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0-04-10 08:2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且心肌损伤后常并发心力衰竭,在常规急救的同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配合度,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1]。本研究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heart failure,MIHF)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MIHF患者76例。纳入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18~80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脑、肾、肝等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或有恶性肿瘤、血液疾病等疾病患者;意识障碍及个人意愿等情况不能配合临床观察的患者。将纳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4~80岁,平均(58.13±7.92)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级18例,Ⅳ级9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6~79岁,平均(57.81±8.33)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16例,Ⅳ级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心肌供血、利尿、控制血压、强心、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日常护理、病情观察、不良症状处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具体如下:(1)组建护理小组。由护理部组织实施循环护理小组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优秀护士作为小组成员,科室主任、护士长对小组中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操作要点、护理流程等进行培训,普及相关循证医学知识,并指导开展具体护理工作;护理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均需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2)循证问题和循证支持。通过对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对导致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归纳;护理小组以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护理等作为关键词,在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其价值;同时,充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对寻找到证据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实用性进行评价,然后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案。(3)具体护理措施及内容。①健康宣教:该类患者病情严重,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家属配合,通过实施科学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更加正确、全面地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配合相关治疗及护理工作,健康宣教的重点为体位摆放、自我病情监测等。②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监测,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发现患者心动过速,有大汗、疼痛、反应迟钝等症状时立即告知医生。③心理护理:通过主动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告知其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效果会产生严重影响。④饮食和疼痛护理:患者的饮食应以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食品为主,且坚持低盐、低糖和低热量食物,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2]。以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疼痛程度作为根据,给予患者适量的鼻导管吸氧和镇痛药物,使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尽量将梗死范围减少。

1.3观察指标 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心理状态改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等。患者心理状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应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等,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2 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2.27±1.43)d,对照组为(15.35±1.78)d,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8.32,P<0.01)。观察组:并发症2例,其中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各1例,发生率为5.26%;对照组:并发症9例,其中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各3例,发生率为23.6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6,P=0.049)。

2.2两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38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6例,满意11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38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1例,满意19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78.95%。两组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0.033)。

3 讨论

目前,循证护理被广泛应用,是护理人员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以此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3]。在护理工作中,运用该种模式可促进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4],具体运用时,均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查询、讨论等方式给予解决,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均可不断得到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均可得到不断提升[5]。因此,该模式的实施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患者负面情绪的发生概率,促进康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6-7]。在本研究中,将该模式应用于MIHF患者,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模式能有效提高MIHF患者的疗效。

综上所述,在MIHF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提高临床效果,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