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推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4-14 04:48黄发军
读天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开放课堂基础教育创新

黄发军

摘 要: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思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其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在这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中,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以生为本,推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基础教育,开放课堂,创新

一、 建立开放课堂,促进乐学善学

建立开放课堂,就是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改革课堂“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使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点燃学生说话的火花,激发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发现式学习,变鸦雀无声的课堂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变师道尊严的权威为和蔼可亲的朋友。“放”是活的前提,“活”是乐的前提,“乐”是善的前提。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实行“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师生同时融进文章里,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

纵观语文教学,许多语文大师和教学专家,无不将课堂构建成轻松、活泼、愉快、趣味的课堂,在他们心中,上课就变成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师生聊课”“师生游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课。我们虽然不是“大师”,不是“专家”,但我们可以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融会贯通地汲取大师、专家们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苦心经营适合自己教学的课堂,渐渐的,开放的课堂就会生成,就会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壮观景象。

学生是开放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开放课堂的宗旨。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索和感悟。从学生心理现象看,学生低年级时,思维比较活跃,说话比较大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会变得缄默不语,自信力十分脆弱,唯恐回答不好,引得其他学生嘲笑。要想消除这个心理障碍,还是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只要大家都说话了,就不存在谁笑话谁了。还有一个心理障碍,那就是主动参与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改变学生说话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个心理准备。学生回答问题或是提出问题不用举手,而是直接站起来,用“老师,我来说。”“老师,我想说。”“老师,我认为他说的不够全面,我来帮他补充。”“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懂。”等起始语来引出自己的话语。这样有礼有序的回答,可以从形式上提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因此,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开放的课堂就是学生激情燃烧的动感区,更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地。学生借助开放的课堂,徜徉于课文中,大胆体验,趣味盎然,十分快乐。例如,我在教学《彩色的翅膀》一课时,足以让学生快乐了一番。首先,我讓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内容,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同一个自然段,即“尝西瓜”的细节描写。这时,我反复让学生读这一段,看你读懂了什么。一会儿,同学们异口同声,“老师,我来说。”大家都知道“这是战士们吃西瓜的情景”。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感受语言魅力,我选择了“表演”这一教学形式,让学生来演尝西瓜的细节。此时,一个女生兴奋地说:“老师,我来表演”。她走上讲台,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起一小片西瓜,不住的左右歪这头,睁着圆圆的眼睛,仔细地看着,继而又放在鼻子底下,“哧哧”两声,再送到口里,慢慢地蠕动嘴巴,赞不绝口:“这西瓜瓤真红,好甜啦!”一阵热烈的掌声后,几个男生跃跃欲试,最后,大家推荐了一个成绩平平的男生,让他把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换成近义词,他思考了一下,就换成了“拿着,看着,吃”,接下来,他表演了一番。同学们当即对他的表演予以否定。我让他们思考:你们否定的原因是什么?不一会儿,大家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说“他吃西瓜很馋。”有的说“战士们把西瓜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很舍不得吃。”有的说“吃很随意,咬有一种用力地感觉,舍不得,巴不得那甜甜的汁水一直留在口里。”

这样紧张精彩的表演,不仅让学生体悟到了西瓜的来之不易,劳动成果的甜蜜,而且通过滑稽的动作,神态表演,乐得孩子们如痴如醉,兴味无穷。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找到快乐,学习过程是多么的惬意啊!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能停留于“知之”,更需要“乐之”“好之”,需要感染与熏陶,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同,需要在长期的语文实践和教学交往中潜移默化。在这种没有压力,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能不快乐吗?能不潜心吗?

二、 创新课外休闲,积淀传统文化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国家。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不断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

就现状而言,许多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孩子配备手机、电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因此,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都用在了玩手机,玩电脑游戏,看电视上,更有甚者,如痴如醉,夜以继日。这种单一无聊,毫无意义的爱好,严重地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扭曲了孩子健全的灵魂和人格魅力,这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为了正确地引导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应该创新课外休闲,不断地积淀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不仅是一种高尚的休闲,也是一种语文积累,还是一种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学生坚持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初步理解意思,简单了解意境,时间久了,积累就多了,积淀的文化也丰厚了,学生就会产生兴趣,萌生自豪感。

猜你喜欢
开放课堂基础教育创新
让数学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