念”“体育运动”“体育哲学”“体育功能”“体育价值观”等关键词组成。关键词“体育社会学”是连接聚类2 和聚类4 的核心词,“体育功能”则是连接聚类5 和聚类4 的核心词。

从这些关键词的内容来看,他们多属于体育概论、体育哲学等学科探讨的基本内容。在我国,体育概论和体育哲学两大学科有较多的相似交叉处,如体育的本质、体育的功能、体育的价值、体育的概念等等,然而体育哲学相对高度概括,体育概论属于中观层面,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这两个学科密切相关的还有“体育社会学”,相比于体育哲学和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更加关注微观层面的体育社会问题,如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等。从聚类之间、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我们基本可以清晰地判断出,在体育学这个统领性的学科门类下,体育哲学、体育概论和体育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为体育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具体而言,体育哲学特别重视体育概念问题的思考。体育概念的界定属于一个体育本质问题,明确体育概念的含义是探讨体育本质的必要前提。而哲学的形而上的精神就是对本质的探讨,这恰恰体现出哲学最根本、最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其次,体育学者注重挖掘我国优秀武术文化的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功能,这不仅有利于体育史、民族传统体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建设,也有利于应对当前的各类体育问题。第三,中国的群众体育事业、竞技体育事业、奥林匹克运动等都是当前体育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体育社会学则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

聚类5:体育史研究。

聚类5 是以“体育史”为核心词而形成的知识网络,“体育史”周围分布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思想”“体育社会科学”以及“武术文化”等。其中,“武术文化”还是连接聚类5 和聚类4 的核心词。通过上述关键词的频次、中心性和连接关系来看,体育史学科在当前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地位,在体育史学科的具体研究领域,学者们重点关注体育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体育思想史。另外,学者们还关注了体育史学与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武术的关联。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则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最典型的代表。西方体育是鸦片战争之后才传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相对于西方体育而言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变化,其发展史毋庸置疑是我国体育史的重要内容。

除了上述5 个聚类组成的大规模知识网络外,有2 个小规模知识网络分布在其周围:聚类6 由“体育”“治理体系”“体育治理”“体育改革”构成。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并将其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九大报告同时也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可以说,“要实现好党和政府对于体育的希望,落实好全民健身和建设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任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体育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又是实现体育使命的核心手段和根本保障。”[10]

聚类7 由“体育公共服务”“城市社区”“路径”构成,其中“体育公共服务”具有较高的频次。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把大力发展包括公共体育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作为其重要内容[11]。体育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由此逐渐成为我国体育学界广泛热议的研究领域,然而,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二元化严重,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更受学者青睐。具体到研究问题,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路径研究成为大家争相讨论研究的热门话题。

表2 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列表(2000-2017)Table 2 List of high-frequency and high-centrality keywords(2000-2017)

3 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

鉴于体育在促进人体健康、实现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以及“和谐世界”的实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在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比较容易形成共同的议题。通过分别对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表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当前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界共同重视的研究领域。然而,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基础不一、现实体育需求各异以及处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条件下,因此,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第一,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界在研究领域上差异较大,首先从宏观的研究领域来看,国内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关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研究。从中观的学科领域分布来看,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史学、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是当前国内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研究的主流学科。在具体的研究问题上,国内体育经济学注重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以及体育用品的研究;体育管理学侧重群众体育管理中的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体育史学侧重体育史学科建设、体育思想史、民族传统体育史的研究;体育哲学则侧重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体育价值的研究,体育社会学侧重群众体育事业、竞技体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关注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两大研究领域,其研究并未体现出很强的“学科”概念,更多地是以“问题”为出发点来开展,具体而言,国外较重视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的肥胖问题、体育锻炼与健康研究方法、体育锻炼与动机、运动竞技表现等问题的研究。总之,国内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和研究领域比国外要广泛得多。

第二,在研究视角上,国内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偏向从宏观层面,围绕根植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立足于中国当代体育大实践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两大领域,发展具有整体性或较大范围的理论思考,注重学科建设与现实问题研究紧密结合,以促进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整体发展。而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注重具体、实证、深入。以全民健身研究为例,我国学者习惯于对全民健身现象作宏观、整体地论述,而国外学者重视不同群体的健康与运动干预、肥胖与体力活动干预、体育锻炼与健康研究中的效度和信度测量等具体而深入的问题研究。总体而言,国内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文性”更浓,而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更重。出现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国内外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解有所不同,英美学术传统中的“科学”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和知识的实证性,而我国的“科学”概念要宽泛得多。

第三,受国内外对“科学”有不同理解的直接影响,国内外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呈现较大差异。科学化、综合化成为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流,他们注重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以及先进的研究手段综合使用,同时还注重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信度、效度检验,提高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化水平。相比而言,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者对研究方法的关注度不高,具体表现为国内文献中涉及研究方法的高频关键词鲜见。

4 展望

随着我国体育学科整体的快速发展,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日益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众多体育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的思路,构建体现中国话语权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12]。通过之前的国内外对比分析以及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还需在以下方面做进一步探索:

第一,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肥胖及其体育锻炼研究。青少儿的身心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国家的未来。然而,最新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国民体质监测公报》都反映出当前我国青少儿身心健康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13],我国学者主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关注此问题,从人文社会科学视角开展体育促进青少儿健康的研究与探索也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第二,强化“问题”意识,注重多学科视角的综合研究。“社会科学若想进一步得到发展与进步,则需要用更广阔的视野、更为整合的方式来规划学科发展”。[14]因此,在当代中国体育面临的问题的综合化、扩大化、复杂化以及科学研究“大科学化”的背景下,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已日益打破单一学科研究之间壁垒和障碍,借助和吸收多学科的理论,逐步形成整体实力。然而,以实践中的问题及其解决为出发点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构模式仍未完全建立,因此,综合多学科理论,以“问题关注”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将是未来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第三,加强对自然科学实证研究方法的借鉴,重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我国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囿于观念范围,以定性研究为主,借助逻辑推理方法,其价值取向是观念的,而非实用的。随着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的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具体化,越来越需要应用量化方法。国内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尤其要注重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混合方法”的运用,以更好地理解研究问题。

第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当前,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尚属于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不能说孰强孰弱,但从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分析中至少可以肯定,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声音的国际传播能力不够。因此,未来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体育人文社会学界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大力提高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能力。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聚类体育产业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基于知识图谱的k-modes文本聚类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基于数据降维与聚类的车联网数据分析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4卷总目次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体育产业之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