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性访谈对脑梗死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4-10 08:26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动机脑梗死康复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河南 濮阳 457001)

脑梗死具有高致残、高致死及高复发的特点,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不良影响[1]。由于时间和效果的不明确性,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容易失去信心,无法长期坚持,最终影响康复效果。动机性访谈是以一种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方式,旨在改变患者行为,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疾病[2]。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观察对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诊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7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3],经影像学资料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②依从性好;③生命体征稳定;④首次发病,且发病3 d内入院就诊。排除标准:①伴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②伴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精神障碍,意识不清,沟通障碍者;④偏瘫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63~78岁,平均(72.16±8.52)岁。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65~75岁,平均(73.58±7.4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或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对症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健康知识宣教、科学饮食指导,一般心理、疼痛及皮肤的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动机性访谈干预,住院期间通过动机性访谈了解患者情况,合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访谈者需熟悉脑梗死相关知识、动机性访谈的方法和原则等;访谈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沟通技巧,充分了解患者发病后的心理变化,4次/月,20~30 min/次;出院后采用电话的形式,记录患者服药情况和康复锻炼情况,鼓励患者继续坚持康复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计划;电话访谈主要围绕治疗后给患者带来的有益变化,注意鼓舞患者,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并对患者的疑问做出解答,2次/月,10~20 min/次。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后评价效果。

1.3观察指标 ①自理能力的评价: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从疾病监测、遵医用药、生活起居、情绪管理、康复锻炼、问题处理等6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明自理能力越强。②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两组自理能力的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自理能力各项目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但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理能力的比较分)

2.2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38.35±5.26),干预后为(67.83±8.25);对照组:干预前为(37.84±5.59),干预后为(51.26±7.69)。两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提高(P<0.01),但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动机性访谈的核心原则是表达移情、显示分歧、化解阻抗和激发自我效能。访谈过程中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帮助患者分析处理问题、改善不良情绪,引导和促进其改变行为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机性访谈干预脑梗死患者6个月后,有效提高了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示定期、反复的动机性访谈干预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在执行动机性访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①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后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对患者的疑问给出专业性解答;②沟通过程中注意以患者为中心,注意患者情绪的变化,避免填鸭式教育,鼓励患者提出相关疑问;③分阶段制定干预目标,逐渐改变患者的治疗态度,避免患者出现抵触情绪;④当恢复进入瓶颈期时,需要协同家属一起鼓励患者,让患者重拾康复信心。

总之,动机性访谈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自理能力,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脑梗死患者早日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动机脑梗死康复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