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2020-04-12 20:12李思瑶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3期
关键词:语码转换社会语言学动机

李思瑶

【摘 要】语码转换作为高校校园中常见的语言行为,通常出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对话和课堂教学中。语码转换可以根据特定的环境、话题和对话中的角色关系对说话人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机进行分类。同时,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受到不同社会因素如性别、英语水平、语言态度的影响,也相对应的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语码转换;社会语言学;动机;双语现象

引言

语码,指某一特定群体内使用的一种或多种语言或语体。语码转换是语言选择的过程,是在语言的实际交际中根据情景的转变进行的语码调整。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深入和推广,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和课堂学习中使用英语的频率也日益提高,语码转换成为了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江汉大学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搜集江汉大学校园内的真实语料,调查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码转换动机以及不同社会因素对语码转换的影响。

一、研究综述

(一)定义

语码是社会语言学用语,指某一特定群体内使用的一种或多种语言或语体。语码是一个中立名称,不像其他的术语如方言、语言、语体、标准语、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语那样具有感情色彩。它不仅可以指某种语言,也可以指某种方言或语言形式,行话或者特别的词汇。

语码转换是语言选择的过程,在与他人交际时所使用的语码不止一种,多语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交流时不时会从一种变体转到另一种变体。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在语言的实际交际中,随着情景的转变进行的语码调整。语码转换可发生在双语或多语的交际环境中,在一种语言内部也有语码转换现象的存在,比如汉语和方言,以及正式和非正式语体的转变也是语码转换的一种。

(二)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路径

社会语言学路径通过社会因素(种族、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与语码转换的关系来探讨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通常把外界影响个体或群体语言选择和使用的因素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大背景,二是说话人或对话活动参与者所处的具体情境,这两个方面对语言选择和使用有着重要影响。多语情景中的语言选择并不是一种任意的、随心所欲的行为,而是受到三个要素的影响:个人在交际中的身份、交际情景及交际话题。

社会语言学研究者认为语码转换是一种社会行为,但不能脱离社会因素和社会规约的制约。这种对语码转换和社会因素之间宏观关系的探索可以帮助加深我们对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过,这种路径研究仍然停留在事物表面,并不能深刻揭示语码转换的整个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语言和心理等因素。所以学者们认为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还不是一个全面的研究路向。(He,Yu,2001)

(三)动机理论

关于语码转换的分类,有不同的语言学家持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在学术界,大家一直比较认可的是Gumperz(1972,1982)对语码转换的分类。他认为,言语社区内部的语码转换十分复杂,会话者在选择正确的语码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说话者的意图。

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根据自己所处的情景的改变而进行语码转换,不涉及话题的改变;

喻意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说话者为了改变话题或说话的语气,或是为了调整角色关系而进行的语码转换。

(四)标记理论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Myers-Scotton(1988,1993b)则将宏观和微观视角融合到一起,从认知角度解释了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她把语码转换看作是说话者协商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一种手段,认为会话交际中语言的选择是社会因素和个人自身的动态考虑相互作用的结果。Myers-scotton运用标记模式(markedness model)将语码转换分为:

有标记语码选择(marked choice):暗示听话者额外的想要表达的东西,重新构建一套权利义务关系,相当于Gumperz的喻意型转换;

无标记语码选择(unmarked choice):意在遵循社会规范正常传递和交流信息,没有暗示其他额外的信息,相当于Gumperz的情景型转换。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文通过在江汉大学校内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试图考察一下问题:

(1)了解学生对日常生活及课堂教学中语码混用现象的态度;

(2)对高校学生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类,分析动因及不同社会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3)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高校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的社会意义,通过对语码转换与社会因素关系的探究,加深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二)调查对象

随着大学英语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渐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也逐步增强。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还并未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普及,由于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仍然有限,教师通常选用英汉混用的方式进行教学。另外,随着近年来西方文化的输入,高校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容易受到电影、音乐、网络交流等中西文化元素结合的影响,使用其源语言更能准确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语意。

本文中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分为问卷调查和录音语料收集两部分,都以江汉大学校内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三)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15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率85.22%。其中,按性别划分,女生52人(占52.06%),男生46人(占46.94%),男女比例平衡;按英语水平划分,未通过大学四级16人(占16.33%),通过大学四级32人(占32.65%),通过大学六级31人(占31.63%),通过英语专业四级18人(占18.37),通過英语专业八级1人(占1.02%)

问卷内容包括:

(1)基本情况:性别、专业类别、英语水平(等级考试成绩)

(2)方式类别调查:调查受访者平时的语码转换使用频率,以及根据Poplack(1980)区分的三种语码转换类型(句间转换、句内转换和附加转换)进行频率统计。

(3)动因调查:以多选题的形式调查受访者出于何种目的或动机采用语码转换。

(4)态度调查:调查受访者对自己或周围人的语码转换的态度,是否会对自己的个体语言使用造成影响,以及是否会对主体语产生影响、何种影响。

(四)语料收集

语料收集部分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录音转写来获得语料,作为问卷调查结果的实例。研究所选择的语域为江汉大学在校学生的生活会话——寝室闲聊,和教学会话——课堂讨论,其中主体语为汉语,嵌入语为英语。为使语料收集结果真实客观,所有录音均未事先准备,参与聊天的同学均未被事先告知。录音语料共73分29秒,共计14639字,其中中文14086字,英文553词。

三、语码转换的动机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动机有很多种,且具有共性,可以根据Gumperz的动机理论对其进行分类分析。

(一)情景型转换

1.引用原文,避免歧义

A:我收集了一篇关于大学里面的plagiarism的一个现象,我认为这个抄袭现象也可以称为avarice。贪名贪利,发表量等等的。国外也有,我们国家也有。

B:Avarice的范围很广,他不仅仅是贪wealth and power,在知识层面贪名贪利,fame and reputation。因为reputation和fame意味着wealth,对不对。你看那些发表论文最多的人都是业界权威,authority。

这段对话是两位同学在课堂上讨论关于avarice的文章的内容。他们在对话中直接使用了avarice,plagiarism,authority等英文词汇。这位这类词汇含义较为抽象、宽泛,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对应的中文翻译,因此在讨论中直接引用英文原文语言能更准确地表达含义,避免不恰当的翻译产生歧义。

2.简化语言,方便表意

A:今天这个面试也挺简单,说后续会有HR老师来加我。

B:你肯定能过的。

这段对话是两位同学在寝室闲聊讨论关于求职面试时的内容。HR为human resource的缩写,意为人事、人力资源,如今我们习惯于直接用hr的缩写来称呼公司中负责人力资源的部门和负责人,表意更为简洁。

3.达到幽默效果

A:下一个就是我们组了,你跟我一起上去讲吧。

B:我不去,我在下面等你。

A:你去你去,展示你的时间到了。

B:我不去。

A:Show time

这段对话是两位同学在准备课堂展示时的聊天内容。A同学为了鼓励B同学上台展示,在此处使用了英文的“show time”。Show time在欧美国家文化中通常出现在演出开始前报幕的环节,含有“精彩即将开始”的含义,此处使用“show time”可以制造一種夸张的幽默效果。

(二)喻意型转换

1.避免尴尬、禁忌或含有隐晦含义的语言

A:哇,你今天要去约会吗?

B:肯定是要去见男朋友啦。

C:是的呀,我晚上要跟他出去吃饭。

A:难怪穿得这么sexy。

B:哈哈。

这段对话是三位同学在寝室的聊天内容。A同学想要描述C同学的穿着为“性感的”,但中国人的性格较为含蓄内敛,为了避免引起尴尬和反感,通常不会直接表达与性相关的词汇语言,所以此处使用英文词汇“sexy”来表达。

2.转换对话人或限制受话人

A:You look really cool today.

B:Oh,thank you.

A:What does that mean on your jacket?

B:(转头看C)牌子用英语怎么说?

C:我也不知道。可能是brand?

B:Its the name of the brand.

这段对话是美国外教和两位学生在教学楼走廊上聊天的对话。外教在询问A同学衣服上的英文的含义,A同学想表达“这是这个品牌的名称”,但不知道如何用英文表达“品牌”,于是向C同学求助。此时的受话人由A转变为C,因此B所用的语言也由英语转换为汉语。

3. 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

A:So next month will be the Chinese New Year,right?

B:Yes.

A: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这段对话是美国外教在课堂上与同学们的对话。外教在对同学们表达新年祝福的时候由英文转换为中文,并且使用的中国人在农历新年常用的祝福语“恭喜发财”,能够拉近与中国学生的心理距离,更好地表达文化内涵。

四、语码转换现象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统计调查发现,语码转换在高校校园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并且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语码转换的频率也较高。

(一)性别

由表可见,不同性别在对待语码转换的态度及策略上由一些细微的差别。在不考虑其他个体因素的情况下,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接受语码转换,并自然而然随之切换语言,而男性对语码转换的接受程度较低。也从侧面反映出女性对于英语或其他外语学习有着较为开放的态度和兴趣,更愿意学习英语,说英语。在英语课堂教学经验中也不难发现,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而在课堂外的生活中,女性也更愿意使用英语。我们可以考虑在语言教学和使用中如何运用这种性别差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不同性别在设计语码转换的话题上也有所差别,男性更多涉及计算机、工具等的专有名称和产生于游戏领域的流行用语,女性更多涉及时尚、生活和产生于影视剧、综艺节目等的流行用语。

(二)英语水平

统计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语码转换的接受程度与英语水平有着较为明显的关联。调查中以学生英语等级考试来反映其英语水平。英语水平越高的学生,英语知识储备越丰富,对于自己的英語尤其是口语和词汇方面更为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越高。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敢在生活中使用英语,原因多为害怕自己的口语发音不标准和词汇表达不准确。语码转换要求说话者对两种语言都拥有较高的能力,因此对于汉语母语的高校学生来说,英语水平也是影响其对待语码转换的态度和应对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语言态度

随着英语教育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有拥有较强的二语能力。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并不如中文的接受程度那么广泛,学生对于英语的文化体验感也不如中文深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转换使用两种语言反而可以更好地起到避免尴尬和转变角色的作用。

我国高校学生绝大部分为中文母语者,并且中文是我国唯一的官方语言。与新加坡、瑞士、香港等多语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对于语码转换和多语现象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仍然有部分人认为英汉夹杂的说话方式是低效的,甚至是对于汉语的一种污染。而在21世纪,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学生作为年轻群体的代表无法避免地会接受欧美英语文化的影响。说英语、用英语也是无法避免的趋势。随着学生使用英语的频率不断提高,也能刚好地了解英语文化和英美国家的人文环境。高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五、结果与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语码转换是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行为,受到性别、英语水平和语言态度的影响。转换使用两种语言可以起到更为丰富的语言效果,因此语码转换也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普及和深入,英汉语言融合的机会和频率会更高,语言交流能够丰富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表达,促进文化交流,但也会对汉语对纯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双语流行语作为广泛使用的语言,是今后人们语言使用的大趋势,因此有必要从语言规划政策的角度对流行语中的语言融合和语码转换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Gumperz,J.J. 1972. ed. Direc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 Oxford:Basil Blackwell.

[2]Gumperz,J.J. 1982. Discourse Strategies. Cambridge,New York,New Rochelle,Melbourne,and Sydney:CUP.

[3]Fishman,J.A .1965.Who speaks what language to whom and when [A].InLiW.(ed.). 2000.

[4]MyersScotton,C. 1988.Code-switching as indexical of social negotiations [A]. InLiW.(ed.). 2000.

[5]MyersScotton,C. 1993b.Social Motivations for Codeswitching:Evidence from Africa [M]. Oxford:OxfordUniversi tyPress.

[6]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01):85-95.

[7]经纬,陈立平.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05):337-344+401.

[8]欧小艳,陈文萃.高校英汉语码混用的成因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4):128-131.

[9]曹旺儒.大学校园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5):83-85.

[10]陈梅珠,司徒海伦,翁佳妮,李嘉玲.广东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7,36(17):196-199.

[11]郭林花.大学校园英汉语码转换的相关关系研究[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03):71-74.

[12]欧小艳,曾卓.高校英汉语码混用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194-196.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语码转换社会语言学动机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高校内语码转换研究
顺应模式指导下的教师语码转换在词汇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功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