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色系植物染之蓝靛染色工艺研究

2020-04-14 05:01植物染,青色系,蓝靛,染色工艺
戏剧之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蓝靛

【摘 要】植物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古代青色系植物染主要是将蓝草植物发酵的蓝靛泥制作成染液,对不同织物采用不同的染色工艺,从而呈现出不同种类的青色。

【关键词】植物染,青色系,蓝靛,染色工艺

中图分类号:TQ6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125-01

现代织物多用化学染料,而植物染色产品相对更加健康环保。本文主要探讨了植物蓝草发酵的蓝靛染料进行青色系植物染色的具体工艺方法,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染色工艺。

一、青色系植物染色概述

《汉语的颜色词(大纲)》中提到了“从先秦开始,它(青)就兼指蓝、绿、黑三色。”[1]《说文解字》中“青”是指一种具有较广色域,即从蓝到绿不同比例的单色及过渡色的总称。古代用于染青的植物甚多,本文重点论述的是以蓝草植物为代表的青色系植物染色。《天工开物》有“凡蓝五种,皆可为淀”[2],这里的“蓝”指的就是蓝草,即可发酵制成蓝靛泥用于染色的多种植物的统称,如板蓝、蓼蓝和木蓝等,民间一般统称为蓝靛,现代常用板蓝制作蓝靛泥。植物染多以天然纤维为主,如棉麻丝毛等,实验常用纯棉、素绉缎、双宫、乔其纱、欧根纱等制作色卡小样。

二、古代植物染工艺研究

《多能鄙事》详叙了染红的基本工艺方法,通过对其原文“以练帛十两为率……其色鲜明甚妙[3]的解析,制定本文植物染色的基本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面料预处理。将织物浸泡在60℃左右肥皂水中30分钟,去浆后染色更均匀。

第二,染液制作。将100克植物染材兑2升清水,浸泡2小时,将浸泡后的溶液同染材煎煮20分钟,趁热过滤得到植物染液。

第三,媒染。媒染染液比例为50克明矾∶1升温水,染布30分钟,适当搅拌。

第四,套染。将织物放入套染染液(蓝靛)浸染15分钟左右,适当搅拌确保染色均匀。

第五,漂洗阴干。裁剪长宽各为20厘米的面料小样,根据染色需要可多次复染。

具体染色实验操作步骤根据上述步骤适时调整。

三、蓝靛染色原理和工艺方法

蓝靛染色属于还原染色法。《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蓝草染色的方法,即将蓝草浸泡在窖(桶、缸)中,在水中加入石灰,经过发酵(还原过程)形成可溶性的染料隐色体进行染色,染后经空气曝吹,氧化为原先的不溶性染料而发色。[4]现代常以碱粉代替石灰,目的是调节蓝靛染液的PH值,因其在碱性环境下才能还原蓝靛中的可溶性染料。染液发酵时表层产生蓝色气泡,拨开气泡染液呈现绿色便能染色。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制作蓝靛泥及染青的方法,即“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乾收,用染青碧。其搅起浮沫,掠出阴乾,谓之靛花,亦青黛。” 通过研究《本草纲目》蓝靛染青的方法,植物染色工艺的解析,总结出适用于蓝靛染色的基本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制作蓝靛溶液,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1000克蓝靛中加入10升水,搅拌均匀,测量PH值和温度。

第二,加入50克碱,不断搅拌,将PH值控制在10-12,温度控制在20℃-30℃。

第三,加入50克还原剂,不断搅拌,产生大量蓝色气泡,染液由蓝色变成绿色则发酵成功。

第四,染液变绿后,根据染色深浅需要,对蓝靛原液加清水进行适当稀释。

蓝靛溶液染色具体方法是先在蓝靛溶液中放入预处理后的织物,浸泡10至15分钟,然后拿出织物置于空气中氧化30分钟,直至织物全部变蓝,再放入媒染溶液固色30分钟,取出漂洗多次,阴干即可。根据染色需要多次复染。

四、蓝靛染色工艺实验研究

植物染色方法众多,蓝靛染色主要采用直接染色、媒染和套染等,同时可结合扎染、吊染、蜡染、夹染等工艺手法。蓝靛溶液直接染色时先将织物采用扎染、夹染手法进行预处理,再直接浸染或在染液中吊染,织物将呈现不同的花型和色彩。《天工开物》所载“翠蓝、天蓝(二色俱靛水分深浅。)”即直接染色法。媒染时先用适量清水融化明矾等媒染剂,再将染好的织物放入媒染溶液中浸泡30分钟固色。染色时间、复染次数和染液浓度不同,织物颜色有多种变化,可由浅灰、浅蓝不断加深变为天蓝、深蓝,最后呈现蓝黑色。

《天工开物》中记载蓝靛和槐花套染大红官绿色,即“槐花煎水染,蓝淀盖,浅深皆用明矾。”[5]实验前参考植物染基本操作方法获得槐花媒染的一至六染小样,在套染后需要再次放入媒染溶液二次固色。蓝靛套染时将槐花媒染小样浸于蓝靛溶液15分钟,再置于空气中氧化30分钟,然后放入明矾溶液固色,最后漂洗阴干,根据需要复染多次。槐花和蓝靛套染的织物整体呈灰绿色调,六染小样的颜色为深绿色,明显深于一染的浅灰绿。染液浓度、套染次数和套染植物种类不同均会影响绿色的深浅和灰度。

五、结语

以蓝靛为代表的青色系植物染具有藍、绿和黑的丰富色彩表现力,对蓝靛染色工艺的梳理和探析,可以更好地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设计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超.《说文解字》青色类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2,4.

[2]宋应星.天工开物(译注)卷七[M].潘吉星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62.

[3]董裕雯.《多能鄙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40.

[4]陈荣圻.天然染料及其染色[J].染料与颜料,2015,52(3):5.

[5]王颖.中国古代染黄植物名实考辨[D].广西民族大学,2017,74.

作者简介:刘 娣,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徐蓉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蓝靛
蓝靛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蓝靛果的酶解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
天然蓝靛果忍冬林更新复壮技术的研究
伊春地区引种的不同蓝靛果果实品质分析
宽叶蓝靛果叶片不同海拔和郁闭度的遗传变异研究
蓝靛金箔,历久弥珍(中国画)
蓝靛果多酚冻干粉稳定性及其总抗氧化能力研究
蓝靛种植增收调研报告
壳聚糖可食膜的不同涂膜方式对蓝靛果贮藏的影响
蓝靛果忍冬果实的种内变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