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深刻 贯通融合 光彩夺目—熊秉明的艺术思想与学术贡献座谈辑要

2020-04-10 09:11
中国书画 2020年1期
关键词:张旭文集哲学

熊秉明文集

学界观点:学术思想中西通会

叶朗(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这套十卷本《熊秉明文集》出版,对于推进中国美学、艺术学的研究非常有价值。熊秉明先生真是一位天才,他学哲学出身,后来到法国研究艺术。他是画家、雕塑家、诗人,写了大量的书法理论、诗歌理论、美学艺术学著作。他把哲学、美学、艺术融会贯通。贯通,是熊先生学术的一个重要特点。这非常重要,中国的历史从来就是哲学、美学、艺术贯通的。孔子是教育家、哲学家又是艺术家,第一个提倡美育的就是孔子。《庄子》是一本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本诗。贯通融合,在熊先生身上体现得非常突出,他把哲学、美学、艺术融会贯通,又把各门艺术融会贯通,他的美学艺术的文章和著作都是光彩夺目的。

他学贯中西,他原来中国文化的底子非常深厚。韩启德先生曾对我说,当时熊秉明、冯友兰这一批出去的人和后来八九十年代出去的人不同,他们出去的时候中国的文化底子非常深厚,这有两个优点。第一,他不会因为到了国外去,接受西方的东西,把中国丢掉了,不会崇洋媚外。第二,正因为中国文化底子很深厚,所以到了西方以后把西方文化真正好的东西吸收过来。韩启德讲德非常好,熊先生就是这样,他能够贯通,把西方真正精妙的东西吸收回来。北大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花了9年时间整理、翻译,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文集,我觉得这对推动中国艺术学科的发展、推动中国艺术的发展是一个贡献。

朱良志(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熊秉明全集》十卷,其中三卷是关于书法的。我们以前了解熊先生书法方面的论述,主要是他的一本完整的学术著作《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这本书的确不同凡响,与20世纪以来有关书法史、书法理论的著作不同,它从思辨的角度谈传统书学中一些基本概念、范畴、命题的形成源流,谈各种书法流派构成的区隔。它站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整体艺术观念的角度来看书法产生、发展的因缘,分析重要书家风格形成的原因,同时扣住书法与人的生命来看这种艺术形式存在的特点,给人很大的启发,开辟了传统书学研究的新途径。他的这本书不是套用西方的新理论,而是如庄子所说的“因其固然”—依其内在逻辑来谈书法,得出的很多结论真是新人耳目。

他的《张旭狂草》一书是书法界久已渴望的著作,这次由法文翻译过来,真是一件嘉惠士林的大事。在我看来,这本书值得深入研究,它的价值超越一般个案研究的畛域,对整个书法史、书法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书法与人》这本书是我根据他的有关论文,他在《书技班》《书艺班》《书道班》等的讲课笔记,以及他的部分对话整理出来的。其中有些内容是由他的手稿中发掘出来的。由此书也可见出熊先生对书法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熊先生有诗人的灵性,有艺术家的体验,更有哲人的智慧。他的作品和论作给人留下无限的思考,具有天别的“力量感”。他的研究不仅是为了解决艺术的论题,更是为了解决人生的问题,解决人类的,也是解决自我的问题。

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我当年写《艺术史通论》时,写完了后,人家说你这个叫西方艺术史,不是中国艺术史,必须加书法进去。然后我通读熊先生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第一章写实派还是喻物派,书法没有写实,这个是特别困扰的问题,书法怎么写实呢?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发现熊先生是这样写实的,书法不能写事物的外形,而是写实际的感情,是感情写实,不是形状的写实。比如说石头掉下来砸在你身上你有感觉,书法表达这个感觉,它并不表达石头,所以经过了转换了之后写实派是可以成立的,书法是可以写实的,如果它是写实感而不是写实情的话。所以这个方面我觉得熊先生的论述还是很有意思的,尽管他后面认为写实派不太好,用了喻物派,我觉得他的写实说法还是成立的。

吴为山(中国美术馆馆长):熊先生的理论是立体的。他到法国留学学哲学,看到雕塑的时候他说这就是哲学,所以从雕塑产生的哲学,他把自己作为森林的种子散在西方土地上。

他的理论基于东西方这两个基础,在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艺术与哲学、文学与人生中寻求融合。所以他的理论是立体的。他的文字也是极其考究的,像珍珠一样的,一点点沙子都没有。《熊秉明文集》的出版,实际上对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人品、学品、艺品的尊重,也是对学贯中西、有着民族责任感、经过民族苦难、看到民族希望也看到民族不幸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尊重。熊先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是《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书法。有一位哲学家给我讲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哲学。我说,书法里面就包含哲学,是诗化的哲学,也是形象的哲学,更是形式的哲学,或者说哲学形式,或者是形式上所包含的透过现代哲学、现代心理学对中国书法一个解构。所以他在中国向往西方的文明,到那里去寻求哲学思想的真理,到了西方以后他又回眸中国的文化。

顾春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熊先生是一位诗人,文集的最后一本就是他的诗集。因为我本人也从事诗歌的创作。我拿到诗歌以后,最想跟在位各位老师分享的是:什么是一首好诗?其实很简单,你读第一次的时候再也忘记不了的那是好诗。什么是好诗集?拿到诗集后可以一口气看完的,是一本好诗集,所以我拿到熊先生这本诗集我一口气看完,这里我分享一点体会。我感觉到熊先生不仅仅是其他的方面多才多艺的一个人,也不仅仅是一个会写诗的人,他本质上就是一个诗人。我觉得诗特别重要,它可以透过纷繁复杂表象迅速把握非常准确的审美意向,我想这就是他为什么可以做哲学、雕塑或其他这么好的所在,因为他拥有诗人的天分。他与生俱来这样一颗诗心。他可以以他的诗心贯通哲学以及其他的艺术。

熊秉明先生

熊秉明 线条鹤 93cm×20cm×50cm 铁 1994年 中国美术馆藏

熊秉明 跪牛 35cm×67cm×26cm 铜 1969年 中国美术馆藏

郑晓华(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熊秉明文集》十卷本经过北大美学与美育中心、安徽教育出版社专家共同努力终于面世,这是海外杰出华人学者艺术家学术整理的又一重大成果。熊秉明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他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内有一系列书法活动,对当代书坛产生重要影响。相关文献尽在文集中。十卷中,关于书法的就有三卷。文集的出版对推动书法理论的研究,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书法方面我觉得熊秉明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他对书法有一份特别的情怀。他不光总结历史,而且思考未来。可以说,一是他站在世界艺术的制高点来思考书法;二是他是一个在书法上壮志未酬的思想者。为什么说他是在站在世界艺术家制高点思考书法呢?1984年在北京,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在书法界,这也是一个著名的文字公案,至今仍然被人们提起讨论。他试图从思辨哲学的高度,对汉字书法的独特生态样式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在人类艺术上的普遍意义作出阐述。我们通观熊秉明先生的论述,发现“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个命题的提出不是孤立的,它有一个大的学术背景,就是他关于黑格尔“世界艺术终结论”“西方当代艺术中的关键艺术与艺术终结”“以书写为表现的书法与现代艺术革命”三者的思考,他是在这个逻辑链上思考而推出他的结论的。学术上的是与非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们姑且放下,但是说他站在世界艺术的制高点思考书法,我觉得应该不成问题。为什么说他是一个在书法上壮志未酬思想者呢?中国书法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传统。比如说学书先临摹,专临一家,然后融会贯通,变化成家。所谓承古开新,书法家的道路大意如此。熊先生不满足于书法艺术传承的现状,立足于对书法艺术未来的思考,他提出了自己的变革路线图,他的理想是引进西方现代艺术一些观念和手法,引导书法向现代多元发展。熊秉明先生不光有理论还有行动。作为一个探索性的艺术实验活动,熊秉明先生的方法整体上没有被当时书法界所接受,但是他传递的艺术思想对当时活跃的中国书坛形成了冲击,影响了一批人,改变了书法界的生态,其影响延续至今,这也是我们今天出版他的文集大家齐聚北京大学讨论他的学术思想部分原因所在。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过很多人的努力,这套书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纪念和庆祝的重要事情。熊先生逝世差不多20年了,经过20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熊先生的思想不一样,因为这20年书法界和整个知识界对书法的理解和接受不一样了。因为我在美术学院,对此感受尤其深切。《熊秉明文集》中反映的思想,触及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础。文集共十本,特别是其中诗歌部分,以前我们看得很少,但是这一次能够看到比较多的他在文学方面的努力。《张旭狂草》这本书其 实国内书法界期待已久,这次出版满足了我们求知的欲望,也为以后书法更深刻的思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文献。熊先生是宗白华之后在书法理论方面出现的一位重要的标记者,他做出了一个标记。记得在有一次讨论会上,韩玉涛先生说过一句话:“我们所有的人没有不受惠于熊先生的。”讲到熊先生,很有感触。

肖鹰(清华大学教授):熊秉明先生不仅学贯中西,而且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他是一个全才,文和艺皆通。今天大家提到的《张旭狂草》,我看他对张旭狂草跟现代性的最后一段追问,谈得非常好。他说“张旭自己是不是意识到他创造一种新的事物,意识到自己革命等等呢”?到最后的结尾他说:“这样的历程难道不是一种倒在公元纪年之前已经存在的道家哲学存在论上回归的形式吗?”熊先生在这里还把张旭草书和中国与西方的美学,还有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非常值得玩味的一种追问。

牛宏宝(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我说两点。第一,我觉得《熊秉明文集》的出版,反映出以叶朗先生为代表的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长期重视学术经典的整理研究的一种倾向,就是对已经是经典的作品加以整理,让更多的人分享。以前美学中心出版的《张世英文集》也是如此。这两本书是学术研究非常重要的东西。这十年辛苦,我们要表示敬意。对于经典化,学术界更多地表示敬意。第二,我觉得熊先生站得非常高远,他以艺术或者诗人之心来写艺术理论,以诗人之心悟出艺术作品,以诗人之心通悟艺术之本质。所以我觉得读他的书有的时候发现他在中西之间没有隔膜,我觉得这是他高明的地方。

杜小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法国哲学专家):了解熊先生越多,就越觉得熊先生在故乡中国,第二故乡法国,都没有得到他应该获得的关注和评价。而这些都和他对人类文化或者是中西文化的深层贡献相比非常不相等。这里面的原因包括:一是熊先生大部分用中文写作;二是他沉浸自己的思想艺术和天地中,乐在其中,而不计其他的,非常低调,其实他的艺术成就和他的思想深度不知道比某些所谓世界级大师、顶级人物高出多少。熊先生的纯粹真是难能可贵。这种纯粹,是思想的纯粹,也正是因为这种纯粹使他排除了一切非思想、非艺术的东西,得以自由驰骋在雕塑、绘画、哲学、书法、诗论、画论、散文诸多领域。我们从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能够看到其他中国方面的底蕴和积累,看到文字和作品背后所依托深邃的哲学思想,这是在他那一代学者中非常少有的。第三个因为熊秉明先生人格魅力使然。如此大家,如此在历史中能够树起来的大家却是那样温和、善良、谦虚、亲切,时时让人感觉到温暖。作为与熊秉明先生交往多年的学生和朋友,看到历经了数年终于面世的这一套书,我真的是非常激动,而且感悟到这套书特殊的重量和非凡的质地。

熊秉明 虽然是月圆的夜 52.5cm×38.5cm 纸本墨笔 中国美术馆藏

出版评论:著述光彩夺目

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在我自己的经验中,在书法学或者艺术学这两个方面能够学贯中西的专家是很少的。从我接触的西方著作,或者是西方学者来说,他们对中国的艺术特别是对中国的书法都是非常敬畏的。他们常常遗憾自己不能深入其中。熊秉明先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去世的时候我写了一篇纪念文章,第一句话说“欧洲一盏明灯熄灭了”,搞中国艺术的同时又对西方学问非常有深入的了解。

我觉得《熊秉明文集》出版,是熊秉明思想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我们今天对熊秉明研究还不是太充分。他站在中国书法理论的高度所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推进。拿雕塑这一项来说,熊秉明先生雕塑艺术成就我觉得是被低估了。我去他工作室的时候,那里堆着一堆烂铁,还有做成的、没有做成的,堆成一堆。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七八十岁的人了。他是有思想的艺术家,是非常内向的人,其实他很难把他的思想和别人对话的。我们书法界的邱振中是他的对话者,我也是他的对话者,特别是他最后十多年的时间,当时我没有很充分地关注他,他其实正站在我们中国艺术研究或者东西方艺术比较研究的一个制高点上。

康守永(《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传播熊秉明先生的艺术思想,在倡导强化美育教育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整理、翻译、出版十卷本《熊秉明文集》,用心用力,可歌可敬。熊秉明是当代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但在中国艺术界的影响力与其艺术思想的贡献不相称。现在,北大做了件好事,可谓切时所需,泽如时雨。

当代中国艺术的状态和走向,一者是繁荣,一者是困惑。困惑是因为繁荣,多了各种探索、尝试和试验,多了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在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创作实践层面就是这样。比如,书法的丑书及书非书问题,争鸣不断:很多批判声言厉色,痛斥“古法全无、浊俗满纸”,甚或以人格贬损来抨击。即便是一些理性的论辩也更多停留在概念上,按照自设的书法定义进行循环论证。其实这些问题,熊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有着深刻思考,给出了分析的思想方法。他是以哲人的思维从根子上挖,从人类艺术活动的核心—“工具”材料入手去解决。他说“艺术诞生于各种约束”。对于艺术家而言,所面对的符号、纸张、墙面、墨、笔等,就是束缚。书法所对应的“有意义的符号是一种束缚,然而如果取消它,书法也就不是书法,而成为一种抽象绘画了”。他的这些见解,让人豁然开朗。当然,熊先生在中西文化之间、哲学与艺术之间以及各类艺术之间的融通和思想建树有很多,都很值得今天的艺术界去研究。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主编):对北京大学和安徽教育出版社做的工作表示敬意,他们系统地收集、编辑、整理、翻译、出版,这个工作量非常大,真是有学者静下心来,才能做出这样的传世之作。熊秉明先生是一代大家,他对很多问题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很敏感。他预示和开拓了很多重要的研究领域。

我觉得熊先生的文体和文风有宗白华先生的神韵,这是我读的时候的感觉,也是那一代民国学人的一个典范。熊先生把民国的文风和学者延续并且带到今天。他在中学的时候读丰子恺的《西方绘画史》、朱光潜的《谈美》《文艺心理学》、罗曼·罗兰的《艺术家 传》,还有鲁迅翻译的《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论与实际》。他考入西南联大二年级就读到《里尔克与罗丹》等书,也就是说他的知识结构在早年已经确立了。他的研究体现出像宗白华先生那样的艺术家鉴赏的尺牍、生命感性的温度,包括他好朋友吴冠中的文章也有这样的特点,睿智的哲思在这里不是冰冷的理性,而是融入饱满的审美过程中,具有文学的抒情和感动,所以他的文章和书非常好读,人们也愿意读,能够吸引我们深入其中,看起来很浅显,但是有很深的道理,一些重要哲思的部分所以要细细品味。

吴彬(三联书店资深编辑、《读书》杂志原执行主编):熊秉明先生著作在中国大陆出版最早的,是我们三联书店1993年出版的《关于罗丹—日记摘抄》。我是从90年代天津百花出的那本《看蒙娜丽莎看》后,就对熊秉明先生充满哲思、富有艺术想象力的论述有浓厚兴趣,非常喜欢他的艺术随笔,所以我就跟熊秉明先生联系过,想出这样类似的文章。我跟熊秉明先生有几封通信,他讲了一些他的情况。很有趣的是我看完了以后我自己笑了,信的最后熊秉明先生给我讲的是关于足球,他说:“世界杯未有中国队参加,但国内也如其他国家狂热看球,成为值得研究的现象,我们在法国当然也被卷入热潮,但是我的兴趣不如说观察球风球德,厌恶横蛮获胜的球队,而同情技巧高明而球运不利的失败者。”我觉得这也是熊秉明先生在观察这个社会、观察艺术、观察整个文化风气。他眼界开阔、兴趣多方面,也是造就一个艺术家品质很重要的方面。

朱培尔(《中国书法》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我买过很多版本的熊秉明先生的著作,包括三联出版的、1999年文汇出版社出版的,这次看到《熊秉明文集》十卷,我看了其中不少内容,觉得无论是内容编纂,还是出版的形式,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以前在我们老主编刘正成家里有幸和熊秉明先生接触过,包括编过他的文章和专集。但是我觉得虽然现在提他的很多,但是实际上书法界对他的认识或者对他的艺术的研究,还是不够的。跟吴冠中比,他的雕塑和书法作品几乎没有在拍卖上见到过。他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有很大的理论贡献,文集中有翻译出版的、首次与中文读者见面的《张旭狂草》,即便是个案的研究,我们现在很少有人能达到他的那种程度。他的书法理论中,实际上有一些短文,包括对弘一法师、对《兰亭》和颜真卿的研究,文章很短,但是每一篇我觉得都有很高价值。现在书法界很少有人去关注这样的研究。

熊秉明 静夜思变调 136.5cm×68.5cm纸本 1993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任军伟(《中国书画》杂志副总编辑):熊秉明先生是著名的法籍华人艺术家、诗人,他在雕塑、书法和艺术理论方面都有很精深的造诣。最近一段时间,我粗略地翻阅了熊先生的这套《文集》,大体上有这么三点感受:第一,收入到这套《文集》中的每一本著作,都能做到专业精深,要言不烦。比如第一册《关于罗丹:日记摘抄》这本,虽然是一部诠释画家罗丹的个案研究文集,但涉及的内容却十分精深广博,不仅可读性强,而且有专业深度。其他像《看蒙娜丽莎看》《张旭狂草》等,也都有这个特点。我觉得如果不是因为熊先生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是很难把著作写成这种效果的。第二,收入这套《文集》中的著作,往往能做到沿波探源,述而有作。大家都知道,中国艺术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一脉相传、源远流长。正是因为如此,中国艺术中每一种艺术现象的出现、每一种艺术成果的形成,都有着前因后果的历史轨迹。比如这套《文集》中的《张旭狂草》一书,熊先生就能始终沿循着中国书法艺术的生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对所论述的书法大家张旭沿波探源,追究张旭本人及其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书法本质与演变规律。沿波探源是熊先生在写作时经常使用的一种表述方式,这种方式也能很好地融入他自己的研究心得与卓识。第三,收入这套《文集》中的十本著作,我觉得都能做到言之有据,雅俗共赏。中国艺术,向来有着美善兼备、文质彬彬的气质,这套《文集》也能体现这一美学特征。总之,这套《熊秉明文集》,内涵丰富,特色突出,融学术性、趣味性、审美性、普适性为一体,不仅可以作为艺术鉴赏、艺术史论研究的重要参考,而且还是广大爱好者、艺术家难得一读的好书。我相信,不同层次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知识的沾溉、审美的陶冶、艺术的滋养。

宁晓萌(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熊秉明《张旭狂草》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有一个体会,过去大家总会觉得熊先生是艺术家,由于翻译《张旭狂草》这本书,让我更有幸仔细揣摩他的文字,不仅是艺术家体验在写作,同时对于史料的充分的利用和分析,还有他整个理论推展的严密,更让我觉得实在太值得敬重了。简单来说,大家可以看他对张旭生卒年的考证,因为张旭的史料特别少,他的生卒年,史书、画史无载,熊先生非常巧妙地用了一些诗句和史书材料的比对,通过借助这些诗句,以及对当时人和诗人生平考察,最终得出他的结论。他的考证极其细致,很有说服力。因此《张旭狂草》不仅仅是对一个书家个例的研究,他以张旭为一个切入点,或者以他为核心的人物,把唐代书史活动串联起来了。熊先生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在书法选取盛唐张旭以及他的狂草为研究对象,这个切入点是非常准确、非常关键的。他从这个点出发,其实带出来的是直接深入到中国书法精神中的,带着一种历史关注。■

猜你喜欢
张旭文集哲学
中国民协在京召开《白胜文集》出版座谈会
THE TIME DECAY RATES OF THE CLASSICAL SOLUTION TO THE POISSON-NERNST-PLANCK-FOURIER EQUATIONS IN R3*
菱的哲学
迎“春”冰心
《郭汉城文集》简介
小包哲学
许淇·中国画《张旭》
打针
民主与科学文集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