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启发课堂教学

2020-04-15 07:18杨珺珺
知识文库 2020年4期
关键词:史料试卷考查

杨珺珺

2019年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运用丰富多元的材料,将开放、灵活的问题设计与苏州地方元素、时事热点有机融合,既体现出基础性、时代性、地方性、思想性等特点,又有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考查,凸显初中历史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学科功能。作为部编历史教材的第一次中考,同时又是历史中考试卷题型变化后的首秀,这份试卷对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和复习有着很大的启示。

2019年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以下简称“2019年历史试卷”)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从培育学生的史学素养和关键能力出发,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体现出“稳步传承,守正出新”的特点。从整体上看,试卷秉承了多年来的命题风格:紧扣考纲、突出主干、材料丰富、设问多变,保留了一贯的“苏州特色”。在继承固有风格的同时,2019年历史试卷将开放、灵活的问题设计与地方元素、时事热点有机融合,既体现出基础性、时代性、地方性、思想性等特點,又有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考查,凸显初中历史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学科功能。作为部编历史教材的第一次中考,同时又是历史中考试卷题型变化后的首秀,这份试题对今后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1 导向基础知识,摒弃“偏难怪”题

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2019年历史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性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甲骨文、科举制、甲午中日战争、三大战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稼先、哥伦布、拿破仑、《共产党宣言》和新经济政策等,充分体现了历史课程的基础性特点。

历史是连续发展、不可割裂的,历史教学要以时序发展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认识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时空观念,初步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线索,理解人类社会演进的基本规律。基于此,2019年历史试卷不论是试题整体的编排顺序还是每个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均尊重历史的时序性和逻辑性,聚焦主线,化零为整。如选择题第2题,四个选项依次从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到甲骨文、金文,再到竹简上的文字,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字出现与演变的过程,又体现了书写材料的变化过程。第11题通过辨析地图考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四个选项分别对应了两次国共合作、两次分裂对峙,清晰地呈现出这一时期国共由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过程。第18题用简易图表的方式将拿破仑的政治一生直观再现考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掌握,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第28题选取西周、秦朝、清朝三个重要时期呈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试卷精心选取多样化的历史素材,不断变换切入点和设问角度,在避免出现“偏难怪”题的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关注了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历史学习能力、思维方法等的学习情况,符合考纲要求的难度系数和合理区分度。

2 导向核心素养,摒弃死记硬背

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2019年历史试卷借助新材料创设新的历史情境呈现主干知识,相对淡化了指向静态史事的考查,加强了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关注,体现出历史命题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变。试题中多次出现的时间(如6、9、10、14题)、地图(如11、16、28题)、时序图表(18题)等材料,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选择题第2题选用苏州澄湖陶罐图片作为材料考查早期中华文明,凸显苏州地域特色,提升文化自信;第15题介绍台湾老兵的感人事迹,加深学生对海峡两岸民族亲情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29题最后一问分析“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将民主科学、爱国主义等精神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出浓浓的家国情怀。

纵览整张试卷,命题者在出题时几乎没有一题是直问直答的模式,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探究题,都需要学生首先阅读材料,通过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才能进一步解答,死记硬背式的历史学习方式已无用武之地。如选择题第5题阅读材料判断宋代商业活动的特点,第6题解读严中平《中华近代经济史》的图表解读鸦片战争的危害,第8题要求学生找出“日本”这一关键词,第9题根据“20世纪初”、“战争阴云”等判断中国国内形势,第23题漫画《颠倒黑白》考查当今国际关系,第24题据网络统计频繁使用的词语变化判断国际形势,材料题30题以当今英国脱欧为背景引发对欧洲一体化的思考等等。试题充分运用材料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说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考查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体现出命题者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关注。

此外,2019年历史试卷更加突出了唯物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原理和态度,才能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分析现状,把握未来。如第1题命题者引用许倬云《万古江河》中的内容来判断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这一基本原理。第10题考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有关史实,利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和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一原理可知:1937年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因此当时主要任务是合作抗日。

新颖的材料和巧妙的设问使2019年历史试卷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它摒弃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考查模式,科学引导教师和学生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效贯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改理念,发挥中考试题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3 导向史论结合,摒弃材料空置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其中,“史”指史实,即历史上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本体;“论”指结论,是通过对“史”的分析而获得的观点和认识。由于历史事实跨越的时间空间过大,我们只能通过解读各种形式的史料来了解和认识历史,获得结论。缺乏基本的历史材料支撑,任何历史结论都是空洞无力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做到结论和史料的统一,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这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中考说明的明确规定。

2019年历史试卷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材料,既有史学著作、教材摘录、名人名言、文学作品等文字史料,又有实物照片、漫画新闻、历史地图、数据图表等图片资料,其内容详实,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历史学科特色。试题注重引导学生研读史料,挖掘史料中的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的解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读图能力、表格解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体现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如选择第1题引用许倬云《万古江河》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判断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学生只有仔细研读材料,准确找到关键语句“以人类生产事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再如,第4题对科举制的评述,材料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性思维,着重体现了科举制“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点。第21题更是直接将“史论结合”一词作为题干引出问题,考查学生对“史实”与“史论”的判断能力。

史论脱节,材料空置,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很多学生习惯于对教材上总结好的某些結论条文进行死记硬背,却不愿意动脑筋思考,一见到大段的文字材料就表现得极为排斥甚至厌恶。这类学生对历史结论不求甚解,缺乏必要的史料解析能力和史学方法,一旦需要他独立解读史料来解决问题时就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情况在材料解析与探究题中最为突出。如28题的第三问、第29题的第二问以及30题的所有设问都紧紧围绕材料展开,命题者以史实为基点,以史料为载体,史实与史料相应相合,学生只有运用所学的历史方法和思维能力,从未学过的历史资料中发现、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形成相应的结论或评价,从而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2019年历史试卷注重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在强调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历史视角分析问题,充分发挥了初中历史学科“以史育人”的教育功能,顺应了课程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反映了苏州历史中考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太仓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史料试卷考查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