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

2020-04-14 04:48黄东梅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开放课堂多元评价合作探究

摘 要: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师生互动”成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如何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了学校与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师生互动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策略做出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师生互动;开放课堂;合作探究;师生关系;多元评价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师生互动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派、操作主义现象派、社会认知学派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师生互动有效性做过一系列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师生互动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更加深入。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对“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国内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较单调,多师生互动,少生生间互动,且大都是国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介绍和验证,部分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理论基础往往不够明确和完善。师生互动教学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精辟地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品质发展的影响更强。”因此,对照国外较成功的“互动式”教学经验及新课程的要求,对学生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对于提高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指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语文课堂自然也就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语文知识为介质进行的一种沟通与交流。但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带有更多的装饰、摆设、形式的特征,无法忠实于师生互动的实质。很多时候“师生互动”常常采取教师一呼,学生百应的互动方式。如教师先说出上半句,让学生接下半句;或者教师习惯性地以“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发问,学生无须思考,甚至可以不理会教师究竟问的是什么问题,就可以机械地用“对、是、好……”来对付。有些教师把“将课堂还给学生”理解为教师放任学生,变“满堂灌”为“满堂跑”,学生在开放课堂中迸发出很多思维的火花,但缺乏教师及时、灵活的回应,学生在互动交流时漫无目的,夸夸其谈;有时只看到个别优等生在唱“独角戏”,学困生无所事事。看似轰轰烈烈的互动场面,其学习效率却是极低的,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互动中没有明确目标;二是互动方式单一,没有把握内涵;三是互动缺少思维深度。因此,着眼于“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立足于对现有课堂的观察与反思,研究师生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构建高效、智慧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二、 小学语文课堂师互动有效性策略

(一)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要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之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新知,各尽所能。陶行知先生这种开放式教学的思想,是我们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指导思想。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是上课时才公布教學内容,而且是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在课内。开放式课堂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它的教学起点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可在事先通过找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授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正式教学时,学生处在相当的起点,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在主动探求之中。同时,课堂向课外开放,提倡学生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社会,带向终身。

(二)实施主体性教学,建立“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实施主体性教学,其基础是师生互动为主体,其关键是建立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多维互动”,从教师方面讲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与学生小组互动、与全班互动;从学生方面讲包括生与师、生与生互动。实施主体性教学,在具体操作上要突出抓好以下“四点”:一是抓好教学前提——选准切入点。选准切入点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直接引领着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吸引力。正如常言所说的“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究竟是以问题切入还是故事切入、是以平铺直叙切入还是悬念切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氛围来选择设计。二是抓好依托主线——理清知识点。教师理解知识点的过程既是传承知识、改造知识、创新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这一教学主体在教学互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理清知识点对教师有多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对所受知识有较深、较宽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情基础有较全面、明确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使教与学在不偏离知识轨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知识的重难点,为逐步内化为素质、转化为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抓好教学关键——激发兴奋点。将学生的兴奋点、热点激发起来,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积极的学习情感,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激发兴奋点的主要策略是:注重启发与诱导;运用发现法、情境法、讨论法、点拨法……通过先进的教学媒体或人体的无声语言激发兴奋点。四是抓好创新种子——培植发散点。创新就是运用已有知识去产生新的知识,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深化、加以发散。因此,培植发散点,既是生成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种子,也是成功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培植发散点的主要策略:注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知识延伸到能力,并将现在的知识与过去的知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此门知识与彼门知识加以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素质得以提升,为创造力的延伸埋下种子,不断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创新做准备”。

(三)倡导“主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情感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构建过程。

(四)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一种特殊交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有个性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友好“对话”关系。对话的双方都应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两个主体在课堂中的交往可以通过开展质疑问难、课堂讨论、专题辩论、师生对话、学生上讲台等形式进行。只有这样,学生的人格、个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教与学才会有更多的平等对话和相互沟通,才会有更多的大胆争论和见解,才有助于“创意”的产生。

(五)建立开放性、多元性评价原则,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从而激发学生更持久的学习动力。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需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组员互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应将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同时,评价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进行多层面的奖励评价,强化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积极的学习导向。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会重视对学生多层面的奖励评价,拓宽表扬的范围,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体验成功的可能。比如评选:思路奇特奖、书写认真奖、善于倾听奖、善于协助奖……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提高师生課堂互动的有效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师生互动的深度,丰富课堂互动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黄东梅,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开放课堂多元评价合作探究
让数学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