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2017-01-17 21:24叶婉芬
东方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叶婉芬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先进教学理论开始被我们所接受。接受美学是源于西方的文学理论,它强调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提出了文学作品的“空白点”和“未定性”以及期待视野等观点,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接受美学;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历来受到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现在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却面临着功利化、程式化、无效化的困境,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一线语文教师还是教育研究者都意识到过去那种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接受美学提出的“读者中心论”等一系列观点恰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试从西方接受美学的角度,谈谈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接受美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接受美学(ReceptionAesthetics)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研究领域的一种美学研究方法,它是由德国康斯坦斯大学的教授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塞尔为代表的“康斯坦斯学派”提出。80年代中期,接受美学传到中国,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它的主要观点如下:

1、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提出在作家——作品——读者三者之中,读者是主体,读者既是文本意义的接受者也是创造者,因为文学作品在被阅读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生成“意义”,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读者的参与使文本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得以延伸和挖掘。

2、期待视野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中,读者自身已有的阅读认知能力会对作品产生阅读期待,这种审美期待既能激发阅读的兴趣,也能影响读者选择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因素。

3、第二文本

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前称为“第一文本”,经过读者阅读之后,文学作品即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而存在,“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接受美学认为,作者表达了什么并不是第一位的,重要的是读者读到了什么,文本是作者种下的一粒种子,需要读者通过阅读去唤醒它、催生它发芽,给予其生命和活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读者在阅读时生成的“第二文本”。

4、召唤结构

伊塞尔认为,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着“空白”和“不确定性”,所有这些空缺和不确定性因素是引起读者联想和创造的兴趣点,这就是文本的“召唤结构”,它留给了读者进行解读和自主创造的空间,在文本和读者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也使文本本身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接受美学颠覆了传统的文学研究理念,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文学接受”的内涵,强调读者在建构文学话语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要从过去重视文学作品创造者转移到重视文学作品阅读者,深度挖掘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接受美学理论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猜测与推理,教师就是按照参考书上的作品主题的阐释来进行教学,从而表现为一种认识尺度的过分的求同取向,漠视了学生阅读思维的个性差异,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学生成了课堂上消极被动的接受者,整个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没了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作为史无前例提出“读者中心论”的接受美学,对于改变以上提及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现实弊端无疑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合理利用接受美学理论:

1、“读者中心论”——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日渐活跃成熟,我们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他们自己用心去阅读,让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的是设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感悟去阅读和表达,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学中,教师不要灌输式地把“标准答案”都一股脑地塞给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以包容性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理解,提供导向性的指导意见,创造条件和机会使课堂成为发展个性和发挥创造力的天地,认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读出不同的意见,使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新的发现,这样学生才能慢慢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创造的快乐。

2、“期待视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接受美学提出的“期待视野”理论为语文阅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接受美学指出,读者与作品之间是存在“美学距离”的,读者会对文学作品投射出固有的期待视野,这是人的思维惯性作用的结果,它促使读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进行文学改良和创新。因此,期待视野不仅会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和评价,还会影响读者阅读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内容。同时,随着读者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文学素养的丰富,期待视野会不断得到提升。阅读期待是一种很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促使学生产生了解作品的渴望,促进他们深入思考,进行持续的阅读。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利用阅读期待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先主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和文学素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本,本着“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设计教学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召唤结构”——师生共同参与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多重交流,教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提问,而要在教材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起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的桥梁,接受美学提出的文本的“空白点”和“不确定性”给这座桥梁提供了基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丰富作品的潜在意义,对文章进行再创作,瞬间让文章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多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适时放慢脚步,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沉淀和积累。

接受美学理论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带来很多的启示,对于我们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让我们明白,学生的成长才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构建阅读教学课堂才有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杨贵仁.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全书第五册〔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3]杨宇森.艺术想象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