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的关系

2020-04-10 08:2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氧分压动脉血颅脑

(兰陵县人民医院,山东 兰陵 277700)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颅脑损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起病快、进展快、病死率高[1]。目前,对于NPE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临床发现此类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推测其在NPE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2-3]。本研究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NPE发生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31例。纳入标准:①有颅脑外伤史,头颅CT证实颅脑损伤,且GCS评分3~8分;②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肺、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原发性疾病者;②有脑卒中史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肺结核者;⑤颅脑损伤前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根据患者是否发生NPE将其分为两组,NPE诊断标准见参考文献[4]。NPE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3~68岁,平均(47.18±10.21)岁;GCS评分(6.12±2.03)分;NPE发生时间:伤后5~82 h,平均(17.83±6.40)h。非NPE组:103例,男61例,女42例;年龄18~71岁,平均(46.89±12.03)岁;GCS评分(6.52±2.11)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血气指标:记录患者入院3 d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肺泡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分别于入院1、3、5 d检测其水平,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干扰素-γ(INF-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2 结果

2.1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NPE组患者RR、PaCO2、P(A-a)O2高于非NPE组,其他指标低于非NPE组,见表1。

2.2两组各段时间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入院后,随着时间的延长,NPE组IL-6、TNF-α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8.79,4.17;P<0.05),各时间段均高于非NPE组(t=5.46~13.57,P<0.01),INF-γ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F=2.51,P=0.088),但各时间段均低于非NPE组(t=3.88~12.85,P<0.01);非NPE组IL-6、TNF-α呈降低趋势(F=8.24,37.78;P<0.01),INF-γ呈升高趋势(F=31.81,P<0.01)。

表1 两组入院3d各血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入院各时间段血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3 讨论

目前,NPE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性以及非血流动力学性两种学说。其中血流动力学性认为,机体发生颅脑损伤后颅内压急剧升高,导致脑组织中血液灌注减少,交感神经冲动而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全身血管发生收缩,动脉压急剧升高而左心负荷过重,最终引发左心收缩力减弱,引起肺静脉压升高,从而出现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压力升高等一系列变化,血管内液体进入肺间质而引起NPE的发生[5-6]。而非血流动力学性学说认为,由于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大量儿茶酚胺可直接作用于肺血管床,导致肺动脉压增高,从而直接诱发NPE[7-8]。对于发生NPE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主要以急性呼吸困难以及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征,但在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仅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非特异性表现,且X线检查常无异常或仅出现肺纹理增粗模糊。因此,NPE的早期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待患者出现双肺湿啰音、粉红色泡沫痰以及严重低氧血症、X线检查出现双肺大片浸润影明确诊断时,已经处于临床晚期阶段,救治成功率很低,死亡率可高达90%[9-10]。因此,如何早期诊断NPE对抢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分析了两组患者入院3d呼吸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NPE组患者RR、PaCO2、P(A-a)O2显著高于非NPE组,PaO2、SaO2、a/APO2、PaO2/FiO2显著低于非NPE组。提示NPE发生后,患者主要以严重的低氧血症状态为主要表现,呼吸相关指标的变化可作为NPE患者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入院早期阶段,NPE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NPE组,INF-γ水平显著低于非NPE组;且经治疗后,NPE组患者血清IL-6、TNF-α、INF-γ改善情况较差甚至加重,而非NPE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较为良好。提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NPE发生发展中,细胞炎症因子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NP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6、TNF-α、INF-γ对其具有着良好的诊断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的辅助指标。

猜你喜欢
氧分压动脉血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