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2020-04-15 07:18冯宇
知识文库 2020年4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冯宇

中学化学教学中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培养是新课标中重要的核心理念。经观察发现,现阶段中学还是传统教育观念为主,课堂上以教师为核心,学生被动去听。虽然我国已推行了新的教学模式,但在很多地区的施行情况还有诸多缺陷和不足。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国内外对化学学科的教法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及广度,但实施情况明显不足。据此,文章以主体性内涵为研究依据,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而后探究学生主体性与化学教育的关系,进一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从师生与课堂两方面展开讨论。最后,得出文章结论,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就是帮助学生转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对教育主体性的提出源自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期间有很多的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实践得到了较多的成果。我们现今这个时代应是教育的时代,只有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教育仍有大部分学校不能将主体性充分地运用到课堂之中,仍旧是注重单一的管教,无法全面顾及到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过于死板教条,无法适当的引导学生独立判断与自主选择。现今化学课堂的教学,很大一部分是单纯的知识记录在脑海之中,形成一种定性思维,专为考试而学习,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自主性。若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学生不能够主动理解,那么学生就会进行死板的记忆,长时间后就会疲乏不堪,逐渐丧失了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应鼓励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性。因此,培养学生主体性发展,有利于化学课堂的育人功能,从而提升学科的实效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提到主体性教育,我们瞬间就可想起西方早期的著名学者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著名先哲,直至近代的教育思想家。早在19世纪初,来自与德国的洪堡就已经重视了主体性教育的思维,提出关于学生主体性思想的理论,他可以称得上是站在近代教育改革的前线,提出了“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一种原则。而我国的主体性思想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等人,孔子的思想充分地赋予了弟子自由,培养其自主能力,在《论语·述而》中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可以得以验证。自80年代起,我国就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有了深刻的探讨,由理论逐步过渡到实践而后反思总结,再实践,这些都使得我国的主体性教育有了重大的突破。

2 主体性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主体性的概念分析

从哲学方面来看,主体性是人对世界包含对自身的实践改造原则,是从内在尺度出发而用来把握的尺度原则,其具有主动和自发的特性。而主体性教育则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帮助达到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创立一个新的、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种观察研究,我认为这种将人作为主体,并带到生活、社会中,而人在生活及社会的各项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主体性。

从心理学方面来看,主体性是人的一种人格特征。虽然其不属于人格的组成成分,但是却可以在性格、能力、交际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特征。文章所谈的主体性,则是要求学生从心理上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进一步实现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目标。

2.2 主体性的理论基础

2.2.1 哲学基础

从古到今,主体性贯穿了整个哲学基础。由古代的前主体性转到主体性最后到主体间性,哲学贯穿始终,二者不可分割。

2.2.2 教育学基础

在当代教育学中表示,知识和观点是不可分割的,要尽可能的去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和该如何去解决,而不是仅仅死板的去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2.2.3 心理学基础

在学生主体性方面,心理学体现了较大的因素,心理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素质教育。在课堂学习中,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学习,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很好地选择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欲望,使课堂变得丰富、生动。

3 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3.1 主体性培养对师生的要求

3.1.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要架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低下头来,融到学生小组讨论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学习,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不可炫耀自己的权威,让学生无处反驳,只有师生关系密切,学生自由自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现今的学科教学有较多的交叉内容,教师应提升自身能力,加强理论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3.1.2 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中学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将所学知识带入生活中。就中学化学的实验来说,实验的本质是倡导学生学会动手,以达到更加直观的认识原理的目的,但在现今的课堂中,很少有教师带学生进入实验室,对实验也仅仅局限在多媒体观看或黑板书写教学,甚至学生对一些简单仪器的认识也只是局限在课本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学习方法,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此阶段的学生正是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教师应充分考慮学生的年龄结构和身心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信并使他们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感。现今的社会是人才辈出的社会,需要的不是书本中的高分,而是拥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全能型人才。

3.2 主体性培养对课堂进行的要求

3.2.1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变化,由之前的单一进行逐渐变为情境化、探究化、实验化,将教师的引导地位提升,进一步实现教学效率的高效化。

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打造各种情镜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包括故事、音乐、表演等情境,在此种氛围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关于元素一节,对物质的微观与宏观的组成与构成,我们利用四个小孩的情境进行讨论,每个人各说所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宏观与微观的区别。

探究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从而发现其原理,并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是在中學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中关于空气一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空气的组成并设计实验证明,或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举例分析,这种问题的创设,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实验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实验器材和教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化学实验,条件允许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从而引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考,验证实验事实。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中关于氧气一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就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实验器材,了解实验原理,并对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其优缺点。

3.2.2 重在导向,强调自主

在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也应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归纳总结,并及时回顾,对化学的学习有自己的规划。只有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才能从心底喜爱化学这一学科,在进行化学问题的探讨时,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不再对问题只言片解,不再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3.2.3 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在进行反馈评价时应是双面的,包含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只有适时地评价反馈才能及时的纠正错误,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应对学生有较为综合的考量,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考虑外,还应对学生此阶段的不足进行评价,但要注意评价时是否有激励性,尽最大程度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间,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兴趣,这部分评价不可给学生过大压力,应是指导并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以达到进一步完善自我的目的。

4 结论与展望

文章对中学教师关注并培养学生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对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我相信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将越来越受关注。教师要大胆的创新,耐心地倾听,时刻给学生发展自己的机会,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最酷的太空实验