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绘本翻译中的动态化处理

2020-04-12 02:52曹占阁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3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

【摘 要】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绘本在读者群体、篇幅容量、图画文字设计和语言表达风格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特色。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出发,以经典儿童绘本《獾的美餐》中译本为例,尝试分析在绘本翻译过程中,故事情景和角色形象的动态化处理给译文效果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接受美学;儿童绘本翻译;《獾的美餐》;动态化处理

一、儿童绘本翻译

(一)绘本介绍

绘本,又称picture book,即图画书。中文“绘本”一词源自日语对图画书的叫法“えほん”的汉字写法“絵本”(何倩,2019)。绘本最早起源于欧洲,后盛行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

绘本是图、文、音的完美结合,其图画雅致精美,语言生动凝练,内容引人入胜。在绘本中,图画通常占据书籍大量篇幅,有的绘本甚至完全没有文字。有学者把儿童绘本的突出特点总结为“纸短情长”(戴婧雅,2017),这足以证明绘本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与常规读物有本质区别。

(二)读者群体

学龄前儿童是绘本的主要读者。该群体年龄尚小、词汇量少、抽象理解力弱、审美水平正在形成。基于此,绘本中的篇章结构安排、词汇和语句表达形式都要以尊重和重视儿童的认知水平为前提。但特别要指出的是,就绘本文字内容而言,过于简单、浅显的语言和油滑的语调不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但生硬、艰涩、复杂的语言也会使幼儿丧失阅读兴趣(徐德荣,2004)。

(三)绘本翻译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大量引进和翻译国外儿童绘本。有学者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新增童书约4万种,其中儿童绘本达3000-4000种。而在国内绘本市场份额中,国外引进绘本的数量占比高达80%-90%。可见,当前国内童书市场对绘本翻译的巨大需求。在儿童绘本翻译的热潮中,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译者,如:任溶溶、方素珍、梅子涵、彭懿等。但尽管如此,当前国内绘本翻译状况却并非十分乐观,主要表现为:翻译理论研究匮乏、翻译策略不够规范、翻译模式商业化、译者水平参差不齐等(何倩,2019)。

绘本语言简洁,词汇通俗易懂,因此文字翻译本身不难。但事实是:绘本译文不但要忠实原文的语言风格,还要要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更要满足儿童读者的审美需求和心理期待。這就使得译者在翻译时,需首先从儿童出发,充分考虑儿童的语言特点和审美情趣。

二、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接受美学理论(Aesthetics of Reception)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的文学批评理论,最早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提出,伊瑟尔(Wolfgang Iser)是其重要理论奠基人。该理论最初适用于文艺方面,后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许多传统翻译理论多讨论原文、作者、译文、译者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读者往往处于被动位置。但接受美学理论的提出,将读者放在了首要位置,大大提升了读者的地位。接受美学理论注重作品和读者的关系,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突出读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重视读者的审美需求和心理期待。“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由于读者在教育背景、文化、文学阅读经验等方面存在不同,因而形成各自的思维定向(1986,周宁)。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充分考虑读者的知识背景、接受能力和目标读者的语言阅读习惯,运用恰当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由于儿童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欣赏能力都相对有限,因此他们很难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儿童对声音、色彩、图片、动态画面等较为敏感。绘本正是遵循这一规律,内容设计多以色彩鲜明,动感十足的图画为主,语言文字也多使用动态文风,句子短小精悍,易于儿童理解(宋海粟,杨东英,2019)。

接下来,笔者将以《獾的美餐》余丽琼译文为例,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分析动态化处理在儿童绘本翻译中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三、从接受美学角度看《獾的美餐》英汉翻译中的动态化处理

《獾的美餐》(Badgers Fancy Meal)是一部由庆子·凯萨兹(Keiko Kasza)著,余丽琼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经典儿童绘本。该绘本讲述了一只吃腻了苹果、土豆和萝卜的獾想换换口味吃点儿荤的。但在寻找的过程中獾却一次又一次地错失自己梦寐以求的“大餐”。最终它不但一无所获还被一只脾气很坏的马踢回到了自己洞里。然而,当饥肠辘辘的獾想起洞里的苹果、土豆和萝卜其实就是不错的美味时,为时已晚!绘本用动感夸张的图画和诙谐幽默的语言让读者体味到:当失去时,才懂得曾经拥有的珍贵。

(一)故事情景动态化

1.“进行”时态的运用

例1:Soon Badger spotted a mole walking by.

译文:不久,獾就拦住了一只鼹鼠,它正从身边路过。

分析:原文中walking by 为分词做状语,意为“正好路过”。但在译文中,译者并没有根据原句结构顺译为“不久,他就拦住了一只正好路过的鼹鼠”,而是将分词短语分译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它正从身边路过”。这种句式强调了“进行”,不知不觉将读者带入到“那时那刻”的动态情境之中,使读者的心理和作品情节产生共振----既感叹獾的幸运又为鼹鼠捏把汗,可谓扣人心弦。

2. 动态词的运用

在《獾的美餐》中,译者在展现每个动物出现时的场景上都颇为考究,这主要体现在动态词的运用上。精准符合形象预期的动态词能够赋予每个角色以鲜活立体的生命,使故事情景生动富有张力。

例2:He jumped for the mole,but it was too slippery.

译文:獾扑过去抓鼹鼠,但是鼹鼠太狡猾了。

分析:文中出现三次jump,作者都巧妙地译为“扑过去抓”。笔者认为这主要结合了文字所对应的插图。三个场景、三个jump,三只动物:鼹鼠、老鼠、兔子,每一个场景中,獾都是一副奋不顾身向前“扑”但又“扑空”的姿态。图画中每只动物的逃脱场景都动感十足,而译文将jump译为“扑过去抓”更是将文字和画面有力地结合起来,强化了獾急不可待又憨态十足的形象,也反衬了三只小动物的反应之快。“点到为止”,给小读者以遐想的空间,也符合接受美学中的“留白”理念。

例3:Badger was disappointed but not for long,because soon he spotted a rat walking by.

译文:獾好失望,但很快,他就把鼹鼠忘得干干净净,因为他拦住了一只老鼠,他正从身边路过。

分析:“拦住”对应spotted,把獾自认为志在必得的“小霸王”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场景无形中跟儿童的生活经验有几分偶合,使儿童在阅读时将自己模糊的现实经历和具体的故事内容结合起来,想象中平添了几分真实。

例4:It slipped and slid right out of Badgers hands.

译文:他从獾的手里滑了出去。(鼹鼠)

It wiggled and jiggled right out of Badgers hands.

译文:他从獾的手里扭了出去。(老鼠)

It hippity-hopped right out of Badgers hands.

译文:他从獾的手里蹦了出去。(兔子)

分析:在描述鼹鼠、老鼠和兔子从獾手中逃脱的场景时,原文作者分别用了slipped and slid,wiggled and jiggled,hippity-hopped三组形象又独具韵律的词。而体现在译文上,译者明显也进行了充分的斟酌,分别用“滑”、“扭”、“蹦”三个汉语中动态十足的动词去展现每个小动物的身形和动作特点。如此一来,不但使每个小动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也更加符合儿童语言简洁明快又不失生动活泼的特点。

但遗憾的是,这样简明动态化的处理使译文形象生动,使小读者如身临其境,但却未能保持原文在词汇层面特有的韵律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风格上本就存在差异,译者在很难在方方面面做到完全对等,有所发扬也可能会有所舍弃。从接受美学理论而言,译者舍弃了词汇层面的对等而更加照顾读者的语言接受方式和形象思维特点,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期待。

例5:There,glaring down at him,was a big mean-looking horse.

“You? Eat me?” sneered the horse. “I dont think so.

“Now stop badgering me !” And with that,the horse kicked Badger waaaaaaaaaay up in to the air.

译文:现在,从我这儿滚开!说着,马跳起来,一脚把獾踢飞了。

分析:马,在最后一个场景中出现,被描述为mean-looking“脾气很坏”的形象。可如何体现它的“坏脾气”呢?原文连用了glaring down,sneered,stop badgering,kick四個动词和动词短语来表现。其中两个译者都采用了直译的方式,分别用“瞪”和“冷笑”对应。但在处理动词短语stop badgering时,作者采用了改译策略,将其译为“滚开”。同时kick“踢”和其后的特殊词组waaaaaaaaaay up相结合最终被译为“踢飞”。虽然“滚开”一词在汉语中略显粗鲁,但在此语境中却和马mean-looking的描述形成照应,加之獾最终被“踢飞”的效果,一个“脾气很坏”的马的个性就不难理解了。这种动态化的处理使儿童在阅读时跟随动词而动,产生联想,不由得为獾的下场暗暗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原文中Badger一词指主人公獾,但这里badgering却作动词,有“烦扰,纠缠”的意思。很明显,马觉得“獾(huan)”很“烦(fan)”。译者将其改译为“滚开”以凸显马“脾气很坏”的动态化个性,但却遗憾缺失了原文中双关语的特殊效果。

(二)角色形象动态化

1. 叠词的运用

叠词的运用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语言变得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叠词的用法并不多见,但在中文儿童绘本中极为常见。因此,在绘本翻译时,译者需要充分理解作品语境和人物的潜在形象,恰当运用口语化、生动化的叠词以增强译文的感染力。

例6:So Badger crawled out his den and eagerly set out to find his fancy meal.

译文:于是獾爬出洞,兴冲冲地去找他的美餐。

分析:译者在此没有将副词eagerly译作“急切地”或“迫不及待地”等相对成人化的语言,而是充分考虑了读者群体的认知能力,将其译为“兴冲冲地”。这样一来,一个满怀期待兴高采烈出门的獾的形象就被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出来。

例7:Badger was disappointed but not for long,because soon he spotted a rat walking by.

译文:獾好失望,但很快,他就把鼹鼠忘得干干净净,因为他拦住了一只老鼠,他正从身边路过。

分析:细读原文会发现,在英文句子中并未出现任何跟“干干净净”相关联的显性词汇。译者在此打破原句结构,采用增译方式将叠词“干干净净”做副词用,使原文的隐性内容得以挖掘,把獾“没心没肺”的个性特点表现得令人啼笑皆非。

2. 语气词的使用

在语言运用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表达内容相同但由于表达语气不同而导致最终表达效果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语气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例8:“...Now,thats what I call a fancy meal!”

译文:“......啊哈,那就是我的美餐啦!”

分析:该结构形式的句子原文中共计出现3次,而译者在这3次的翻译处理中都没有采用 “now”的任何汉语语义,而是全部将其译为语气词“啊哈”。看似简单的处理,但却把獾每次以为“大餐”就要到手時得意又俏皮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符合儿童的语言理解和心理认知习惯。

3. 拟声词的使用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宋海粟,杨东英,2019),意图通过文字再现动态的声音。

例9:Then it scampered away as fast as it could...

译文:他从獾的手里滑了出去,“嗖”地一声溜走了......

分析:译者在此采用了增译策略,用一个简单的拟声词“嗖”让三只小动物小巧敏捷的形象活灵活现,也使读者仿佛听到了它们逃走时卷起的风声。

例10:Badger flew...and flew...and flew some more...

...until...thump!

译文:獾飞啊......飞啊......飞得很远......

......直到......“扑通”!

分析:獾因为“口出狂言”而被马一脚踢飞到自己洞里,插图中獾四脚朝天,身体半弯,表情痛苦,俨然一副落地摔的很疼的样子。而“扑通”则像是图片恰到好处的配音,画面与声音动静结合,使读者观其色同时又似乎闻见其声,忍不住捧腹。

四、结语

接受美学理论始终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以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为出发点。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儿童绘本翻译时需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表达原作品的审美情趣。儿童绘本翻译中的动态化处理可以让儿童在平面阅读时产生立体画面感,跟随文字所营造出的声音、动作和场景参与到故事中去,从而激发儿童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展他们的想象力,满足他们的审美期待。

参考文献:

[1]戴婧雅.从接受美学角度探析任溶溶儿童绘本翻译策略[J].名作欣赏,2018(30):139-141.

[2]邓瀚颖.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以《夏洛的网》肖毛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9(15):134-135.

[3]何倩.浅谈国外儿童绘本在中国的译介[J].出版广角,2019(18):48-50.

[4]赖晓凤.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英汉翻译策略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04):139-140

[5]梅勇桂.儿童绘本及其翻译的情感美学评价[J].海外英语,2016(10):91-92.

[6]申媛媛.接受美学环境下的儿童文学翻译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3):28-29.

[7]宋海粟,杨东英.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柳林风声》两个汉译本为例[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118-122.

[8]唐丽君,孟伊莎.接受美学视角下《小海蒂》翻译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3):24-26.

[9]王玙,费红.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为例[J].英语广场,2020(16):27-30.

[10]周宁,金元浦.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11]朱亚辉.我国儿童绘本翻译现状及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15,29(01):91-94.

作者简介:

曹占阁,1985年1月出生,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在读研究生,河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方向。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商标翻译浅析及本土化的推动力
商标翻译浅析及本土化的推动力
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看对文学作品翻译策略的影响因素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